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其他类型 > 她:掌纹里的三十五条河前文+后续

她:掌纹里的三十五条河前文+后续

萧聆己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序章: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在时光长河的幽谧深处,有一座老房子,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岁月的褶皱里,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这座老房子,是她童年的摇篮,是她灵魂最初的栖息之所。1989年,她诞生于这个平凡却充满烟火气的农村家庭,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父母是典型的农村人,每日与土地为伴,不善言辞,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四个孩子的养育,对于他们而言,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只能以一种近乎“放养”的方式进行。一、老房子的生活片段(一)瓦房里的旧时光与姐妹情记忆里的家,是一间瓦房。一房一厅,黑土地面,踩上去微微潮湿,带着泥土的气息。屋顶的瓦片排列得并不整齐,雨天时,水滴从缝隙里渗下来,落在搪瓷盆里,...

主角:抖音热门   更新:2025-05-26 18: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她:掌纹里的三十五条河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萧聆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序章: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在时光长河的幽谧深处,有一座老房子,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岁月的褶皱里,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这座老房子,是她童年的摇篮,是她灵魂最初的栖息之所。1989年,她诞生于这个平凡却充满烟火气的农村家庭,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父母是典型的农村人,每日与土地为伴,不善言辞,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四个孩子的养育,对于他们而言,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只能以一种近乎“放养”的方式进行。一、老房子的生活片段(一)瓦房里的旧时光与姐妹情记忆里的家,是一间瓦房。一房一厅,黑土地面,踩上去微微潮湿,带着泥土的气息。屋顶的瓦片排列得并不整齐,雨天时,水滴从缝隙里渗下来,落在搪瓷盆里,...

《她:掌纹里的三十五条河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序章: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在时光长河的幽谧深处,有一座老房子,它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伫立在岁月的褶皱里,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

这座老房子,是她童年的摇篮,是她灵魂最初的栖息之所。

1989 年,她诞生于这个平凡却充满烟火气的农村家庭,排行老三,上有两位姐姐,下有一个弟弟。

父母是典型的农村人,每日与土地为伴,不善言辞,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四个孩子的养育,对于他们而言,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只能以一种近乎“放养”的方式进行。

一、 老房子的生活片段(一)瓦房里的旧时光与姐妹情记忆里的家,是一间瓦房。

一房一厅,黑土地面,踩上去微微潮湿,带着泥土的气息。

屋顶的瓦片排列得并不整齐,雨天时,水滴从缝隙里渗下来,落在搪瓷盆里,叮叮咚咚,像一首不成调的曲子。

楼梯是可移动的木长梯,踩上去吱呀作响,通往二楼——那里堆满了杂物,旧木箱、破藤椅、生锈的铁锅,还有几捆发黄的旧报纸。

那是姐妹几个的“房间”,几张草席铺开,就是床。

夏天的夜晚,热得睡不着,她们就躺在草席上,透过瓦片的缝隙数星星。

墙上贴着几张旧画:《西施浣纱》《水浒一百单八将》《天女散花》……年画早已褪色,边角卷曲,但依然固执地挂着。

父亲是做贩卖猪生意的,常年在外省奔波。

每次回来,他都像变魔术一样,从麻袋里倒出水果——有时是几麻袋菠萝,金黄色的,刺扎扎的,母亲要用菜刀削半天;有时是几把甘蔗,青皮紫皮交错,孩子们抢着啃,甜得粘手;或是几筐荔枝,红艳艳的,剥开壳,汁水顺着手指流到肘弯;再或是几麻袋橘子,酸酸甜甜,吃多了上火,嘴角起泡,可还是忍不住偷吃。

父亲很少说话,只是沉默地把水果堆在墙角,然后去井边打水洗脸。

他的手掌粗糙,指缝里总藏着洗不净的猪油味。

母亲一边数落他乱花钱,一边偷偷把最好的水果藏起来,留给最小的弟弟。

她总是仰着头期待着,眼睛亮晶晶地盯着父亲解开的麻袋,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大姐动作快,一伸手就挑走了最大最
饱满的那个;二姐机灵,假装帮忙整理,背过身时已经悄悄往兜里塞了一个。

