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现代都市 > 全文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

全文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

脑洞山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是网络作者“脑洞山峰”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李厥李承乾,详情概述:上一世,因为没房太穷,女友断然分手,没成想一顿单身庆功酒让我穿越来到了大唐。这辈子,我一举穿成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嫡孙,父亲乃是大唐太子李承乾!看着东宫的雄伟房宇,我开心死了,感叹着不错,这家业不小!然而,下一刻就被告知,李承乾造了他老子的反,直接被下了牢。面对四叔李泰、九叔李治的强势地位,我一步步谋划,最终登顶至尊之位!岛国居然敢自称日出东方之国?那就打得你,永远见不着太阳。洛阳之变不占优势?那就发疯绝地反击,完美收网完成阶段性胜利!......前世的失败经历让我下定决心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势必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唐盛世...

主角:李厥李承乾   更新:2024-04-07 23:2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厥李承乾的现代都市小说《全文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由网络作家“脑洞山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是网络作者“脑洞山峰”创作的古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李厥李承乾,详情概述:上一世,因为没房太穷,女友断然分手,没成想一顿单身庆功酒让我穿越来到了大唐。这辈子,我一举穿成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嫡孙,父亲乃是大唐太子李承乾!看着东宫的雄伟房宇,我开心死了,感叹着不错,这家业不小!然而,下一刻就被告知,李承乾造了他老子的反,直接被下了牢。面对四叔李泰、九叔李治的强势地位,我一步步谋划,最终登顶至尊之位!岛国居然敢自称日出东方之国?那就打得你,永远见不着太阳。洛阳之变不占优势?那就发疯绝地反击,完美收网完成阶段性胜利!......前世的失败经历让我下定决心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势必开创一个不一样的大唐盛世...

《全文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精彩片段


“这么说,咱明天要去感谢秦国公?”

程知节说完,怎么想怎么不对,随即一拍额头道:“老感觉秦国公如此熟识,这不是陛下之前的封号嘛。”

尉迟恭也赞成道:“我们勋贵一体,有恩自然要感念,郡王虽幼小,但因我等被降勋,我等自然要…”

“不可。”李世绩说得斩钉截铁。

“为何?”

“切记,我等千万不能在此时接触秦国公,否则就不是谢他,反而是害他了。”

“陛下…”

“非是陛下,陛下自然不会猜忌皇嫡孙,但也要防着他人,孩子太小了,没有自保之力,吾等心中记着即可。”

李世绩自然不会把话讲得太明白。

如果这个时候整个勋贵集团结交李厥,那么不管是哪个皇子入主东宫,都会忌惮的。

毕竟在他们的心中,李二也不可能跳儿立孙的。

“我看那娃娃精明,要不让他入主…”

“知节,你喝醉了。”尉迟恭捂住程咬金的嘴,不让他再放嘴炮下去。

……

傍晚时分,房玄龄回到了家,净了手之后,恰好看到自己的二孙子,像个小花猫一样的跑进来。

“阿公。”

房玄龄本能的伸手要去抱,但见到自己孙子如同花脸猫似的,脑中自然就浮现了李厥的身影,

随即面上居然浮现起一丝嫌弃之色。

不过,到底是自己的亲孙子,他很快就将孩子抱起来,拿起随身的帕子为他擦了起来。

“父亲,可以用膳了。”

片刻,大儿子房遗直来请。

老大已经四十了,娶妻京兆杜氏之女,目前挂着一个银青光禄大夫的散官衔,属于听政官。

房玄龄起身移步来到膳厅,原先他还有喝两杯的习惯,但这两年身体大不如前,早已戒了。

饭后,他看了一眼四个儿子,最终还是对着大儿子道:“与为父到书房。”

房遗直起身,并没有跟在父亲身后,而是招来仆人准备茶水,

亲自端着一个托盘,这才走入书房。

“父亲,今日议储了吗?”

毕竟是听政官,清早朝堂上废黜太子的事自然知晓,而且也知道陛下召了三个重臣入内议事。

房遗直最肖父,为人沉稳,不急不躁,近两年老房神思不定,很多事他也会帮着父亲参谋。

“议了,赵公和申公有意让晋王入主东宫。”

房遗直一怔,不过片刻点头道:“晋王仁孝,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房玄龄抬头看了一眼儿子,随即道:“陛下龙行虎步,群臣看来是伺候得累了,想换一个温和的君王。”

“那父亲认为呢?”

“如今看来魏王和晋王各占五成,魏王聪颖,举一反三不足道其能…”

说到这里,房玄龄愣了愣,因为他脑中再次浮现了一个孩子的身影。

“父亲,怎么了?”

