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偃辛婉儿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一统全球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鹿尘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三国:一统全球》是作者“鹿尘埃”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作,刘偃辛婉儿两位主角之间故事值得细细品读,主要讲述的是:次,皇帝开恩,准许普通百姓观礼,谁不想去开开眼界?…………三日后,九月初一。洛阳南郊,圜丘祭坛。圜丘祭坛共共分三层,每层八尺一寸,象征着九九归一。再加上底座,总高九丈五尺,巍然耸立,蔚为壮观。当此之时,大汉近千名文武官员按品级依次在祭坛上站好,屏气凝神,躬然肃立。祭坛之外,一万二千大汉羽......
《三国:一统全球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一个时辰后。
“陛下有旨:射姑山大捷,实乃二十六年来,我大汉最大之大胜也!为感谢上天庇佑我大汉,获此大捷,朕将于九月初一,率文武百官,祭天于洛阳南郊圜丘。全城军民百姓,皆可观礼。”
“陛下有旨……”
“陛下有旨……”
……
一名名羽林军士,骑着高头大马,在洛阳城内主要大道上来回奔驰,将皇帝刘志最新的旨意,宣读给洛阳百姓。
很快地,洛阳城内,又响起了阵阵百姓的欢呼声,对皇帝的这道旨意表示欢迎。
废话,洛阳百姓们,谁不想参加大汉皇帝这场祭天之礼?
一来,射姑山之胜,确实值得大肆庆贺。二来,这种祭天仪式,以前只能朝廷官员参加。这次,皇帝开恩,准许普通百姓观礼,谁不想去开开眼界?
……
……
三日后,九月初一。
洛阳南郊,圜丘祭坛。
圜丘祭坛共共分三层,每层八尺一寸,象征着九九归一。再加上底座,总高九丈五尺,巍然耸立,蔚为壮观。
当此之时,大汉近千名文武官员按品级依次在祭坛上站好,屏气凝神,躬然肃立。
祭坛之外,一万二千大汉羽林军士盔明甲亮,刀枪林立,守于四方。
在这九千羽林军之外,则是前来观礼数十万洛阳百姓,摩肩擦踵,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单从规模和气势上来看,自从光武立国以来,今日这场祭天仪式,当属第一!
终于,皇帝刘志到了。
头戴十二旒冠冕,帝王有所见有所不见。身穿十二文章袍,肩挑日月背背星辰。脚蹬赤色鞋,脚踏万里江山。一身皇帝冕服,真将刘志衬托地愈发尊贵、霸道、威临万方。
简短截说,在一翻繁琐的礼仪之后,这场祭天之礼的重头戏,正式开始。
什么重头戏?
皇帝向上天献酒,并宣读祭文,最后这酒由皇帝喝下,象征着皇帝完成了一次和上苍的交流。
祭天之礼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此!
然而,正在皇帝刘志将一壶美酒,放于祭台之上,准备宣读祭文之时,忽然停了下来。
他转过头来,看向圜丘下的大汉军民百姓,道:“不对!朕感觉,这场祭天之礼,很不对啊!朕既是因射姑山大捷之事祭天,那就当在射姑大捷之首尾全部处理完毕之时,再祭祀昊天。然而,事实上,此战之功,朕现在还未进行封赏。此时祭天,岂不是对上天之不敬?诸位臣工,朕欲先封赏有功之臣,再行祭天之礼,尔等以为如何啊?”
“陛下此言,理所应当!”
“对,先封赏有功之臣!”
“先封赏,后祭告昊天,名正言顺,天经地义!”
……
百姓们哪懂那么多弯弯绕啊!他们只知道,皇帝就应该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现在,皇帝要封赏有功之臣,大家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至于朝中大臣们的意见?
不好意思,他们那点声音,完全淹没在众百姓的呼喝声中。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没人能够听见。
“很好!”
刘志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朕问大家,是谁在二十六年前,攻破御苑,抢夺了大汉天子之汗血宝马?使大汉天子蒙羞?”
“是且冻羌!”
“是谁,于射姑山一战,杀得我大汉护羌校尉马贤所率六千将士,全军覆没!使我大汉全体将士蒙羞?”
“是且冻羌!”