而她只是站在原地,等所有人都挑完了,才慢慢蹲下来,在剩下的水果里轻轻翻找——那些被压伤的、表皮发黑的,带着淤痕的果子,被她小心地捧在手心里。

母亲看见了,会皱眉说:“烂的别吃,扔了吧。”

可她总是摇摇头,小声回答:“削一削,还是甜的。”

她一直懂事得晚。

老房子的黑土地上,总能看到她做些奇怪的事——把橘子皮扣在脸上当面具,突然从楼梯底下钻出来吓人;或是故意把弟弟的鞋子藏进米缸,然后躲在门后咯咯笑。

她以为这样大家就会多看她一眼。

可更多时候,没人理会她的把戏。

大姐忙着和同学去玩,二姐埋头写作业,母亲在灶台前转得像只陀螺。

只有父亲偶尔会皱眉呵斥一声:
暗中眨着眼睛,觉得那些棱痕是勋章——这是她第一次和大姐站在同一边。

(二)摘杨梅的雨日奇遇儿时的她,记忆中最鲜明、最生动的色彩,莫过于跟着大姐去大姐同学外婆家摘杨梅的那一天。

那是一个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夏日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细碎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金色音符。

大姐拉着她的手,沿着蜿蜒的小路,蹦蹦跳跳地朝着山里面走去。

一路上,鸟儿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在为她们的出行欢呼喝彩;路边的野花五彩斑斓,散发着阵阵芬芳,引得她忍不住停下脚步,伸手去触摸那些娇嫩的花瓣。

刚到外婆家,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飘起了细雨。

雨滴如银线般纷纷扬扬地洒落,打在屋顶的瓦片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章。

外婆家的小院里,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宛如仙境一般。

两条狗悠闲地趴在小院的角落里,一黑一黄,像是守护着这个家的精灵。

黑色的那只威风凛凛,黄色的那只则显得温顺可爱。

然而,对于年幼的她来说,狗却是令人畏惧的存在。

那条黑色的小狗,似乎对她特别感兴趣,从她一进小院,就一直跟在她的脚边,摇着尾巴,时不时地用鼻子蹭蹭她的腿。

她害怕得不行,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后缩,双手紧紧地抓住大姐的衣角,眼睛里满是惊恐。

大姐笑着安慰她:“别怕,它不会咬你的。”

可她还是不敢放松警惕,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那只小狗。

摘杨梅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大姐像个经验丰富的探险家,熟练地穿梭在杨梅树之间,不一会儿,裙子就兜住了几颗又大又红的杨梅。

那些杨梅红得发紫,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她看着大姐,心中充满了羡慕,也学着大姐的样子,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去够那些高处的杨梅。

可是,她个子太矮,怎么也够不着。

就在她有些沮丧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颗低处的杨梅,她兴奋地伸手去摘,却不小心被树枝划破了最喜欢的小黄鸭黄色裤子。

那一刻,心疼与尴尬交织在一起,她的眼眶不禁红了起来。

大姐看到后,赶紧过来安慰她:“没关系,等会儿回家让妈妈
给你缝一缝。”

她这才破涕为笑,继续投入到摘杨梅的欢乐中。

(三)煮糊的米饭四五岁的她,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然而,她也对饥饿有着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母亲像往常一样,天不亮就出门干农活了,留下她和弟弟在家。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破旧的黑土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她和弟弟在屋里玩了一会儿,肚子就开始咕咕叫起来。

她看着空空的米缸,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动手做饭。

她踮起脚尖,从米缸里舀了两大瓢米,倒进锅里。

可是,她完全忘了淘米这一步,更忘了加水。

她兴奋地盖上锅盖,点燃了炉灶里的柴火。

火焰熊熊燃烧,映红了她的脸庞。

她坐在小板凳上,眼睛紧紧地盯着锅,心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香喷喷的米饭摆在面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锅里传来了一股刺鼻的焦味。