“哦,没事,接着说,然魏王为人急躁少耐心,聪颖却又高傲,恐不是一个兼听则明的性子,这样的性子倒是颇为像一个人啊。”

“父亲是说魏王像炀帝?”房遗直思量片刻,语中带惊道。

房玄龄没有否认也没承认,却说起了晋王李治。

“晋王仁孝,但过于仁厚了些,这也是陛下犹豫之所在,余者吴王虽有机会,但毕竟吴王乃是前朝血脉,

不管是勋贵还是文臣集团,是不会让吴王占位东宫的。”

“如此说来,晋王的机会最大?”

房玄龄依旧没有回复,直言道:“中山郡王今日被贬,我想不足月余必然恢复,到时会有属官,为父打算让遗义入其幕,此事你来安排吧。”

房遗义今年二十五岁,是房玄龄四子中最小的一个。

“父亲这是为何,秦国公才五岁,且还没有封地,不是应该安排到晋王…”

房遗直真懵了,刚刚父亲一番分析,怎么看怎么都是说入主东宫的必是晋王,怎么转身又将老四给安排到秦国公府上?

“依为父之意办就是了。”

挥手让儿子出去,房玄龄微闭目养神。

在他看来,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就是李厥。

一是当今陛下还未老态毕现,有废太子前车之鉴,不管是哪个成年皇子入主东宫,都必会引得陛下的疑心,

但李厥不同,因为他只有五岁,待李厥成年,陛下大行不远,李厥只要等着陛下大行即可,必不会篡权,

如此李二不会有疑,必能保证传承时,时局稳定少有动荡;

其二就是身份,李厥是皇嫡孙,可谓是名正言顺;

其三,从目前李厥的表现来看,能写出三字经和悯农,包括与李二的奏对,都是大智的表现,

而今天能顶住李二的怒火,极力为侯军集求情,被降勋后能很好的化解李二的怒气,此为大勇。

“若是真有这么一天,老夫自然要助推一把。”

他低声喃喃,但并不是现在,因为现在并不是最佳的时候。

要等,等李二自己心中有了此想法,到时自己再利用在朝堂上的威望助推一把。

现在提出,李二能不能听从难说,万一不听,那么不管哪个皇子继位,都会恨死房家的。

家天下啊,家族的利益永远是在第一位的。

……

李承乾已经出了牢房,直接被安置进了弘福寺。

毕竟曾经的身份尊崇,不管是照顾皇家的颜面,还是为了宣传教义,智首都不会随意让对方剃度。

算定吉日,并且要从兴国寺请来大师剃度。

李厥在李承乾出狱当天前往拜见,苏氏和李象也已经回到了东宫。

苏氏整个人轻松了不少,如今的局面比她所预想的最好结果还要好,

至于让丈夫出家,反正之前丈夫住在东宫,两夫妻也没什么交流。

让她颇为奇怪的倒是,为何一家人没有被驱出东宫,而是让他们继续住在这里,看来东宫之位依旧悬而未决。

不管住在哪里,只要是和自己两个孩子在一起就心安了,没错,她一直没有把李象当外人,

这也是为何,两兄弟自小的感情颇厚之故。

搬回来的两天,她和以往一样,每天看顾着两个孩子的学习,原本所请的先生已经许久没来了,

她本想亲自出面把人再请回来,但被李厥给阻止了。

“母亲,父亲虽然免了一死,但我们一家在外人看来还是祸害,您又何必再为难几位先生呢。”

“可是你和你大哥的功课不能…”

“母亲放心,孩儿已经为自己找了最好的老师,不日就会将他们请过来,您就别操心了。”

如果说之前自己孩子如此说,苏氏只会一笑了之,但现在则不同,她也意识到,并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儿。

小说《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前一刻声色俱厉,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声音清朗道:“我倒是想好了,史书该记,大唐军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他再次走到中间,就这样对着龙椅跪下道:“皇爷爷,孙儿是男人,是真正的大唐爷们,孙儿智短不可为帅,

力弱不可为将,请皇爷爷恩准,孙儿亲至剑南道为一兵卒,但有整躯,必让吐蕃不敢马踏我大唐国土半步。”

李二依旧眯着脸一言不发,他是真的生气了。

李厥这一番话哪是在骂朝廷百官,分明就是在骂他。

房玄龄心中是愕然的,也有些后悔,在他看来李厥这是明白了昨日自己的意思,为了不被李二当成挡箭牌,

为了不让李泰针对,所以就闹了今天这一出。

虽然效果很好,但这个代价也太大了,老房心中暗叹起身道:“臣附议,请陛下准许老臣陪皇嫡孙一同前往剑南道。”

李二的神情有些愕然,一般这个时候房玄龄都是不会表态的。

“陛下,臣请往善州。”

