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张永朱厚照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版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由网络作家“倦鸟落旧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张永朱厚照是作者“倦鸟落旧林”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北京的皇陵停下来,重新在南京造新皇陵,原来的那个留给他的后继者。并且要国中诸王全部停下在挖的王陵,一并迁来孝陵陪祀。此言一出,整个军帐内的文臣都惊了。纷纷聚拢在一块商量此事:“此为乱礼法之事!岂能施为?”“那能怎么办嘛?你我又非大臣,也非亲信,劝不动陛下!还是速速写信与诸公?还有,速速去信梁公,请其速归营中。”梁公就是......
《全文版大明:开局就溺水,总有文官想害朕》精彩片段
重新落座在床榻上,靠在被子上,犹豫了一下道:“太祖高皇帝说,朕本该在清江浦绝命了。
但他暗中出手,帮了朕一把,这才让朕会了水,不然朕可游不上来。”
张永闻言瞪大了眼睛,失声:“陛下会水了?”
朱厚照不会水,这一点在豹房里可不是秘密。
“废话!不会水,朕都沉下去快盏茶的时间,还能游上来?”
朱厚照翻了个白眼,“别打岔,听朕说完太祖高皇帝的话,帮朕参谋参谋。”
“是是是。奴婢听着。”张永洗耳恭听。
朱厚照这才收回了白眼,继续编造:“梦中,太祖爷是圆脸白须,身材魁梧且声音洪亮。他告诉朕,他老人家一个人住在南边,孤零零的难受。
还骂太宗没良心,把自己的陵放在了北边,迁都就迁都,也没说皇帝的陵不能留在南边陪他。
太祖告诉朕,希望后世子孙都来陪他落在南京,但又担心朝臣不答应,所以想说的是不如一世北方,一世南方的安排陵墓。
还有,还说太宗不是东西,也不给建文帝起一件衣冠冢。
现在建文帝在阴间就跟孤魂野鬼一样,没有陵墓的他没法投胎转世。
然后说着,他来拉来了一个中年男人,说是懿文太子。
懿文太子也跟朕唠叨。
还说太宗见了他,也跟他说了因由,是建文帝削藩做过了,懿文太子不怪太宗了。只是他央着朕,说建文帝跟孤魂野鬼一样,找不到转世的路,他担心啊……”
“总之好多话,吵得朕直接就醒来了。”朱厚照重新坐正,一脸犹疑,“你说要不回趟应天,把这事儿处理完了再回顺天?”
张永一听朱厚照这话,压低声音:“陛下,文官们只怕不愿意陛下留在南京。”
“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朱厚照装傻:“朕只是受了太祖的托梦,他老人家不想一个人呆在孝陵,有错吗?想见见子孙,难道有问题?”
“自然是没有。”张永赶紧低下头,皇帝说的都对。
而且祖宗的交代,哪怕是梦,也不能不处理,不然说不过去。
朱厚照看这家伙装死,心中大骂他滑头的同时,也直接开摆一样说:“算了,反正你也拿不出个什么主意来。
这样,回头传旨给诸王,他们现在造的陵,全部停工,所有人,去世之后,迁往孝陵、凤阳两地陪葬。
太祖爷想见子孙,岂能不如他的愿?
至于朕的皇陵……暂时停一下,然后去南京寻一处风水好地,往后之君,一世葬北京,一世葬南京好了。”
张永眼睛瞪得溜圆,玩球,皇帝又天马行空的来这种奇怪想法,赶紧劝道:“这不合礼法吧?而且,不好祭祀。”
“我大明乃是两京制!南京有也有礼部,难道让他们呆在南京吃干饭?”朱厚照怒拍着床榻:“就这么定了!朕可不想百年之后,见了太祖高皇帝,被骂不肖子孙。”
“去!传旨,直接跟文武大臣把缘由说明白!他们要是忤逆,那就是目无我大明祖宗!看朕不收拾他们!”
朱厚照赶人,张永也不敢多说,赶紧把太医也被带走。
出了营寨,张永没有第一时间传旨,因为不合规矩。
圣旨可不是朱厚照一句话就能拟定的。
得先召集专门圣旨的家伙,还有起居郎,总之得先找人商量。
想来想去,好像身边也没几个人。
就在他思考的时候,之前端药的小太监轻声说道:“大人,陛下只是懒得多想,咱们还是顺着陛下的意思,将太祖高皇帝托梦传下去。是非曲折,那些掉书袋自然会处理。”
这么一声,张永陡然眼前一亮:“是嘛,差点忘了正事。圣旨不能下,说说中旨也可。走。”
很快,关于朱厚照梦见太祖高皇帝,骂他们这一系留他一人孤单住在南京的不地道。
于是朱厚照决定将自己在北京的皇陵停下来,重新在南京造新皇陵,原来的那个留给他的后继者。
并且要国中诸王全部停下在挖的王陵,一并迁来孝陵陪祀。
此言一出,整个军帐内的文臣都惊了。
纷纷聚拢在一块商量此事:“此为乱礼法之事!岂能施为?”
“那能怎么办嘛?你我又非大臣,也非亲信,劝不动陛下!还是速速写信与诸公?还有,速速去信梁公,请其速归营中。”
梁公就是内大学士梁储,他负责看后边的押送宁王朱宸濠,还没抵达淮安。
“如此,也好!”
很快,各种书信,用各种理由从军中出去。
包括了朱厚照落水的事情。
朱厚照听着手下的报告,一脸平静。
这大明的军队,还真是一言难尽,各种情报想出营寨就出营寨,万一是有人谋逆怎么办?
