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现代都市 >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

排骨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诸葛黄晧,讲述了​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主角:诸葛黄晧   更新:2024-02-15 18:27: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诸葛黄晧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诸葛黄晧,讲述了​穿成三国遗臭万年的、扶不起的阿斗?诸葛已死,虎将不在,刚成一国孤君,还有大军压境,可真是地狱模式啊……谁说阿斗扶不起?他这个阿斗无需扶!一统三国,打造千古盛世,成千古一帝,青史留名!...

《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精彩片段


吴境,建平郡,秭归城。

“报……”

“大将军!巴东城被三万吴兵围困,领兵者是吴将潘濬!”

姜维未动声色,示意报信的校事退下。

“三万?哪路兵马?从何而来?”廖化闻之大惊,迫不及待地问道。

“大将军,长江水道,在永安至信陵一线弯多水急,吴军很难用战船逆流而上;三万大军,能在一夜之间围我巴东城,末将以为,吴军应该是从建始方向而来!”张嶷疑惑地说道:“如此大的兵马调动,我军哨探,竟然没有及时发现?”

“潘濬是从武陵绕道而来,他昼伏夜行,刻意隐藏行踪,我军哨探没能及时发现,不足为奇!”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

“大将军,我在巴东只有吴懿的一万兵马,虽然可以坚守一段时间,但吴军必在东门屯一军,切断我与巴东城之间的联系。我秭归的粮草需经巴东城运来,我得尽快解巴东之围啊!”

“大将军,廖将军说得对,永安、巫县、巴东、秭归都在江边,已经连成一条线;如今吴军围了巴东,我秭归定难持久,得尽快想办法才是!”

“报……大将军!吴将朱桓,引兵两万,屯于瞿塘峡!”

众将闻之,无不惊骇!

吴军在巴东城,以及巴东城以西的瞿塘峡屯重兵,这样一来,巴东、秭归二城就成了深入吴境的孤城,再难与永安取得联系。

“大将军……”

姜维示意众将安静,然后说道:“我在巴东、秭归二城尚有四万兵马,粮草暂时可经长江水路运来,虽然江水湍急,水道凶险,但还能勉强支持些时日,不过,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姜维说罢,众将稍稍安下心来,姜维接着说道:“以我看来,陆逊必会“声东击西”!他会令潘濬部队强攻巴东,引诱我秭归城的兵马西去营救。届时,陆逊必在江边的小道设伏;我若以重兵去救,秭归城又会空虚,陆逊必会趁虚而入。”

“大将军,正如你所说,吴军会猛攻巴东,但我不得不救,并且,我只有从秭归出重兵去救。”张绍担心地说道:“秭归城的四面,皆有吴国的探子,我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肯定逃不过陆逊的眼睛!我出兵后,如何才能让陆逊不敢袭秭归?”

“我也暂时想不出办法。”姜维稍经思索后说道:“廖化、张嶷,放弃城外的营寨,全军撤回秭归城中。”

“诺!”

一个时辰后。

获悉蜀军全部撤回城中,陆逊大喜:“传令:我东、南、北三处的营寨,逼近至秭归城外五里下寨,压缩姜维的活动空间;在寨内多架观察井栏,密切监控秭归城的兵马调动!”

两个时辰后。

“大将军!我城外东、南、北三面皆有吴军营寨,各驻一万五千兵马,领兵者分别是诸葛瑾、孙韶和张承。”

“大将军,吴军寨中的井栏实在可恶!我有半点兵马调动,吴军将尽收眼底!”

“大将军,末将愿引一军,拔掉吴军的营寨!”

“末将亦愿往!”

……

“诸位将军,各寨皆有一万多吴兵驻守,相互间又能应援,我至少需要数倍的兵马,才能彻底拔掉这些营!”姜维平静地说道。

众将自然知道拔寨的艰难,更知道城中没有足够的兵马,全都愤愤难平,却又无可奈何。

“不过,我虽拔不掉这些营寨,却可夜袭。”姜维神秘地说道,众将心头又是一喜。

“大将军,下令吧!”

姜维点点头,郑重地说道:“我此次夜袭吴寨,是为解巴东城之围。此次不同以往,诸将不可等闲视之,需严格按令行事!”

姜维说罢,连下了数道军令。

当夜。

廖化、张嶷、邓芝各引五千兵马,趁夜悄悄接近城南诸葛瑾驻守的营寨,一声锣响之后,三路人马同时发起袭击,漫天的火箭将天空映得通红。

吴兵没料到蜀兵敢趁夜袭营,也不知道蜀兵有多少兵马,仓惶应战时死伤无数,惨叫连连。

不过,诸葛瑾领兵有方,及时止住混乱的局面,吴兵也依托营寨中的掩体以弓箭还击;等到东面的张承领兵前来支援时,蜀兵已经全部退去。

张承看到三条火龙往秭归城内而去,他不敢延误,急忙退回自己驻守的东面大营。

亥时刚至,秭归城北面,孙桓驻守的大营又遭到一万多蜀兵的偷袭,领兵者乃是张绍、傅佥和姜维。

刚刚返回寨中的张承见北面起火,未及休整又领兵去救。

张承赶到时,孙韶营中到处都是火箭引发的大火,吴兵营帐悉数被毁,无数的火把组成一条火龙,又往秭归方向移动。

很明显,袭营的蜀兵已经退去。

两座营寨遭到蜀兵夜袭,吴军共有一千多士卒伤亡,几乎所有的营帐都被烧毁,吴兵只得抗着秋夜的严寒,哆嗦着等到天明,陆逊只得从从信陵方向紧急调来物资。

次日半夜,诸葛瑾和张承的营寨,又同时遭到蜀兵偷袭,估计蜀兵出动人数在一万人以上。

然而,由于吴军已有防备,双方刚一接触蜀兵就赶紧退走,两座营寨都未受损失。

“丞相,蜀军连续袭扰,皆因我营寨距离秭归太近之故。末将建议,将营寨后撤五里,蜀军担心中途遇伏,必不敢再来!”孙韶建议道。

“不!蜀军连番袭我营寨,说明姜维已经感觉到压力。”陆逊自信地笑道:“这样正好!待到潘濬攻打巴东时,姜维才肯出兵去救,届时,就能一鼓作气攻克秭归。”

“丞相,何时才能攻打巴东?”张承迫不及待地问道:“我寨中营帐皆毁,如此冬夜,士卒难以御寨啊!”

“诸位将军不必着急!”陆逊笑道:“本相已令潘濬,在明日辰时攻打巴东城;大约午时左右,姜维就能得到巴东城的消息,他必定出兵去救。”

众将一脸的期待,陆逊自信地说道:“待秭归的蜀军出城后,本相会亲引两万精兵,屯于秭归城西二十里,阻其归路;届时,我三座营寨中的兵马就可全力攻打秭归;出城去援的蜀军将被我困在野外,无险可守,不出三日,必会粮尽兵溃!”

“丞相果然妙计!”

“姜维此次首尾难顾!不出一月,我必能收复秭归、巴东二城,哈哈哈!”

……

刘闪缓缓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昏暗的山洞内,想要起身却感觉背部剧痛不止,每一次呼吸都要牵动背部的伤口。

向宠见刘闪醒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陛下,昨日的袭击者,并非普通流寇,而是魏国潜入汉中的细作!他们箭法极好,战法走位极有章法!不过陛下放心,宿卫兵已将其全歼!”