“陛下,臣请往敦煌。”

“陛下,请给臣五万军,臣要将吐蕃夷平。”

一个个武将起身来到李厥的身后,单膝跪地道。

李二看了眼李世绩,在他惊异的目光中,李世绩也缓缓起身:

“陛下,皇嫡孙所言臣羞愧万分,请陛下看在我大唐万军尚有一战之力的份上,看在臣还能上马的份上,

不提和亲一事,臣愿自请益州,吐蕃若是犯我大唐疆土之时,就是臣战死之日。”

勋贵相继出班,把吐蕃三面的战略要地全点了名。

李二起身,看了眼众臣,然后一声不吭的离开了,连个招呼也没打,不过片刻畅清走回来,宣布朝会结束。

众人相继离开,长孙无忌看了眼李厥也走了。

李厥知道,自己这么一闹,王爵又泡汤了,但他不后悔,做人若是没有一点支持,那就算让他现在当皇帝,又有什么意思呢。

他也没有和任何一人打招呼,迈步就往殿外走,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

其他众人只要见他走近,全都停下站向一边对他弯腰致礼。

……

甘露殿中,李二这才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将殿中的东西又砸了一遍,

他并非无能狂怒,如果今天说这一番话的换作任何一人,或许都逃不掉一个流放的结局,

但李厥是他的亲孙子,还是一个五岁的孩子,如果让其流放,等于就是在要其性命。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心会越来越软的,玄武门之变他能对亲兄弟痛下杀手,

一是他认为这天下本该就是他的,对于父皇立大哥为太子,他是非常不满的;

其二,他也是为了保护家小,因为他同样明白,一旦李建成登基,他必死,那么自己的孩子,李建成会留隐患?

现在不同,连造反的李承乾他都不舍杀了,更别说是自己的嫡孙。

发泄一番后,他突然开口道:“酒呢?”

不消片刻,畅清端着托盘走到案前,将酒放下,再度退往一边。

李二斟了一杯,正待要喝,看向畅清突然道:“若立皇嫡孙为储,你认为如何?”

畅清非常理解李二,李厥今天的所作所为,李二必然生气,但也会唤起李二心中的英雄气,

识英雄重英雄之下,他自然会越发的欣赏起嫡孙。

这倒不是说他精神分裂,相反这是一个人自信的表现,天策上将中不乏有降将,

小说《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李二见他的碗像狗舔的一样,颇为新奇,问是何人让他这样吃的?

李厥愣了愣,这是他以前养成的习惯,没有汤就会倒点白开水,至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他就不记得了。

此刻见李二问及,他心思电转道:“母妃教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此话出自哪里,李厥也记不得了,但他相信,李二不会找苏氏求证。

李二听到此话,沉吟片刻道:“你母教育甚好。”

李厥面上带着邀功的神情道:“昨日我还作了一首诗,可是母妃心情不好,我没敢惊扰她。”

李二面带微笑,五岁孺子说作诗?

想来诗是何也不知道,但他还是开口问道:“哦,念来听听,若是作的好,朕赏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听到一半,李二的双眼就瞪大,许久他再度眯起,语气也变得清冷道:“此诗何名?”

“悯农。”

“悯农…悯农…。”李二喃喃的念了好几句。

然后目光移向李厥,面上再度浮现笑意,也不再提诗的事,反而问道:“你父亲被皇爷爷抓了,你恨皇爷爷吗?”

“子不教,父之过,您是我父亲的父亲,您自然有教导他的责任。父亲若是抓了我,那肯定是因为我做的不好。

爱之深,责之切,皇爷爷,我父亲是不是犯了很大的错?

前次,我因为爬树摔下,被母妃责罚,在房间里关了一天,可饿呢。

皇爷爷,您会不给我父亲饭吃吗?”

李二脑中嗡了一声,爱之深责之切,这句话直接将他今天一天的心境完全道出,没人懂朕啊!

原来真正懂朕的,是这么一个五岁的孺子。

哈哈哈,一个五岁孩子都知晓的道理,为何那帮大臣不知!若是知晓,为何还要逼着自己杀了太子?

“你父亲这次犯的错很大,你说朕该怎么处罚他呢?”

他本以为孩子会求情,却见李厥摇头道:“孙儿不知。皇爷爷有那么多大臣,可以问问他们啊。”

李二初一开始并不在意,不过片刻他突然面上一怔,居然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来。

他没有再聊,起身将手搭在李厥的小脑袋上道:“早些睡觉,有事可来找朕。”

说罢,不等李厥行礼,就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畅清紧随其后。

再次到了通训门时,李二脚步一顿道:“畅清,给我查一下皇嫡孙的老师,还有他最近接触了哪些人,

那首悯农是何人所作,今晚所奏是何人所教?”