“是谁,攻破拢关,杀我大汉子民十数万,却在射姑山活的好好的,让整个大汉蒙羞?”
“是且冻羌!还是且冻羌!”
“对,这二十多年来,是且冻羌使大汉全体将士蒙羞,使大汉天子蒙羞,使整个大汉蒙羞!那么,又是哪位英雄出世,破射姑山,为大汉雪此奇耻大辱!”
“是刘偃!泾阳团练使刘偃!”
“很好!”刘志用平生最大的音量道:“现在,朕再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刘偃破且冻羌,为我大汉雪耻之功,朕应该如何重赏?”
“理应封侯!”
“如此大功,必须封侯!”
“唯有封侯,才足酬此功!”
“陛下封刘偃为侯,顺天应人,天经地义啊!”
……
在百姓们看来,如果取得如此大功的刘偃不能封侯,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封侯?那以后,还有何人愿意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那就是对大汉的立国之基“非刘姓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背叛!
刘偃,必须封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最后,几十万洛阳军民百姓齐声呼喊:“封侯!封侯!刘偃此功,理应封侯!”
声势如排山倒海,声震云霄!
刘偃封侯,已经势不可挡!
……
……
“刘偃,好一个刘偃啊!天子圜丘祭天时,数十万众瞩目之下,数十万众众口一辞,要刘偃以莫大的军功封侯!完全可以说,自古以来,得诸侯之位者,未有刘偃之正也!”
司徒袁隗,喃喃自语,面色无比的难看。
本来,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刘偃送了三千匹汗血宝马,却不肯交还皇帝,是为不忠!
刘偃有寡嫂而别居,是为不孝!
刘偃杀戮甚重,有伤天和,是为不仁!
刘偃杀的还是投降之人,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焉能封侯?
若是朝堂辩论,自己有八成的把握,让刘偃封侯之事,化为泡影。
然而,万没想到啊,刘偃不知为何,走通了皇帝的门路。
这皇帝刘志,也真不简单,没有将此事在朝堂上讨论,而是在祭天仪式上,突然向洛阳数十万百姓提出。
几十万百姓众口一词,刘偃理应封侯。
自己就算辩才无双,又能如何?
自己就算腹有千条妙计,又能如何?
自己再不服,又能如何?
憋着!只能憋着!
不憋着,就是同时与洛阳几十万军民百姓为敌,只能是自取其辱!
想不到啊,想不到,我袁隗、我汝南袁氏这局,今日竟然败得如此之惨!甚至是,还未开战,就大败亏输!
“那么……请问陛下……”
待百姓的声音们渐低,袁隗满怀不甘,向刘志看来,道:“刘偃封侯,理由应当,微臣没有任何意见。但是,依陛下所见,刘偃该封何侯?”
接下来的几天里,皇甫云抽调全城的精锐力量五十人,交给刘偃指挥,组成了一个屯。
这个屯,也就成为皇甫云掌握的最精锐的力量。哪面城墙形势危急,就把他们调往哪里,不知多少次使泾阳转危为安。
甚至有人乐观的认为,羌人连攻泾阳十余日,死伤惨重。现在,他们的实力比城内汉军强不到哪去,很快就会退兵。
刘偃也非常有信心。
这些日子,他将七个日礼包积攒下来,合成了一个周礼包。连同原来系统本来就要发的一个周礼包,就是两个周礼包了。
第一个周礼包,开出了一本书《三国志》。
准确地说,是系统将《三国志》的全部内容,全部融入了刘偃的记忆中。
刘偃原来对三国历史,只是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了解还似是而非。这本《三国志》的到来,让他对三国历史了如指掌,其意义真是无论形容也不为过。
如果说,第一个周礼包,虽然对刘偃有长远好处,但不能马上增强他的战力的话。那么,第二个礼包,对他的战力影响就非常重大了。
技能,怒发冲冠:宿主极度愤怒时,此技能自动发动,力量提升一倍,敏捷提升一倍!持续时间:半个时辰。
这是什么概念?
两个一百斤力量的人,能和一个两百斤力量的人,打个平手吗?那怎么可能?两个人拥有一百斤的力量,再怎么样,也不可能百分百陪个。起码三四个,甚至五个一百斤力量的人,才能和一个两百斤力量的人打个平手。
刘偃估计,自己发动怒发冲冠之时,战力足以和一流战将比肩!