“这里……是何地?”

“陛下,此地距离剑阁还有四十里。因陛下箭伤不轻,末将只能寻到此处山洞,暂供陛下休息;末将已派人前往汉中,蒋舒或张翼,很快就能带兵前来。”

刘闪四处张望了一下,向宠继续说道:“陛下放心,这里毕竟是我大汉境内,尚有一百多名宿卫军保护……”

“李……李昭仪……呢……”

“陛下坠马时,李昭仪一同坠马。不过,她只是擦伤点皮,并无大碍。她与几名宿卫兵一大早就上山,为陛下采集草药。”

刘闪感觉躺着更容易牵动伤口,在向宠的搀扶下坐了起来,喝点水之后,感觉舒服了很多。

“这会儿,应该已近正午……山路危险……她一个弱女子……不宜在山中久留……向将军……去把她寻回来……”

“报……”

“陛下!李昭仪不慎跌下山崖!宿卫兵已经绕到崖底寻找,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

“陛下,我等在崖底,只找到一些散落的草药,另外,只找到李昭仪身上的一块碎布……”

此地野兽众多,流寇横行,刘闪隐隐涌起不祥的预感,大声喝道:“快去找!所有人……全都去找!”

刘闪可能用力过猛,背上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两眼一黑,又昏了过去。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昏迷中,刘闪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向魏国投降,也梦到五百多个嫔妃和宫女受辱,又梦到李昭仪拔剑自刎!

刘闪猛地惊醒,不过很快又陷入昏迷中。

与此同时,秭归城外,陆逊站在高高的井栏上,把玩着手中的令牌,等待着姜维出兵救援巴东城。

几个待令的将领,以及众多的士卒苦等三个时辰,无不冻得鼻青脸肿,陆逊始终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

“姜维!好你个姜维!你够狠!我陆逊,自愧不如!”陆逊咬牙切齿地低声喝道。

“丞相,午时三刻时,末将亲眼看到巴东的快马信使,从东门进入秭归城,姜维肯定得到了巴东被围攻的消息!”孙韶肯定地说道。

“没错!本相也看见了!”陆逊冷冷地说道。

“丞相,刚刚有哨探来报,他们说……姜维一直坐在城头,一直在悠闲地喝茶!”

“姜维毕竟是诸葛亮的传人,精通兵法谋略,绝不会让我有机可趁!”陆逊无奈地笑了笑:“其实,如果我是姜维,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也只能舍车保帅!毕竟秭归城池坚固,城中粮草充足,唯有坚守不出,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丞相,姜维始终不出兵,我该如何?”

“如今,天色已晚,姜维不会出城救援巴东!”陆逊肯定地说道:“传令:各寨严加防范,谨防姜维的偷袭!”

陆逊下完军令,狠狠地瞪着秭归城头,瞪着那个模糊的身影,怏怏地回到寨中。

……

巴东城。

时间回到辰时,吴军大寨。

“传令:吕壹、陈表,各领六千兵马,全力攻打巴东城!若有蜀军快马出城求援,不得射杀!”

“诺!”

两名副将领兵出发后,潘濬则引兵一万八千,埋伏在巴东以西十五里的隘口处,并且兵分两路扎好口袋,准备一举围歼远前来救援的蜀军。

在潘濬看来,就算姜维用兵诡诈,就算他能逃出自己的包围圈,他撤回秭归的路上,也会遭到陆逊的重兵狙击,这是典型的“围点打援”。

然而,潘濬一直等到酉时,也未见姜维的援兵到来。

“潘将军,据探马来报,秭归城方向,没有一兵一卒出城!”一名校尉试探着说道。

“看来,姜维已经放弃了巴东城!”潘濬郁闷地说道:“传令:撤兵回营,明日全力攻城!”

“潘将军,要不要……再等一等?”

“罢了!姜维不会来援!我只能攻克巴东城,再领兵东进,与丞相的主力部队汇合,然后一起围困秭归。”潘濬说到这里,突然冷冷地说道:“届时,姜维困守秭归,孤立无援,就算插翅也难飞!”

既然潘濬已经下令,校尉不再迟疑,要求各部迅速撤回。

然而,这支的部队刚刚走出几里地,突然一声锣响,崖上的巨石和火箭雨点般地落下,吴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伤了许多兵马。

“不要慌!不要慌!”潘濬厉声喝道:“先查清是哪路兵马,查清有多少人!”

“潘将军!我军前方,被廖化的三千兵马阻住,后方,被张嶷的三千兵马遏住退路,我已被蜀军包围!”

“不可能!”潘濬大声喝道:“廖化、张嶷二将一直在秭归!他们怎会在此出现?绝对不可能!”

“潘将军,末将没有看错,确实是廖化和张嶷!”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潘濬不敢多想,赶紧令道:“兵分两路,尽快冲破包围,迅速突围!”

四周喊杀声四起,崖上不停地落下巨石、滚木和箭雨,吴兵成片成片地倒下。

潘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万八千兵马,竟会被蜀军的六千兵马围在狭长的江边!

潘濬实在想不通,秭归城的蜀军怎会出现在这里!自己给姜维做了个口袋,没想到,自己却钻进了姜维的口袋!这到底怎么回事?

潘濬不敢大意,知道自己突围不出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吴兵多次冲击,始终未能打通两端的通道。

另一边,巴东城外。

攻城不克的吕壹和陈表,各自损失了半数兵马,两路大军人困马乏,刚刚回到营寨,突然寨中杀出一支蜀兵,这正是张绍引领的三千兵马!

惊惶未定的吕壹和陈表全力抵抗,身后又遭到傅佥的袭击。

黑夜中,受到夹击的吴兵惊慌失措,还未反应过来就损了大半兵马,吕壹和陈表眼看形势不妙,趁夜混在落荒而逃的吴兵中,仓惶往建始方向逃去。

喊杀声渐渐停止,廖化、张嶷二将逐渐缩小包围圈,崖上的邓芝也领着一队蜀兵冲下山崖。

此时,跪地祈降的吴兵多达两千人,另有四千多吴兵不同程度的受伤,现场惨烈无比。

肩膀中箭的潘濬躲在一块大石后面,眼看自己被蜀兵围困,刚要拔剑自刎却被蜀兵拦住。

“本将技不如人!但本将绝不会投降!”潘濬大喝道。

“潘将军放心!我家大将军有令,若是潘将军不愿归降,我等绝不会为难,哈哈哈!”廖化大笑道,只是笑得有点诡异。

“你们……都是来自秭归城?”潘濬见蜀军没有杀害之意,于是大胆地问道。

“不错!”张嶷郑重地说道:“我另有六千兵马在巴东城外,如果大将军没有料错,你的副将吕壹、陈表必已败走!”

“你们……你们都来自秭归?”潘濬略有欣喜地说道:“如此一来,秭归必然空虚!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

“唉,潘将军!以你的智商,兵法上的事,很难跟你解释清楚!难怪我家大将军肯放你走,像你这样的庸将,多多益善,哈哈哈!”

“廖化!你休得猖狂!你们敢倾巢而出,我家丞相必已攻取秭归!你休想诈我!”

廖化懒得跟潘濬多费口舌,派人将他和四千伤兵押往巴东后,真的将其放走。不过,他们被“流放”到瞿塘峡,由吴懿领兵两千守卫着隘口。

廖化和张嶷没有说错,参与此次战斗的一万八千蜀兵,全都来自秭归城!