会不会暴露行踪进而导致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任重而道远啊。”
朱厚照负手叹息了一声,转头喊来了别的太监去办事:“去,催促一下后方,将废宁王带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别死了,朕还有用。”
“奴婢遵旨。”太监答应下来,匆匆离开。
第二天。
朱厚照出门晒太阳,他感觉到身体的变化,不由得欣喜几分。
虽说是个容易暴毙的古代,但这具身体和自己一样是三十一岁,却没有自己久坐办公室的孱弱感。
“不愧是弓马娴熟的明武宗,到底还是厉害。”
朱厚照嘀咕着。
边侧伺候的小太监一脸茫然,明武宗?皇帝是给谁上庙号了?
打了一套拳,出了身汗,朱厚照又坐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
想想前世的自己,可就不敢这么晒太阳了,生怕一个激灵,心脏扛不住过去了。
“朱将军,不得进啊!陛下还未召见。”
“让开!我有要事禀告!”江彬撞开了拦路的家伙,人高马大,壮硕异常的江彬,很得武宗朱厚照喜欢。
只是这个家伙,在魂穿过来的朱厚照看来,只是一个稍微好用的棋子罢了。
“何事啊。”朱厚照拍拍屁股站起来,摆了摆手让替他阻拦朱彬的太监让开。
“儿臣参见陛下。”江彬跪在地上,自称儿臣,却喊陛下,显得不伦不类。
但这蛮正常的。
因为江彬是朱厚照的义子嘛。
然而朱厚照就比江彬还小几岁。
为了上位,也是能拉下脸来认爹。
“有话就说。别磨叽。”朱厚照什么性格,底下的人多少摸清楚了。
所以朱厚照一开口,他立刻将准备好的措辞说出来:“臣是来检举钱宁与宁王通逆之事。”
其实大明不缺粮食,缺的只是分配。烟草倒是能成为赚粮调配的商品。”
朱厚照倒了烟草,然后将烟斗丢在边上,伸了个懒腰问王守仁:“朝廷要收粮食做税,江南缺粮缴税。于是江南商人跑去湖广拓荒,将粮食运去江南缴税。那么朕问你,这能看出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
王守仁闻言回答道:“江南改稻种桑,是主要矛盾。”
“错,是商品经济发达,土地兼并严重,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单纯靠种粮负担不起本地的生活成本。于是,本地百姓纷纷改稻种桑,纺织丝绸,来获取高附加值,以此来满足本地生活的需求,并过上美好的生活。
而主要的矛盾为人丁滋生,土地不足。
次要矛盾为朝廷征税是粮食而非折色或者白银。
人地矛盾才是最主要的矛盾。”
朱厚照叹了一声:“那么,怎么解决?就靠你们这些官去制定解决办法了,可是有人能有办法解决吗?”
“陛下,到了。”
魏彬骑着马过来,车夫撩开了帘子,露出了一角城墙。
“那就进城吧。然后准备一下祭祖事宜,以及给朕召一下建庶人、汉庶人、吴庶人的宗老后裔们。”
“喏。”
魏彬领命去处理。
“好了,你一边做事一边想,去给朕安排祭祀的仪礼。”朱厚照对王守仁挥了挥手。
“臣遵旨。”
王守仁去做事了。
朱厚照则是入了行宫休息。
张永则是跟王守仁套近乎,不过王守仁随意的回应了两句,就说要去做学问了。
“这人……”张永看巴结不成,也不能生气,毕竟朱厚照收徒少见,并且这么认真的教授更是少见。
不过他更看不透一点,皇爷居然这么有文化,一通矛盾论,让他也豁然开朗了不少。
想要保证自己屹立不倒,还得是让皇爷离不开自己。
不然自己变得可以替换,还不得被踹掉?
张永喊来了自己的徒弟们,散出去让他们去收集王守仁的资料,以及王守仁的学问和好友。
皇爷说:“王守仁有不少徒子徒孙,就算不能拉拢,也能从他们这边弄来不少资料,有备无患总是好事。”
交代完之后,他就去安排安保事宜。
当天,朱厚照见到了朱允炆、朱允熥两脉的宗老,都是老农的模样,他们以建和吴为氏,用不了几年,就会彻底和老朱家无缘。
“两位老丈,家中有几子,几孙?”
“回陛下,我家只有两子,还有三个孙儿。”建庶人宗老答。
“回陛下,我家稍微多点,六子,但只有四个孙儿。”
“原来如此。”朱厚照点了点头,建庶人是明英宗时期放出来的,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甚至连鸡都不认识。
吴庶人也差不多一个时候。
不过日子会比建庶人好点。
“罢了,你们选一子一孙随朕去北京。等回头安排他们从军,若是能得些功勋,朕找个机会给这一脉恢复玉牒位置。至于建文帝……太祖高皇帝有令,希望能给他安排一个衣冠冢。太宗时有立,不过没有立碑。如今已经百余年,改过去的就过去吧。回头朕会让礼部加个谥号。但你们这一脉想恢复荣光,还得努力才是。”
“谢陛下。”
两脉的宗老都没有拒绝。
完全不需要拒绝,要是皇帝不允许,他们也永远恢复不了。
至于赵庶人和汉庶人,明宣宗的锅,不过这两脉宗室人口就多了不少,朱厚照让人挑选一下,弄出各取了十人,然后再给他们编户一下,安排在凤阳给祖宗守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