拥有这个技能之后,刘偃对守住泾阳的信心,当然更加充足。
然而,就在汉军越来越乐观的时候,形势突变!
“霍坦,霍坦,凉州称雄!”
“霍坦吾帅,谁与争锋?”
“杀!杀!杀汉狗啊!”
“攻破泾阳城,三日不封刀啊!”
……
一队队的羌人骑兵,从远方疾驰而来,进入的羌人营地。营地内,羌人们发出了阵阵欢呼。
“该死!”
城墙上,皇甫云的面色,变得无比难看,道:“蛮酋霍坦来了,我泾阳危矣!”
“霍坦?”
刘偃吸收了那少年的记忆,当然知道,霍坦是何许人也。
羌人和匈奴、鲜卑等蛮族不同,他们是各部落各自为政,并没有统一君主,甚至没有固定的部落名称。每个部落的首领叫什么,这个部落就如何称呼。
霍坦羌,是羌人中数得着的大部落。而霍坦,则是霍坦羌的酋长。
霍坦其人残忍狡猾,不知率领羌人破了多少汉人的城池,欠了汉人多少血债。
其人的名号,在凉州汉人中,足以止小儿夜啼!
在原来那个少年的心目中,霍坦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的存在。因为,他的三哥,就是被霍坦斩杀。
杀兄之仇,不共戴天!
“霍坦?!”刘偃恶狠狠地道:“我必杀之!”
“老夫比你还想杀!”皇甫云叹了口气,道:“这次霍坦羌犯我大汉,兵分两路,一围攻三原城,一路围攻泾阳城。现在,既然霍坦来了,说明三原已破。全城五万军民百姓已遭毒手!这贼子手上,又添了一大笔血债啊!但问题是……羌人多了这么多援军,我们唯有先图自保。”
“自保?那明廷以为,我军应该如何自保呢?”
“无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竭尽全力而已。”皇甫云深吸一口气,道:“老夫虽为一书生,也能保家卫国。这样吧,接下来羌人的攻势,肯定前所未有的猛烈,刘偃你一人支援四面城墙,捉襟见肘。所以,本官命你率领本屯,支援东、南、北三面城墙,西面城墙,就由老夫率亲卫,亲自上阵。”
“遵令!”
……
……
皇甫云预料的没错。
接下来,羌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攻城。
连攻三日之久!
刘偃率领本屯之人,不断支援,东、南、北三面城墙,还是险象环生。
这一日,刘偃刚刚打退一波羌人的进攻,准备喘口气的时候,一名甲士急匆匆而来,带来了一个惊天噩耗。
“西城墙危险,明廷身受重伤,请刘屯长速速增援啊!”
“啊?明廷重伤?我……我马上就来!”
刘偃不敢怠慢,赶紧带着本屯仅剩下的三十七名军士,往西城墙支援而来!
但见已有数十名羌人杀上了城墙,节节推进,西城墙果然岌岌可危。
待他将这些羌人杀光之后,去看皇甫云之时。
却见一支金皮雕翎箭,直插入皇甫云的眼窝之内。满面浴血,生息皆无。
死了!
皇甫县令就这么死了?
连句遗言,都没来得及交代!
“我不管尔等用什么法子,在尔等死光之前,不能让刘偃死!尔等,可明白?”
“本官将此枪赐给你!望你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不让冠军侯专美于前!”
“无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竭尽全力而已。老夫虽为一书生,也能保家卫国。”
……
皇甫县令的一句句话,还言犹在耳。
如今,却已经和自己阴阳两隔!
怒!
怒!
怒!
说实话,穿越至今,对刘偃最好的人,是他的嫂嫂辛婉儿。第二个人,就得是皇甫云了。
现在的刘偃,已经怒焰焚天!
他恶狠狠地向着那个叫“小武”的甲士看来,道:“是谁,是谁杀的皇甫明廷?”
“是霍坦!”小武道:“刘屯长,您看,这支金箭,羌人中只有霍坦才有。是他,突然骑马来到城下,射杀了皇甫明廷!”
“好,霍坦!”