次日晨。

蜀军留下一千伤兵在巴东城中养伤,其余的一万七千兵马,从东门浩浩荡荡地进入秭归城中。

陆逊见状,猛敲自己的脑袋,暗叹自己错失了良机!

“姜维之才,我不及也!”陆逊由衷地赞道:“同样的一万兵马,在足智多谋的将领手中,确实可以一当十,姜维正是这样的将才!可惜,他没有为我大吴效命!”

“丞相,探马来报,吕壹和陈表二将,仅剩数百兵卒,已经退往建始,潘濬将军不知所踪!”孙韶前来报告道。

“蜀兵从东门回到秭归时,本相已猜到这样的结局。”陆逊面无表情地说道。

“丞相,这几日,我一直密切关注着秭归的兵马调动,昨日辰时,潘濬将军才开始攻打巴东,之后我一直在秭归城外,姜维……他……是何时派兵将出城?”

“你忘了?两日前,蜀军前来袭我营寨?”

“丞相,蜀军袭营失败后,不是撤回秭归了么?他们如何能到巴东?”孙韶仍有疑惑。

“唉!当时我也疏忽了!”陆逊叹道:“蜀军前来袭营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我营寨四周,退去之时,却打着引人注目火把,这是为何?”

孙韶一脸的懵逼,陆逊苦笑着说道:“这正是姜维的“瞒天过海”之计!他袭我营寨后,打着火把撤回秭归的,其实只是一部分,其他兵马已经趁夜西去;连续两日,姜维如法炮制,悄悄地给潘濬下了个套!而我,却还认为秭归城中有三万蜀兵,既派兵未阻截,也未攻打秭归城。”

“原来如此!姜维果然狡诈!”孙韶恍然大悟。

“确实如此!姜维只用了个简单的计谋,就凭空多出一万八千人马,确实精妙!本相又跟姜维学了一招!”陆逊无奈地叹道:“不过,学费太过昂贵!代价是名将潘濬,以及他麾下的两万吴兵!”

陆逊说罢,痛苦地闭上眼睛,心头猛地一颤!

巫县!朱桓!

陆逊倒吸一口凉气,突然站起身,巫县安在否?

朱桓、胡综和李膺占据着巫县的险要隘口,切断永安与巴东、秭归之间的联系和粮草供应,但他们同时也在蜀兵的包围之中。

姜维确实是一个统兵的鬼才!

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却能依靠地形围死朱桓的两万吴兵!

陆逊暗自祈祷,希望这位曾经“破曹仁、斩常雕、俘王双、破曹休”的吴国猛将,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足够的时间拔掉深入吴境的姜维。

然而,这可能吗?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吴将军放心,我自有安排!”姜维大笑着起身,拍拍吴班的肩膀说道:“吴将军,待会儿,我请你看场戏,哈哈!”

姜维命兵士搬来几具吴兵的尸体,用利刃划得面目全非,然后在殿内烧起一堆火,并支上木架,取了一小块马肚肉,剁成小块后放在火上烤着。

做好这些后,姜维又命人搬来几坛米酒,然后让人将全琮和一名吴国战俘带入殿内,给全琮松绑后请其入座。

“要杀便杀!本将绝不投降!不必假惺惺地装模作样!”全琮大怒道。

姜维给全琮倒上一碗米酒,笑呵呵地说道:“我早闻全将军智勇双全,姜维佩服万分。如今,我孤军入吴境,前有朱然、丁奉,后有周舫、孙桓,已是进退不能,巴东城破,不过弹指之间;我若被俘,还请全将军多多求情。”

全琮料想姜维耍诈,坐在案旁一语不发,姜维将一块肉塞入嘴里,然后大声呵斥殿外的士卒:“今日宴请全将军,怎么就烤了这点?太不像话了!”

姜维削下一块吴兵大腿上的肉,剁成小块后放在火上烤着,满脸赔笑着说道:“近日城中缺粮,这也是逼不得已,全将军莫怪!”

姜维将最后一块烤好的马肉塞到嘴里,嚼了几下后一口吞下,端起酒碗说道:“全将军,咱们先喝酒,烤肉很快就好!”

“你……你竟然如此残暴……”全琮指着姜维怒道,肚里一阵翻江倒海,赶紧捂住嘴巴。

“全将军,这不城中缺粮嘛……”

“胡说!你劫了我三万大军的粮饷,还带来巴东郡新征之粮,如何会缺粮?”

“呃……这不城中没肉嘛,我一顿不吃肉就馋得慌,呵呵!全将军,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你到底想干什么?”

“全将军,我想放你回去!”姜维饶有兴趣地将火上的肉翻了个面,然后说道:“不过,我想请全将军帮个忙,帮我给朱然写封信。”

“什么信?你休想耍花样!”

“将军勿疑,你只需将巴东城的实情,如实告诉朱然就行。”

“你又想耍什么诈?前几日被你骗了一次,我再也不会相信你说的半个字!”

“你想活命,还是信我才好!”姜维将一张白绢和笔墨放在案上,然后说道:“我说你写,放心,句句属实!”

姜维见全琮仍有迟疑,于是朗声念道:“右督军全琮,敬告车骑将军朱然:末将大意,误中敌计,被俘于巴东。今,探得巴东空虚,屯粮两万斛,城中蜀兵不过两千,请将军速速攻城。”

“我若照写,你真肯放我?”全琮疑惑地问道。

因为姜维说的全是实情,就算自己写下这封信,孙权也不会怪罪,而且还能保命。

“不错,我姜维说一不二!”姜维说罢,抓起一块肉放入口中,满脸享受地吞下,还打了个嗝。

全琮猛地打了个冷颤,急忙挥笔写下这封信。

姜维满意地看着这封信,确认无误之后,将信交给殿内的吴国战俘,并且给了他一匹快马,让他将这封信交给朱然。

“报!”夜色中,一骑快马赶到。

“什么事,说吧!”

“将军……这……”快马信使疑惑地盯着一旁的全琮,吱吱唔唔地不敢开口。

“说吧,本将能放他一次,就能再抓他一次!”

“禀将军:廖化、张嶷、邓芝已经到达预定地点,他们询问何时开始攻城!”

姜维没回答信使的问题,转头对全琮说道:“全将军!本将知道,你此次被俘心有不甘。这次,我给你个公平较量的机会,我放你回巫县!明日未时,才准时攻城,若再让我给捉了,你身上这块肉……啧啧……应该很香……”

姜维说罢,命人牵来一匹马交给全琮,哈哈大笑着回到殿内,突然心头泛起一阵恶心,狂吐不止。

“将军!兵法云:“能而示之不能”,如今巴东城空虚,理应该向朱然示强,为何如实相告?”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哈哈哈!吴将军,巴东城留下五百兵士,多扎草人立于城头;今夜二更造饭,三更起程,咱们去接应高将军!”

巫县距离巴东城不过几十里地,全琮骑着快马一路狂奔,天不亮就回到巫县城中。

全琮不敢告诉副将自己被俘后的细节,几人赶紧商议对策。

“姜维只有五千兵马,前日偷袭巴东和伏击全琮,损失一千余。如今,他最多不过四千兵马。”孙桓疑惑地问道:“全将军,姜维敢将巴东城的实情告诉朱然,又夸下海口未时前来攻城,这到底是为何?”