她惊慌失措地打开锅盖,只见锅里的米已经变成了漆黑一片的焦炭,还冒着滚滚浓烟。

她吓得大哭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时,母亲回来了。

母亲看到这一幕,先是一愣,然后默默地走到锅前,关掉了炉灶的火。

她以为母亲会责备她,甚至会打她,吓得躲到了墙角,身体瑟瑟发抖。

可是,母亲没有。

母亲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然后开始收拾残局。

她把焦炭从锅里倒出来,又重新舀了一些米,淘洗干净,加水煮了起来。

母亲的动作很熟练,也很温柔,仿佛在安慰她那颗惊恐的心。

她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激。

(四)春节的烟花与弟弟的伤痛有一年春节,晚上放烟花,是她最期待的时刻。

春节,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年中最热闹、最欢乐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大大的灯笼。

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鞭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夜幕降临,天空中繁星点点,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她和弟弟、姐姐们早早地来到了院子里,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烟花,兴
奋得又蹦又跳。

父亲点燃了一支烟花,只听“嗖”的一声,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夜空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紫的像梦,美丽极了。

她仰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烟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惊叹。

然而,那晚的烟花却像是个调皮的孩子,迟迟不肯绽放。

有一支烟花,父亲点燃后,只发出了一阵“滋滋”的声响,却没有任何动静。

弟弟好奇,跑过去想看个究竟。

他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眼睛紧紧地盯着烟花。

就在这时,烟花突然“砰”的一声爆炸了,火星四溅。

弟弟躲避不及,脸被烧伤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她惊恐地看着弟弟,只见弟弟的脸上满是鲜血,疼得哇哇大哭。

父母心急如焚,父亲一把抱起弟弟,母亲则慌乱地找来一块布,捂住弟弟的伤口。

他们骑着那辆老式自行车,匆匆赶往医院。

自行车在狭小的巷子颠簸着,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父母焦急心情的写照。

她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

她呆呆地站在院子里,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晚的烟花,原本是欢乐的象征,却成了她心中永远的伤痛。

弟弟住院期间,父亲曾带她去看望。

她走进病房,看到弟弟躺在病床上,脸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心中一阵刺痛。

父亲给她买了零食,但医院里那刺鼻的药水味,让她感到极度不适,连零食也吃不下。

她坐在弟弟的床边,默默地陪着弟弟,心中暗暗祈祷弟弟能快点好起来。

二、成长的足迹(一)上学的渴望与实现六岁的她,看着父亲带着两个姐姐去学校报名,心中充满了羡慕与渴望。

学校,对于她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的地方。

她想象着学校里有高大的教学楼,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和蔼可亲的老师,还有许多和她一样大的孩子。

她每天都盼望着自己也能像姐姐们一样,背着书包,走进那座充满知识的殿堂。

那天,她拉着父亲的手,稚嫩的声音里带着坚定:“她也要上学。”

父亲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温柔。

他蹲下身子,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说:“好。”

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场景。

于是,她开始了学前班的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她早早地就起床了,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背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去了学校。

学校里热闹极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她好奇地东张西望,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在课堂上,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露。

她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有时候会答错,但她从不气馁。

她还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又充实的时光。

在这个过程里,她慢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弟弟的哭闹与成长的陪伴她没有上过幼儿园。

记忆中,弟弟刚上幼儿园时,总是哭闹着不愿意去。

每天早上,父亲把弟弟送到幼儿园门口,弟弟就会紧紧地抱住父亲的腿,哭得撕心裂肺。

那哭声,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刺痛着父亲的心。

父亲看着弟弟,眼中满是心疼和无奈,但又不得不狠下心来,把弟弟交给老师。

她看着弟弟,心中既有无奈,也有心疼。

她知道弟弟舍不得离开父亲,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家。

她走过去,拉着弟弟的手,轻声安慰他:“弟弟,别哭了,幼儿园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小朋友,你会玩得很开心的。”