刘偃起身,手持丈八平蛮枪,往城墙下砍来,怒吼道:“霍坦!知道你家小爷爷是谁吗?刘偃!杀了你五百族人的刘偃。你,可敢与我一战?”
“哈哈哈!小娃娃!”
城墙下,羌人大军中,有一身穿红袍的蛮将哈哈大笑,道:“想把我霍坦,骗上城墙杀了,你想得美!我霍坦玩阴谋诡计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真想和我一战,倒也简单!你……下来!下来,面对我羌人的千军万马?”
“下来?下来就下来!记住了,今日,我必杀汝!”
现在,城墙之上,正好还靠着羌人登城的云梯。
刘偃答应一声,手提长枪,就往下走。
“啊?”
霍坦见状,满脸懵逼。
他万没想到,这些日子杀了自己无数族人的刘偃,真的下城墙,独自面对自己的千军万马!
刘偃怎么会如此不智?
紧接着,一股狂喜,涌上了霍坦的心头,他大叫道:“射!刘偃小儿,竟然如此愚蠢,单人下了城墙。族人们,给我万箭齐发,取刘偃的性命啊!”
“喏!”
嗖嗖嗖!
嗖嗖嗖!
嗖嗖嗖!
……
霍坦一声令下,漫天箭雨遮天蔽日而来,将刘偃周身附近完全笼罩。
“刘屯长!”
此时此刻,不知多少汉人将士,泪流满面。
刘屯长心伤皇甫明廷之死,下城去为皇甫明廷报仇,大家当然佩服。
但是,城下乃是羌人的千军万马啊!
万箭齐发,刘屯长岂有此理?
皇甫明廷战死,刘屯长再有个三长两短,泾阳危矣!
大家的心情,完全跌入了谷底。
然而,事实上,无论羌人还是汉人,都不可能想到,刘偃现在的耳中,不断有系统提示音响起。
“叮咚!宿主心中极度愤怒,技能怒发冲冠自动发动。力量提升一倍,敏捷提升一倍,持续时间:半个时辰。”
“叮咚!宿主受到攻击,技能十三太保横练发动,十三太保横练经验加1。目前进度:第八重(121/100000)”
“叮咚!宿主受到攻击,技能十三太保横练发动,十三太保横练经验加1。目前进度:第八重(122/100000)”
……
五日后,酒泉城,三十里外。
旗帆招展,号带飘扬,人喊马嘶,盔明甲亮。当今世上,大汉最精锐的两支野战部队,正式会师于此。
往西面看去,正是段颎所率领的三千护羌军。
他们骑快马,着铁甲,腰挎环首刀,背背汉弩,手持卜字戟、钩镰枪,武装到了牙齿,代表着东汉最高武器铸造水平。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气势。
那是经历了无数场战争磨炼出来的铁血杀伐之气,那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冷酷血腥之势!
胆子稍微小点的人,只要看了这支军队一眼,都会心神剧颤,瑟瑟发抖!
当然了,这支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最前面那人。
此人年不到五十,却已经头发花白。
此人位高权重,却皮肤黝黑,满面风霜。
此人本应养尊处优,却皮肤干枯、嘴唇龟裂,似乎疲惫不堪。
唯一符合他身份的,就是那无比挺拔的身形,和明亮如鹰隼般锐利的一双眼睛。
他就是段颎!
若无此人七载如一日,身先士卒,涉履霜雪,身当矢石,对西羌昼夜相攻,大汉哪里还有西凉州?
刘偃紧走几步向前,深深一躬,道:“征西中郎将刘偃,拜见段老将军!”
此举拜的不是大汉护羌校尉,护羌校尉和征西中郎将平级,都是两千石的职司,不值刘偃一拜。
刘偃所拜,乃是大汉之英雄!
戍守大汉西垂的老英雄!
“哎呦呦!哎呦呦!老朽可不敢当刘将军如此大礼!”
眼见刘偃对如此大礼,段颎的眼睛都有些湿润了。
怎么?
我这恶贯满盈的段颎段纪明,值得如此尊重?值得汉寿亭侯、征西中郎将,如此尊重?
天下,真的还有懂我段颎之人么?