“哼!不知姜维哪来的胆量!”全琮冷冷地说道:“姜维诡诈,我等固守城池即可!等到朱然攻下巴东,我再追击姜维残部,然后与朱然合力攻打永安。”

全琮想到姜维吃肉的场景,全身一阵哆嗦,肚子饿得咕咕叫却吃不下饭。

“报……全将军:城南突现大批蜀军营帐!城东似乎有蜀军在活动!”

“全将军,你先前曾说,昨夜返回巫县时,曾见到微弱的火光,走到近前又突然熄灭?”

“不错!”全琮肯定地说道,现在想来,姜维肯定不只四千人,急忙令道:“传令,尽快摸清巫县四周的情况。”

巳时时分,各路哨探及时返回。

“全将军:城西发现大量蜀兵营寨,估计数量不下万人;城南帐中的蜀军数量不祥,营后似有蜀兵埋伏;城东林中确实发现蜀兵,数量明确;城北有大批兵士经过的痕迹,不过,直至巫山脚下也,没发现蜀兵的踪迹。”

“好你个姜维!”全琮咬牙切齿地盯着地图,狠狠地骂道:“姜维这厮果然狡诈!必是料我城中缺粮,这才三面围城留守北门,想将我赶至巫山!”

“将军,何必心急?城中余粮尚能坚持两日,何不固守城池,等待朱然援军攻破巴东……”

“朱然……行事谨慎,他应该不会来了!”全琮终于恍然大悟!这才将自己被迫给朱然写信,以及被姜维放回的经过详细讲来,孙桓和周舫也认为朱然行事谨慎,定然不敢涉险。

“姜维放我回巫县,他既在示弱又在示强!他告诉我攻城的准确时间,就是想诱我坚守巫县城中!”全琮似有所悟。

“全将军!眼下,蜀兵数目不明,我城中余粮又不足,若不尽早弃城,恐被姜维逼至北面的巫山!届时,我必将全军覆没!”孙桓惊恐地说道。

“不错,我得尽快弃城!”全琮肯定地说道,却又多有疑虑:“城西有蜀军在以逸待劳,并且永安城可随时支援,我绝不能往;那我该往东呢,还是往南?”

几将仍未想好突围方向,城外却喊杀震天,原来廖化、张嶷各领两千人马,正在攻打西门和南门。

“好你个奸诈的姜维!言而无信!”全琮狠狠地骂道:“现在才午时,姜维竟然提前攻城!难道真想吃本将的肉?”

“传令:死守西门和南门!”全琮大声下令,略微犹豫后继续说道:“先探一探蜀军的虚实!孙桓,你率三千兵马出东门,直取巴东;周舫,你率三千兵马从东门出城,然后绕至南门,攻击蜀军南面大营!”

“诺!”

城东。

孙桓刚刚走出十里,密集的弓箭从林中射出,先头和两翼的士兵中箭无数,却连蜀兵的影子都没看见,不少士兵纷纷后退躲避箭雨。

“给我冲!违令者斩!”孙桓大喝道。

吴兵不再迟疑,在盾牌的掩护下冲入林中,与高翔的部队厮杀在一起,双方皆有死伤。

“冲啊!杀敌立功,就在今日!”

前来支援的吴班大喝道,箭雨过处,又有不少吴兵中箭倒地;一千多蜀兵浩浩荡荡地从林中左侧杀出,光看这气势让吴兵胆寒。

“孙桓小儿!拿命来!”

又有一队兵马从右侧杀来,黑压压的一大片,正是邓芝率领的五千兵马!他们临晨时分从巫县北面绕道而来,已在这里等候多时。

孙桓遭遇埋伏,他本来就心有胆怯,现又被吴班、高翔、邓芝的七千多步卒围攻,顿时斗志全无,勉强抵抗一阵后终究不敌,带着几十名残兵狼狈退回,各路蜀军并未追赶。

“全将军!东面林中,确有蜀兵埋伏!兵力至少两万!”孙桓气喘吁吁地说道。

其实,林中有多少蜀兵孙桓并不清楚,自己的三千人马,不到半个时辰就阵亡殆尽,他只能往多的说,这样才不会显得自己无能。

“蜀军人数确实不少!”全琮犹豫着说道:“刚才,蜀军的攻城应该是试探!”

“全将军,可是……周舫往南未遇抵抗,回报的信使说那里并无埋伏,这又是何意?姜维到底在搞什么花样?”孙桓不解地问道。

城外鼓声震天,全琮心头猛地一紧。

“报!”一名信使急忙来报。

“将军!蜀将吴班领三千兵马向东门杀来,高翔领兵三千攻我北门,廖化领兵三千攻我西门;另有张嶷领兵四千在各门掠阵!”

“有没有看到姜维?”全琮小心地问道。

信使摇了摇头。

“谁能告诉我,姜维到底有多少兵马?”全琮大怒道,突然发现,这会儿正是未时!

全琮猛地打了个冷颤,急忙下令:“撤!全军从南门出城,撤往建始!快!”

吴兵一窝蜂地涌出南门,全琮脑子里全是姜维吃肉时的场景,竟然忘了派人断后。

吴兵拼命地往南撤退,身后的蜀军紧追不舍。

全琮退至蜀军的那座空营时,营内突然杀出两队兵马,正是姜维和邓芝!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全将军,等你多时了!本将说过,再被我给捉住,我要吃你肩膀上那块肉!哈哈哈!”姜维冷笑着喝道:“给我杀!”

姜维亲口说出想吃自己的肉,全琮吓得魂不附体,骑上快马狂奔而逃。

然而,他身后的步兵就没那么好运了,在蜀兵的围堵下损失惨重,跌跌撞撞地逃往建始。

“朱然即将兵临巴东城下,我得速速回援!”姜维看了看几个将领,然后令道:“邓芝,引兵五千,速进巴东,然后依锦囊之计而行!”

“诺!”

“吴班、高翔,引兵三千,至巴东城两里下寨;廖化、张嶷,引兵三千,至巴东城南两里下寨;梁虔、梁绪,打扫战场,收集物资,运往巴东。”

“诺!”

……

巴东城东,朱然正领着三万兵马往巴东而来。

“报……朱将军!有信使,携全琮密信而来!”

“哦?”朱然疑惑地接过信,阅读后,又仔细询问送信的吴兵,详细了解了巴东城的布防。

“朱将军,全将军信中所写,小的亲眼所见,皆是事实!巴东城确实空虚,请将军速速……”

“哼!休想诱骗本将!”朱然自信地说道:“全琮受姜维胁迫,此信谁敢当真?必是姜维在诱我!”

吕据疑惑地问道:“朱将军,据细作来报,姜维的兵马并不多,应该无诈吧?”

“不!全琮有三万大军,竟被姜维击败,你告诉本将,姜维到底有多少兵马?”

朱然所言皆是事实,吕据不敢再说话,朱然令道:“原地下寨!迅速打探巴东城虚实!”

“诺!”