“遵命。”

回到甘露殿,李二没有休息,而是让人研墨。

执笔添墨,他就站在一块屏风面前,酝酿片刻,一手飞白跃于屏风之上,

除了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外,还有那首悯农。

等到写完之后,他再度坐下沉思,

他在想,今晚自己孙儿的奏对,真是无心童言,还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陛下,该歇息了。”畅清劝道。

……

翌日,李厥起了个大早,刚起来就赶往了弘福寺。

弘福寺建于贞观七年,是李二为了追荐太穆皇后(李二老妈窦太后),用原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的故宅所改。

李厥来此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看自己的母亲和大哥,而是见玄奘大师。

但到了寺里一打听,他就郁闷了,历史不好害死人啊!

玄奘还在取经呢,压根就没回来,现在的上座叫智首,就说这名字起的真是有水平。

他也顾不得那么多,当即见了对方,智首见是皇嫡孙也不敢怠慢,耐着性子与一个五岁的娃娃聊了半天,

关键是,李厥问的问题还特别的幼稚。

一问智首,为何出家?

二问智首,何谓出家?

三问智首,放下屠刀为何意?

四问智首,生与死之间的区别?

智首只得用通俗易懂的办法,给李厥上了一堂生动的佛法课。

李厥在这里陪着母亲和大哥吃了一顿饭,并没有告诉他们,昨晚他见了李二的事,然后又在两人担忧的目光中回了东宫。

……

唐初,大朝会是半月一次,每月初一、十五各一次,在京九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这样的朝会,其实仪式大于实际意义。

除此之外,每日还有一个小朝会,要求是五品以上官员参加,

实则这一条也非常的灵活,一是不少武官没事是不参加的,大多是文官参与,

二则,很多时候皇上也不想召见太多人,往往会指定几个重要官员出场,开个晨会就结束了。

但自四月初一,太子被抓,今日已是第三日,李二除了见过魏王外,并没有见过一个朝臣。

今天,同样不例外,李二依旧不见,

就连已是司徒之职、赵国公的长孙无忌和梁公房玄龄也被拒之门外。

他清楚,这帮人要说什么!

“陛下,臣问了皇嫡孙三位老师,皆不曾听闻悯农一诗,而皇嫡孙自年初病患一场,太子妃为防反复,也极少允他见其他外人。”

“属实?”

“臣眼还不瞎,说及悯农时,他们确不知晓,我亲自审问了东宫服侍皇嫡孙的五个奴婢,他们骗不了臣。”

李二极为相信畅清,同样也认可他的能力,

听到此话,心中又忧又喜,忧的是孩子早慧,恐难长寿,喜的同样是孙子早慧。

他快走几步,来到屏风边看着上边的字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如此年小,便可知农作不易,大善。”

随即又看向畅清道:“昨晚朕与皇嫡孙言,你想来能听到,你觉得皇嫡孙如何?”

畅清没有回答,而是又将刚获知的消息进行了汇报:“陛下,皇嫡孙今日一早便去了弘福寺。”

李二面上变暖,微笑着道:“毕竟还是太小,许是想母亲了吧。”

“皇嫡孙并未第一时间去见太子妃,而是见了座律智首。”

“哦,见他做什么?”

“皇嫡孙言请教。”

“请教什么?”李二对佛教的好感不浓,语气又变得不善。

“皇嫡孙问了四问,一问智首为何出家?

二问智首何谓出家,三问智首放下屠刀何解,四问智首生死区别?”

李二愣住了,许久又问道:“你如何看皇嫡孙?”

“陛下,皇嫡孙昨晚到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救太子,

臣甚至觉得,皇长孙所言去弘福寺的理由,亦是皇嫡孙所教,昨日审问太子府中人,

有人言,顾夫人离开之后,皇嫡孙令贴身宦官把门,言及谁也不准进去,随后一刻钟,太子妃和皇长孙便离开了东宫。”

“乱说,厥儿才五岁,如何能想到这些,给朕记牢了,此话不可再提。”

“臣遵命。”李二有些怒气,但畅清也不怕,依旧冷冰冰回复。

李二想了想,从腰上解下一块玉佩道:“你亲去东宫,告诉皇嫡孙,就说朕对他的悯农非常满意,这是朕给他的赏赐。”

恰在此时,又有人来禀道:“陛下,魏王在殿外求见。”

……

PS:唐初佛教还不行哈,李渊登基之后自认李家出自老子,所以道教当时还是颇为强势的,

也涌起了几个牛人,从大医孙思邈,到神棍袁天罡、李淳风等。

佛教要到玄奘取经归来,再就是武后重佛,才开始大行其道!

小说《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