可是,弟弟根本听不进去她的话,还是一个劲儿地哭。

她陪着弟弟,在幼儿园的门口站了很久。

直到弟弟的哭声渐渐小了,她才把弟弟交给了老师。

在弟弟上幼儿园的日子里,她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陪着弟弟一起吃饭、一起穿衣服,然后送弟弟去幼儿园。

在幼儿园门口,她会再次安慰弟弟,鼓励他要勇敢。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他人,如何去承担责任。

她看着弟弟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那些与弟弟共度的时光,成了她童年里最宝贵的财富。

(三)迟到的逃避与现实的面对三年级时,有一次她迟到了。

那天早上,她因为贪睡,醒来的时候已
经快到上课时间了。

她慌慌张张地穿好衣服,洗漱完毕,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匆匆忙忙地往学校赶。

可是,当她赶到学校门口时,上课铃已经响了。

她站在门口,犹豫着不敢进去。

她害怕老师会批评她,害怕同学们会嘲笑她。

最终,她还是没有勇气走进教室。

她躲在上学的路上,一个小巷子别人家的后门墙边,待了一个下午。

小巷子里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声。

她靠在墙上,心里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又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老师和同学。

看着孩子们放学回家,她才悄悄地去了弟弟的幼儿园。

父亲在幼儿园门口接弟弟,看到她,随口问了一句:“这么早放学了?”

她低着头,小声地应了一声:“嗯。”

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己的懦弱与逃避。

她不敢看父亲的眼睛,害怕父亲会看出她的心虚。

回到家后,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她想起了老师平时对她的教导,想起了同学们对她的关心,心中充满了愧疚。

她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再也不逃避问题了。

从那以后,她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再也不敢贪睡了。

她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孤独与恐惧的交织(一)被锁在家中的早晨很小很小的时候,母亲下地干活,经常把她和弟弟锁在家里。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时,她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着空荡荡的房间,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恐惧。

她和弟弟被锁在屋里,就像两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

她站在窗口,巴巴地看着外面。

外面的小路上,有小伙伴们欢快的笑声,有鸟儿自由飞翔的身影,还有那随风摇曳的花草树木。

她多么想冲出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去感受那温暖的阳光,去呼吸那清新的空气。

可是,她出不去。

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中充满了无奈。

饿了,她就喊,就哭。

她的哭声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显得格外凄凉。

有一次,哭声引来了堂姐玲玲姐姐。

玲玲姐姐住在隔壁,听到她的哭声,赶紧跑了过来。

玲玲
姐姐站在窗外,温柔地看着她,安慰她说:“别哭了,你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再哭就不好看了哦。”

她看着玲玲姐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可是,那个时候的她,什么也听不进去,还是一个劲儿地哭。

她觉得玲玲姐姐虽然安慰她,但却不能立刻把她从这孤独的牢笼中解救出来。

(二)发高烧的迷信疗法与母爱的温暖有一次,她发高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仿佛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深渊中。

她的额头滚烫滚烫的,脸颊也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她躺在床上,身体虚弱无力,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母亲看着她难受的样子,心急如焚。

在那个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农村,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偏方,决定试一试。

母亲杀了一只鸡,那是一只养了很久的老母鸡,平时母亲都舍不得吃。

母亲把鸡血撒在米上,然后把带血的米撒在床底下。

那一刻,她虽然不懂母亲在做什么,但却感受到了母亲焦急的心情和深深的爱意。

她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动。

母亲一边撒米,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祈祷她能快点好起来。

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她的烧渐渐退了。

那迷信的疗法,虽然并没有科学依据,但却成了她心中一份独特的记忆。

她知道,那是母亲在绝望中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是母亲对她深深的爱和牵挂。

从那以后,她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也更加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三)弟弟流鼻血与大姐的智慧还有一次,弟弟流鼻血,那场景可把她吓坏了。

弟弟的鼻血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流,把衣服都染红了。

她惊慌失措地站在一旁,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大声地喊着:“大姐,大姐,弟弟流鼻血了!”