天亮时分,探子尚未回来,朱然有些等不及,又令吕据领兵两千,缓缓往巴东城开进。

吕据,字世议,现任越骑校尉,乃是东吴前扬州牧、前将军吕范之子。

朱然一再嘱咐要小心而行,吕据自然不敢大意。来到巴东城下时,他远远地看见城上人头攒动,旌旗招展,小心地靠近后,这才发现城上多是草人。

吕据心头大喜,急令士卒擂鼓攻城。

待兵卒靠近城下时,城上突然射出密集的箭矢,顷刻间就有二百多人中箭倒地,城上还发出古怪的笑声。

“中计了!快撤!”吕据大喝道。

吕据撤回营中入见朱然,告之城上实情后,朱然得知蜀兵并未追赶,勃然大怒道:“昨日缓行是我傻!刚才临阵而退是你傻!这巴东城确实空虚,姜维果然奸诈!我等贻误战机矣!”

“传令:太史享,领兵三千,即刻攻下巴东城!”

少时,太史享领兵杀至城下,一通箭雨之后,吴兵又倒下一百多人。

太史享仍不肯退缩,不停地擂鼓攻城。直到吴兵已经倒下一千多人,太史享这才发现情况不妙,赶紧鸣金收兵。

突然城门大开,一队兵马从城中尾随掩杀,正是刚刚入城的邓芝。

蜀兵追出一阵后很快就退回城中,太史享仅剩半数兵马,回营入见朱然。

“巴东城,到底是空虚还是有埋伏?”朱然疑惑地问道,两名副将哑然。

“报……朱将军!巫县已被蜀军攻克;全琮麾下周舫所部,仅剩三千兵马,正在退往建始;巴东城两侧,皆有大批蜀兵活动,数目不祥。”

“果然有诈!”朱然心有余悸地叹道:“此地不宜久留!全军速退秭归!”

……

成都,皇宫。

刘闪已经熟悉了朝中主要的文武官员,这几日边关没有战报传来,刘闪也没闲着。

现在的刘闪,可能比真正的刘禅还昏庸:他不仅晚上会宠幸嫔妃,而且白天也不放过!并且,现在不是刘闪自己翻牌子,而是由掖庭的内侍将牌子送来。

未时三刻,刘闪整理好衣衫,揽着杜婉仪的腰走出乐成殿。

殿外,园中摆着一张四方桌,张兰贵人、苏采女、徐才人和林才人围坐桌边,正在玩刘闪“发明”的最新游戏:麻将。

“这一场还未打完吗?”刘闪围着桌子转了一圈:“老规矩,谁输得最多,今夜就由谁侍寝!”

几个嫔妃自然知道这个规矩,全都紧张地注视着桌上的牌面。

麻将由木块做成,通体黑色,由宫中巧匠逐一打磨成统一大小,表面极其光滑,手感极佳,工匠按刘闪提供的图纸刻上了“筒”、“条”、“万”等花纹。不过,这种麻将全部由手工制作而成,现在只做好了一副。

张星彩贵为皇后,却没有半点架子,宫里加上她刚好八个嫔妃,正好可以凑成两桌麻将。

这些嫔妃都很聪明,她们仅用一天时间,就学会了四川麻将“血战到底+刮风下雨”的玩法,也喜欢刘闪制定的规则:赢的那位赢得铢钱自然欢喜,输得最多的那位也有安慰奖:侍寝。

“陛下!”黄晧低声说道:“四名抬棺的壮汉已经返回,他们按要求带回断绳,正在等候赏赐。”

“哼!此绳并非自然断裂,而是被利刃砍断。”刘闪冷冷地说道:“向宠!不用问,不用审,立刻将四人斩首!”

“诺!”

“陛下,若将四人斩首,那……诸葛丞相的墓冢,恐怕再也无人知晓……”黄晧小心地说道。

“不错!这正是诸葛丞相密信所求,朕必会遵从!”刘闪冷冷地说道。

“诺!”

“朕曾说过,宫中嫔妃可在宿卫兵的保护下,每月出宫见一次自己的亲人;如果有亲人在朝中任职,每月也可来宫中探视一次,这份诏书发了没有?”

“回陛下,三日前就已发出。”

“甚好!”

“陛下,武库令张绍在宫外求见,要不要宣见?”

“为何不早说?”刘闪不悦地喝道:“宣!”

“诺!”

……

宣室殿。

张绍此次进宫,一是探视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二是送来刘闪需要的东西。

“微臣按陛下的要求,一共做了六个不同厚度的罐子,在装药量相同的情况下,一、二号罐子不炸,第五号罐子炸出的坑最大。”

“甚好!”刘闪欣喜地说道:“就按五号罐子的厚度,先做五十个,再逐一测试!”

张绍领命之后,并未立刻离开,而是犹豫着说道:“陛下,臣……不想再做武库令……要做个将军,像父亲一样上阵杀敌……”

或许这段时间的刘闪变得很好说话,张绍说完后,张星彩、张星忆也在一旁帮忙求情。

“若是这样……也好,张将军可择日北上,协助魏延镇守汉中。”

自从张苞去世后,张绍就是张飞唯一的儿子,刘闪让他去汉中,其实是在变相地保护他。

然而,张绍很不乐意,一再要求跟随姜维抗吴,刘闪含糊地应承着,并未马上同意,心里却在考虑武库令的人选。

张绍猜到了刘闪的顾虑,一再表达不惧生死杀敌报国的决心,然后举荐了武库令的人选:蒋舒。

张绍提到蒋舒,刘闪立刻想到那首诗:“一日抒忠愤,千秋仰义名。宁为傅佥死,不作蒋舒生。”

据说姜维特别器重傅佥和蒋舒,曾安排两人在汉中操练习兵马,后来二人驻守阳平关时,傅佥英勇战死,蒋舒却投降了钟会。

因为武库将要生产自己的秘密武器,事关重大,虽有张绍极力举荐,刘闪却未作表态。

次日晨,崇德殿。

“陛下,卫将军姜维再传捷报:力克巫县,斩敌一万六千,自损一千余;兵进秭归城下,与朱然的三万吴兵相持。”邓芝宣读了姜维的奏表。

宗预被软禁在建业,众臣都建议召回姜维,借此修复两国联盟,刘闪心头很是失望。

“陛下,末将以为,我可继续进兵,扩大战果,迫使吴国放回宗预!”

张绍的建议让刘闪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一同在武库任职的赵统、赵广、傅佥也在殿外请命,请求前往巴东,协助姜维。

刘闪甚是欣喜,不顾朝臣的反对,毅然令道:“封赵统为安东将军;封赵广为安南将军;封张绍为安西将军;封傅佥为安北将军。各领两千兵马,即刻前往巴东,协助姜维!”

“诺!”

四将离开后,刘闪又说道:

“传朕口谕:封马良之子马秉为武库令,封邓芝之子邓良为“兵工厂”厂长,位同武库令!”

“陛下,兵工厂……乃何物?”

“哼!你还敢问?”刘闪不悦地喝道:“你们老是说“现有规章,不可轻废”、“各大机构,不可轻改”,既然这些是丞相遗命,朕遵从便是,不废不改!今,朕新建一个机构,谁还有话说?”

众臣哑口无言,刘闪命人传邓良到宣室殿,然后宣布散朝。

由于兵工厂“厂长”的待遇与武库令相同,纯实敦厚的邓良自然愿意接任,毕竟只是名字的不同。

宣室殿内。

刘闪一再邓良强调“兵工厂”的重要性,然后把姜维送回的“诸葛连弩”图纸交给他,又用了许多时间,彻底讲清了黑火药的合成之法,并让他到营中挑选一千名老弱残兵,尽快让兵工厂投入生产。

邓良离去后,刘闪又发出诏令,要求各郡县治所,尽快将硫磺和硝石运回成都,同时鼓励各地大力开采这两种矿产。

刘闪独自在宣室殿外玩了会儿单杠,咬牙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休息,突然想起前几日出城时,成都城外的许多土地都是荒芜状态!

