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写过两封信,报了平安,说了说学校的情况。
爹没有回信。
也许是他不识字,也许是他根本不在乎。
后来,学业越来越忙,生活也越来越充实,写信的事就渐渐淡忘了。
她想,爹大概也不在乎有没有她的消息吧。
他只要按时把生活费寄到学校就行了,那是他唯一还在履行的“责任”。
每次去邮局取生活费,捏着那几张薄薄的汇款单,秀英的心情都很复杂。
她依赖着这笔钱,又痛恨这种依赖。
她盼着自己能早点经济独立,彻底斩断和那个家的最后一丝联系。
大一的寒假,火车票又贵又难买。
秀英看着那令人咋舌的价格,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以“票不好买,回去一趟太折腾”为理由,给家里寄了一封短信,说不回去了。
她不知道爹收到信没有,也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就这样,她和那个家,和那个沉默的父亲,彻底失去了联系。
第一年没有回家,第二年也没有。
远方的家乡,在她的记忆里,渐渐变成了一个模糊的符号,一个她刻意不去触碰的角落。
她以为,距离和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
她以为,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她想要的、全新的生活。
她不知道,在她看不到的地方,那个沉默的父亲,正在用一种她无法想象的方式,笨拙地、固执地维系着那根早已被她单方面剪断的线。
第五章 断线思念日子像流水一样淌过指缝,抓不住,也留不下什么痕迹。
秀英升了大二,又升了大三。
大学生活的新鲜感渐渐褪去,变成了按部就班的日常。
上课,去图书馆,偶尔和同学出去逛逛街,吃一顿便宜的小吃。
南方的城市繁华而喧嚣,到处都是新鲜事物,但对秀英来说,这一切都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
她依然是那个来自北方贫穷乡村的女孩,敏感而自卑,努力想要融入,却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早点实现经济独立,她开始找兼职。
发过传单,当过家教,在快餐店做过服务员。
赚来的钱不多,却让她心里踏实了许多。
她把大部分钱都存起来,只给自己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
她想,等存够了钱,就再也不用向那个沉默的父亲伸手了。
她和家里的联系,几乎彻底断了。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