大姐听到她的喊声,赶紧跑了过来。

大姐虽然只比她大几岁,但却总是那么聪明,那么有办法。

大姐找来一个盆,让弟弟把头仰起来,然后把盆放在弟弟的鼻子下面,叫弟弟装着流出来的鼻血。

弟弟听话地照做了,眼睛紧紧地盯着盆里的鼻血,仿佛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

过了一会儿,鼻血渐渐止住了。

大姐又端来一盆清水,让弟弟把脸洗干净。

然后,大姐笑着对弟弟说:“以后可
不能再调皮了,不然还会流鼻血的。”

弟弟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她看着大姐,心中充满了敬佩。

大姐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和智慧,让她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那些缺乏父母陪伴的日子里,大姐成了她最坚实的依靠。

她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姐都会想出办法来解决。

四、黑暗中的恐惧与成长(一)怕黑的童年阴影从小,她就怕黑。

黑暗,对于她来说,就像是一个神秘而又可怕的怪物,随时都会把她吞噬。

晚上,当夜幕降临,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时,她就会感到无比的恐惧。

哪怕只是去厨房拿个盆,哪怕只是几步之遥,她也不敢一个人去。

她总是觉得黑暗中隐藏着许多可怕的东西,有鬼魂,有妖怪,还有一些她叫不出名字的怪物。

每次到了晚上,她就会紧紧地挨着母亲或者姐姐睡,把头埋在被子里,不敢露出来。

她的心跳得很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一样。

有一次,晚上她突然口渴了,想喝水。

可是,厨房在屋子的另一头,中间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走廊。

那条走廊在白天看起来很普通,但在晚上,却变得阴森恐怖。

她看着那漆黑的走廊,心里直打鼓。

她犹豫了很久,还是不敢一个人去。

她轻轻地推了推身边的母亲,小声地说:“妈妈,她口渴了,想喝水。”

母亲迷迷糊糊地说:“自己去拿吧,就在厨房里。”

她看着母亲,眼中满是哀求:“妈妈,她不敢,你陪她去吧。”

母亲不耐烦地说:“你都这么大了,还怕黑,自己去。”

她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下了床。

她打开房间的门,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她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生怕黑暗中突然冒出什么东西来。

她的脚步很轻,很慢,仿佛每走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

(二)勇敢面对黑暗的尝试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明白了,自己不能一直这样害怕黑暗。

她知道,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

于是,她开始尝试着在黑暗中行走,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内心的恐惧。

她先是在白天的时候,故意关上房间的门,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中。

她闭上眼睛,深呼
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她慢慢地睁开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她发现,其实黑暗中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切都只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到了晚上,她开始尝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厨房拿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是很害怕,心跳得很快。

但她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别怕,别怕,没有什么可怕的。”

她一步一步地朝着厨房走去,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

当她成功地拿到东西,又安全地回到房间时,她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

她知道,自己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从那以后,她不再那么害怕黑暗了。

她明白了,只要自己有勇气去面对,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日子,虽然艰难,却也让她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独立。

五、搬入新家的热闹与懵懂开端1996 年,她七岁。

那是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兴奋的气息。

家里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终于买下了巷子下面别人家的房子。

对于小小的她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居住场所的变更,更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搬进新房那天,家里热闹得如同过年一般。

外公外婆舅舅们都早早地赶了过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里满是对这个新家的祝福。

小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家你一言她一语地交谈着,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点燃。

红色的纸屑在空中肆意飞舞,像一群欢快的红色精灵,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她兴奋地在人群中跑来跑去,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她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却满是兴奋的红晕,就像一朵盛开的红玫瑰。

母亲在客厅里忙得不可开交,她一会儿指挥着大家摆放桌椅,一会儿又去厨房查看饭菜的准备情况。

母亲的声音在人群中格外响亮:“大家往这边坐,桌子都摆好了。”

这时,母亲还不忘嘱咐她:“扫地的时候,不要往外扫,要往里扫,先堆在一堆。”

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些飞舞的鞭炮纸屑。

她觉得那些纸屑就像是一群调皮的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