他赶紧紧走几步向前,以手相搀,道:“刘将军,您实在是太看得起老朽了,老朽愧不敢当。来来来……此地不是讲话之所,刘将军,请随老朽来!随老朽入城!”
随后,刘偃和段颎各上战马,并辔入城。
护羌军和泾阳军紧随其后。
入得酒泉城内,段颎当然摆下上等的酒宴,为刘偃一行接风洗尘。
当天下午,略作休息。
晚饭时分,段颎又把刘偃请到了府中。
不过这次的招待,就只有段颎和刘偃二人在场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段颎轻咳一声,终于开始了正题,道:“毋庸讳言,老朽在西凉杀戮颇重,给自己带来了天大的恶名。但是,刘将军可知,老朽为何明知有如此后果,却还坚持如此?”
“想必,段老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苦衷倒是谈不上。但是,老夫绝不后悔!因为……”段颎眼中,闪过睿智而又坚定的光芒,轻轻一拍几案,道:“老夫相信,不如此,西凉永远难平!”
“此言怎讲?”
“老朽遍查官方典籍发现,近百年来,凉州越来越冷。西凉遍地是深山大谷,那就更冷了。你说,这天气越来越冷,生产的粮食越来越少,羌人会怎么做呢?”
“当然是抢粮!”刘偃激灵灵地打了个冷战,道:“天气越来越冷,这就是我大汉立国以来,羌人叛乱不休的真正原因!他们不反叛,就没有吃的,就会饿死!”
段颎点头,道:“正是如此!其实,这也正是当初,我大汉在西凉站不住脚的原因。原来,我大汉是在西凉有着大量的屯田兵的。有如此兵力在,羌人也不敢反叛。但是,天气越来越冷,屯田兵种的粮食,连自己都养不活,又怎能维持得下去?到了最后,屯田兵撤退,西羌反叛,朝廷无力镇压已成定局。”
刘偃会意,道:“西羌叛乱之后,即便朝廷不镇压,粮食还是不够他们吃的。所以,要么他们同族之间,互相残杀,减少吃粮之人。要么,西羌团结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攻向汉地掠粮。人多粮少,西羌别无他路!这,就是段将军在西羌大肆杀戮的真正原因!不如此……大汉难安!”
霎时间,刘偃看段颎的目光,和之前完全不同!
他从后世穿越而来,当然知道,华夏王朝兴衰和当时的气温,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讲,气温高时,就是华夏各王朝兴旺之时。气温低时,就是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的华夏至暗时刻。
但是,那是科学家研究史料的总结。
没想到,段颎自己,就自己通过典籍记载,看出凉州羌乱的真正原因!
天气转寒,人多粮少,羌人必反!
此人,上马纵横无敌,下马明察至理,真乃无双国士也!
段颎道:“所以,老朽宁愿背负骂名,也要用铁血手段,强镇西凉。现在的问题在于,经过七载征战,西凉羌人人口仅余不到三成。这些人躲在无数深山大谷之中。老朽要继续追杀,真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了局。”
“那段将军,有没有考虑过,对西羌改为怀柔呢?现在他们人数如此之少,已经可以招降了吧?”
“的确可以招降,但是,难啊!”段颎道:“七年前,老夫也曾经招了几万羌人义从。但是,数百场大战下来,这几万人哪里还能剩下?西羌残部怀疑老朽,根本就是故意送他们去死,所以宁死不降。”
说白了,段颎原来拿投降的西羌人当炮灰,现在信誉已经完全破产。他想重新做个好人,人家也不信了。
最后,段颎总结,道:“现在,继续战下去,西羌人躲入深山大谷中,全胜遥遥无期。招降西羌,他们不肯相信老朽的诚意。到底如何解决西羌问题,不知刘将军可有教我?”
“这样啊……”刘偃想了一下,忽地微微一笑,道:“其实,解决对两个问题,刘某,都有解决法子。”
“什么?刘将军都有办法?”段颎眼前一亮,惊呼出声。
说白了,段颎刚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简单向刘偃介绍下目前西凉的情况。至于让刘偃想办法,不过是客气客气而已。
万没想到,刘偃真有法子!
他心中暗想:这两个问题,我一直束手无策。汉寿亭侯若真有法子,那么他可就真是……无双国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