现在正值十月份,正是成都平原种植冬麦的季节,目前国内的存粮并不多,为何没人耕种?

“黄晧!”刘闪赶紧问道:“现在朝中,掌管农业赋税之臣,是何人?”

“陛下……小奴……不知……”

“罢了!立刻传董允、郭攸之来宣室殿。”

“诺!”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姜维起身,接过圣旨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哈哈大笑道:“陆丞相,我在巫县并兵将驻守,无需办理交割手续,你现在就可以领兵前往,恕本将不便相送,哈哈哈!”

“姜维!你这是何意?”步骘不可置信地盯着姜维,惊恐地说道:“你家陛下的圣旨,写得非常明白: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难道你敢抗旨?”

“步丞相,此言差矣!”姜维呵呵笑道:“我姜维蒙陛下恩典,方能升任大将军之职,定当忠于陛下,尽心报效!如今,陛下命我驻守秭归、巴东二城,将巫县交给吴国,我身为臣子,岂敢违令不遵?”

步骘满头的雾水,姜维上前几步,指着圣旨说道:“步丞相,你看,圣旨写得非常明白:圣旨到日,即刻撤回秭归、巴东,巫县不得驻军,交还吴国,不得有误!”

“你……姜维……你这分明是狡辩!你这是抗旨!我……我……”年迈的步骘可能太过激动,怒火攻心,两眼一翻就要晕倒,幸好被几名蜀兵扶住。

姜维仍旧哈哈大笑,命兵士把步骘送到城下,交给陆逊后说道:“陆丞相,你家步丞相身子太弱,遇事爱钻牛角尖,待他转醒之后,还请多加开导!哈哈哈!”

刚才的圣旨,陆逊也听得清清楚楚,奈何这个时代没有标点符号,一段很长的文字中间没有断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断句,字虽未变,意思却大不相同,姜维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陆逊咬牙切齿地瞪着姜维,恨恨地喝道:“姜维!你给本相听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笔账,我陆逊记下了!早晚会跟你算清楚!”

“陆丞相,如今,我大汉与吴国已经缔结盟好,千万不可因为个人恩怨,而坏了两国之间的邦交啊……”姜维云淡风轻地说道,陆逊气愤地拂袖而去。

吴国的三座营寨仍在五里之外,姜维仗着秭归城坚固的城防毫不畏惧,现在城中粮草极为充足,姜维更加有恃无恐,笑呵呵地盯着离去的陆逊,不屑地冷哼一声,根本没把陆逊剩下的八万大军放在眼里。

……

成都。

这段时间已经步入冬季,成都异常地寒冷,刘闪仍在怀念着温暖的被窝,很不习惯半夜就起来上早朝。

“诸位爱卿,朕以为……啊……啊切……”刘闪打了个喷嚏,哆嗦着说道:“朕以为,每日刚到卯时就上朝,实在太冷……朕觉得,将早朝时间改到辰时正点,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陛下英明!”

刘闪满意地看着一脸倦容的众臣,没想到这项旧制的改革,竟然获得大臣们的一致赞同,没有半点反对之声。

“陛下,听闻姜维接到圣旨,却拒不撤兵。臣以为,姜维抗旨的行为,必会对两国联盟造成的破坏!臣建议,陛下应当再发圣旨,召回姜维,严加查办……”

“啊……啊……啊切……”刘闪抹抹鼻子,未置可否。

众臣见刘闪并无召回姜维之意,也没让姜维撤出秭归、巴东之意,于是不再提此事。

“陛下!”少府杜致上前一步,谨慎地说道:“陛下,府库很快就要亏空,臣建议,缩减或取消耗资极大的宫廷织坊、大型砖窑和兵工厂,以节省支出的资金!”

“哦?”刘闪狐疑地问道:“不就征招了几个织女,砖窑也就征招了一些百姓,我大汉的府库,难道连这点钱也没有?”

“陛下,自东织、西织独立出少府之后,已经征招了五百多个织女,泯江的大型砖窑也征招了一千多个百姓;前段时间,又升任了很多文武大臣,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铢钱。今,府库已经入不敷出。臣估计,下个月的官员俸禄,恐怕都难以足额发放。”

“啊?”刘闪不可置信地说道:“我大汉不是有铸币坊么?若是缺钱,铸点铢钱不就行了?”

“陛下……微臣惶恐……”

杜致和众臣解释一番后,刘闪这才明白:皇帝的家里并没有“银行”!皇帝想要做什么,并不是只管开口就行!

原来,皇帝也得想办法“挣钱”!

如今,官员俸禄都不能足额发放,第一次感觉到了大汉朝廷的财政危机!

刘闪自然知道财政危机的可怕,他突然想起自己了解的历史中,曾经有一个王朝就是“穷”死的!

没错,就是“穷”死的!

整个明末时期,明朝政z府都以缺钱著称,特别是崇祯年间,为了应对清军的威胁,从1630年前后军费不断扩张,竟然占了中z央预算的80%!

也正是这一年,西北发生了旱灾,李自成带领饥民揭竿而起,四处抢劫。

在此后的1639-1643年,各地灾害不断,水灾、旱灾和蝗灾接踵而至,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子和粮食去赈灾,以至于民不聊生,饿殍遍野。

当时,崇祯皇帝也想拼命拯救即将倾倒的明王朝,然而,他已经无能为力!到了1644年初,明朝廷已欠军饷数百万两,南方来的税款却只有几万两,国家粮仓已经空虚。

当京城被李自成包围时,这里的驻军已经五个月未发粮饷,士气涣散,根本无法抵抗叛军!李自成打进彰义门时,也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刘闪想起自己曾站在那棵歪脖子树跟前,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

刘闪也知道,崇祯是一位非常勤勉的皇帝,但是过于刚愎自用。面对财政危机时,他采取了不当的“开源节流”方法。

崇祯皇帝的“开源”,无非就是增加税收。但是,这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甚至背井离乡,以致盗匪猖獗,叛乱四起。

另一方面,崇祯的“节流”,就是对过多的公务员裁员分流,尤其是裁减基层的驿站成员,却没有裁减皇室奢侈的生活支出。

因此,这样的政策,只能更加壮大反叛军队的实力。

“不行!朕新办的宫廷织纺、大型砖窑和兵工厂,绝不能裁撤!”刘闪坚决地说道。

“陛下,这几项的支出实在太大!”杜致犹豫着说道:“陛下,若不裁撤这几个机构,那……只能恢复以往的赋税……”

“不行!朕怎能出尔反尔?降低赋税的诏书早就传往各郡县,如何能朝令夕改?如此一来,百姓必会怨声载道!”

“那……陛下……”

刘闪暂时想不到“开源”的办法,那就只能从“节流”入手,尽量缩减各项开支。

然而,已经升任的官员不可能再“降任”,也不可能削减他们的俸禄,更不能削减十万军队的粮饷!

无奈之下,刘闪将目光放在了自己的后宫。

“这样吧!除吴太后和宫里的姜维家属之外,朕的膳食、各级嫔妃的膳食,统一改为早晚两道菜,午膳四道菜;不需要采购珍稀菜品,用市场上能买到的常见食材就行。”

“陛下……这……”

“另外,再裁减宫中内侍、婢女和杂役的数量,除吴太后和姜维家属居住的清雅殿之外,所有嫔妃的婢女都减至两个,这也能降低一些支出。”

“陛下!陛下乃万金之躯,岂能……”

“陛下!若要削减宫中支出,臣愿降俸一半!”

“陛下,臣亦请降俸一半,请陛下恩准!”

刘闪满意地点点头,孟光却说道:“陛下,缩减宫内支出,降低官员俸禄,确实能省出一些铢钱。不过,这只是杯水车薪,治标不治本!”

“孟光!你说什么?”

“孟光!你岂能对陛下无礼?”

“罢了!”刘闪注意到孟光脸上诡异的笑容,当即宣布散朝,然后说道:“大司农,请立刻到宣室殿一叙!”

“诺!”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宣室殿。

“陛下,现在的大汉各郡县,广泛使用,并且朝廷承认的货币是“汉五铢”,这是我昭烈皇帝入川后所铸,形体小于“先汉五铢”,币面较厚,面背均有外廓,笔画较肥,铜质晦暗。”

刘闪仔细观察着孟光呈上的铢钱,暗想这会不会成为价值连城的古董,孟光又呈上几枚不同的铢钱,然后说道:

“陛下,这几枚是民间还在流通的“先汉五铢”,这一枚是曹操时期的“魏五铢”,这枚是董卓所铸的“董五铢”,这枚较大的是“直一百铢”,还有这几枚,这是一些私铸的铢钱,跟我大汉现有的“汉五铢”十分相似,普通人很难分辨!”

“孟大人,现在的大汉各地,难道货币就这么混乱?”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他不懂经济,但知道一个国家如果货币混乱,后果十分严重。

孟光点点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我大汉的危机,并不仅仅是当前的“财政危机”,而是暗藏着巨大的隐患。要彻底解决大汉的财政危机,要长久稳定蜀中的物价,除了“开源节流”之外,统一大汉的货币,势在必行!”

“孟大人,你有何建议?”刘闪郑重地说道:“所有的话,皆可直言!”

“陛下,当前的大汉国力衰弱,但民间的百姓,基本吃饱饭还没什么问题。”孟光犹豫着说道:“臣以为,我应趁着百姓手中尚有些余粮,尽快回收民间现有的各种铢钱,更换成新铸的铢钱,暂时不与与魏、吴两国通商,防止这两国的铢钱大量流入,造成蜀中的物价波动。”

对于主动停止与他国通商的建议,刘闪多有疑虑,孟光解释道:“陛下,当前,各种铢钱都在民间广泛地流通,吴、魏两国的商旅,可以轻易地用他国的或是私铸的铢钱,以高于我大汉官方承诺的价格,大量买走蜀中百姓手里的粮食。我只有尽快铸造并停用老式的铢钱,才可以保证蜀中的粮食不流入吴、魏两国。”

“不错!”刘闪意识到孟光的目的,肯定地说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只有先稳定蜀中的粮价,才能解决长远的危机!”

孟光见刘闪同意自己的观点,脸上很是欣喜,刘闪又问道:“孟大人,铸发新币是解决长远的危机,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大汉当前的危机,你又有何良策?”

“陛下,臣以为,解决当前的危机并不难!”孟光自信地说道:“如今,我大汉百姓手中有一些多余的铢钱和余粮,我可以用“加付利息”的方式,向百姓借用一些铢钱和粮食!”

孟光说罢,刘闪眼前突然一亮:这种以朝廷向百姓“借贷”的方式,跟一千多年后的“银行”没什么区别!

刘闪又想起诸葛丞相的灵柩回成都时,百姓自发地出城相迎,由此可见,蜀中百姓对大汉朝廷是拥护和信赖的,这就有了开办“银行”的基础条件。

刘闪仍在沉思,孟光接着说道:“陛下,我在铸造和换发新铢钱的同时,可用“借九还十”的方式,将民间的铢钱和余粮收到朝廷手中;待到明年六月和十月的收获季节,我收取赋税之后,再还给百姓相应的铢钱和粮食,如此一来,当前的危机就迎刃而解。”

“不错!我大汉的“财政危机”只是暂时的,不出一年就能缓解。待到明年的收获季节,百姓手中的余粮和铢钱,都会换成丝帛或青砖;到时候,粮食和铢钱还是会回到朝廷手中!大司农的建议甚得朕意!“开办银行”、铸换新币之事,就由孟大人亲手去办!”

“臣定当尽心竭力,不负陛下重托!”

“甚好!不过……朕有个建议!”刘闪郑重地说道:“孟大人,这一切由你去办,朕不会插手。朕只希望,新铸铢钱上的“五铢”二字,最好能换成“大汉万年”。”

“大汉万年?”

“不错,就叫“大汉万年”!”刘闪郑重地说道。

自从来到这个乱世,刘闪确实想做点事情!起初,他只是不想让大汉亡国,现在,他有了更高的追求:让大汉的军队纵横寰宇,让大汉的基业万年传承!

孟光离开后,刘闪随意在园中闲逛着,突有一阵低微的抽泣声传入耳中,听声音像是一个小女孩,不时还夹着另外几个孩童的嘻笑,刘闪觉得有些好奇,寻着声音的方向缓缓靠近,很快就在园边找到几个玩耍的孩童。

这是三男一女,刘闪认得这三名男童,其中最大的是刘璿,他是王贵人所生,较小的两个分别是刘瑶和刘琮,他们都是张贵人所生。

女童大约八九岁,她正死死地拽着手上的小风车,刘璿则拽着风车的另一端,似乎想要抢过来,刘瑶和让琮不停地给刘璿加油。

两人都在使劲争抢的时候,刘璿的手突然一松,小女孩一屁股摔坐在地上,顿时哇哇大哭。

刘闪注意到,小女孩身上的穿着极好,应该是某位嫔妃的孩子,只是自己不认识他。

在刘闪看来,这应该是皇子、公主间的玩闹,他不便多加干涉,以免引起嫔妃之间不该有的矛盾或“吃醋”的事情。

就要转身离去时,突然听得“啪”的一声。

“不许哭!你听见没有!”刘璿说罢,又一个耳光打在小女孩的脸上:“不许哭!你再哭我还打!”

小女孩应该是被刘璿给震住了,赶紧止住哭声,擦干眼泪后转身离去。

刘璿突然飞起一脚,猛地踢在小女孩的屁股上,她一个趔趄又摔在地,疼得满脸通红,却咬着牙不敢发出声音,三个男孩子却在哈哈大笑。

“刘璿,不许打人!”刘闪实在忍不住了,轻喝了一声,上前几步扶起小女孩,几个婢女赶紧跑过来,所有人都准备行礼,却被刘闪坚决止住。

“刘璿,你是大男孩,怎能欺负小妹妹呢?”

“父皇,她不是我妹妹,刘怡才是我妹妹!”刘璿满不在乎地说道。

“胡说!比你小的都是妹妹,快给她道歉!”刘闪故作凶狠地喝道。

刘璿站在那里没有作声,脸上很不服气,刘闪感觉有些可笑:能住在皇宫里的小女孩,肯定也是一个公主!

就算她不是王贵人所生,仍然是刘璿同父异母的妹妹,他实在不应该仗着自己大一点,就肆意地欺负弱小。

“父皇,她真不是我妹妹,她姓“姜”呢!”刘璿继续争辩着。

姓“姜”?

刘闪突然想起,姜维的老母和妻儿也住在宫里!

难道她是姜维的女儿?

刘闪笑了笑,就算她不是姜维的女儿,就算她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也不能随意欺负对方人家吧!

“刘璿!不论她姓“姜”还是姓“刘”,或是其他姓氏,你都不能欺负人家,知道吗?”刘闪扶起小女孩,擦干她的眼泪后继续说道:“刘璿,赶紧给小妹妹道歉!”

“父皇!她只是臣子的女儿!我是皇子,也是将来的太子!以后要当皇帝,我怎么能给她道歉?”刘璿高昂着头,没有半点道歉的意思。

“刘璿!这些是谁教你的?”刘闪有些发怒了。

园内突然就“热闹”起来,张皇后、张贵人、王贵人和十几个婢女内侍可能听到了“风声”,很快全都赶了过来,他们见刘闪脸色不好,只是小心地围在旁边,大气也不敢出。

“刘璿!我再说最后一次!马上给她道歉!你听清楚没有!”刘闪大声喝道。

“父皇,她只是臣子!为什么她吃的膳食比我还好!我是将来的太子!怎能给她道歉!”

“啪!”

刘闪实在忍不住了,一个耳光拍在刘璿的脸上,厉声喝道:“你今天必须道歉!否则,朕打到你道歉为止!”

刘闪确实有些发怒,在场的嫔妃和婢女们脸上全是惊恐,她们实在想不出陛下生气的理由。

“陛下,万万不可!”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突然传来,这声音是如此的熟悉!

刘闪猛地回过头,满心欢喜地迎了上去:“姜维!你何时回来的?”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卧槽!哪个不要命的家伙!竟然如此牛叉!”刘闪恨恨地说道:“大白天的就敢弑君?还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实在猖狂!哼!等朕回到宫中,诛你九族!”

当然,骂归骂,刘闪脑子飞快地旋转着,苦思应对之策。

“陛下,我侧方是一片树林,请陛下随宿卫兵前去暂避,末将去引开这群叛匪!”向宠郑重地说道。

“呃……向将军,咱这五十人,能否敌得过对方的八百人?”刘闪问道。

“陛下,末将带来的都是宿卫兵中的精锐。若对方是寻常的兵卒,末将有必胜的把握;不过,对方有备而来,且身份不明,末将不敢冒险,还请陛下前去树林暂避!”

“不必,咱退往黄夫人的茅屋就行!”

“陛下……这……黄夫人乃是一届女流,她又不会舞刀弄枪。况且,敌方正是冲着茅屋而来,我若返回茅屋,岂不自投罗网?”

刘闪认定了黄月英是个奇女子,或许是出于直觉,刘闪断定她有办法助自己脱险,于是不再多说,径直往茅屋而去,同时拒绝了派宿卫兵去阻截的建议。

一行人回到茅屋后,刘闪将强敌来袭的消息告诉了黄月英,正如自己预料的那样,她闻之并未慌张。

“瞻儿,为娘教你的阵法,可还记得?”

“母亲,瞻儿记得!”诸葛瞻欣喜地说道。

黄月英点头示意之后,诸葛瞻立刻跑出屋外,将门外各方向的几石头旋转了方位。

“向将军,你共有五十名宿卫兵,可分为八组,每组六人,按诸葛瞻要求的方位站定,不得随意乱动;向将军和其他两人,可贴身保护陛下。”

“陛下……这……”向宠明显有些犹豫,他实在不相信黄月英会有破敌之法。

“向将军,依黄夫人之法而行!”刘闪郑重地说道。

“诺!”

诸葛瞻布置完成后,黄月英拿出几面令旗,向八组宿卫兵交待了不同旗语,然后静待强敌入阵。

少时,敌兵至。

来袭的八百人皆身着黑衣,头部罩得严严实实,他们临近时,茅屋外只有几十人保护的刘闪,而且站位很是松散,这些叛匪便毫不犹豫地冲杀过来。

黄月英挥动阵旗,茅屋外突然腾起阵阵烟雾,几步之外,目不能视。

八组宿卫军在阵旗的指挥下不停地变幻方位,阵中的八百叛匪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对自己身旁的宿卫兵视而不见,这些宿卫兵却能从容地挥剑斩杀阵中的叛匪。

此时,陷入阵中的叛匪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全都慌了神,都感觉自己周围有千军万马,每个人的八个方向都有宿卫军挥剑杀来,不禁心头大骇。

阵中烟雾缭绕,方向难辨,惨叫声不绝于耳,不到半个时辰,八百人皆被斩杀殆尽。

刘闪欣喜之余,这才想起没有留下活口!

罢了,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只能后面再慢慢调查了,刘闪自我安慰着。

烟雾逐渐退去,周围恢复如常。

地上确实增加了八百具叛匪的尸体,向宠和人多的宿卫兵如同活在梦中一般。

刘闪定了定神,急忙上前问道:“黄姨,你刚才用的可是八卦阵?”

“禀……陛下……并非八卦阵……”

黄月英并不比刘闪大多少,她没料到刘闪会亲切地称自己为“姨”,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在刘闪看来,自己称诸葛亮为“相父”,称黄月英为“姨”并不为过,再说黄月英还不是大汉的“臣”,若称其为“黄夫人”则略显普通,以“姨”相称,显得更加亲切,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这只是普通的八门金锁阵。”黄月英补充说道:“此阵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方位。其中,生、景、开三门入则吉;伤、惊、休三门入则伤;杜、死二门入则亡;刚才的八百黑衣刺客皆从死门而入,若他们不识此阵,绝无生还的可能。”

“上次夷陵之战时,陆逊曾进入相父所布的八卦阵中,差点全军覆没。不知相父的八卦阵,与黄姨的八门金锁阵相比,哪个更厉害呢?”刘闪饶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此二阵皆属奇门阵法,阵法的本身并无优劣之别,只要因地制宜,因人而施,都能获得奇效。”

“听闻相父临终之时,曾将此阵传于姜维,若是临敌,他能布此阵否?”

“陛下,亡夫确实已将兵法和阵图授于大将军。不过,八门金锁和八卦阵不同于普通的行军布阵,这属于奇门阵法,需要主阵者彻底领悟之后才能布署。”

“大将军追随相父伐魏已有多年,今,他承相父遗志扶助大汉,任重而道远;往后若有机会,还请黄姨多加指点!”

“我与亡夫皆心向大汉,绝无保留,陛下可放心!”

刘闪点点头,抚摸着诸葛瞻的头说道:“从今以后,我与诸葛瞻就以兄弟相称,共同孝敬姨娘……”

“陛下,万万不可!瞻儿他才七岁,比皇子刘璿还小,怎能与陛下兄弟相称?”黄月英急忙劝阻。

“既然这样,那……”刘闪犹豫片刻,突然豁然开朗:“我有一女,年芳4岁,待她成年之后,许于诸葛瞻为妻如何?”

“陛下,瞻儿他何德何能?有何福气能迎取公主?还请陛下慎重考虑才是!”

黄月英一再推辞,刘闪始终坚持己见,因为刘闪想起自己读过的《三国志》:历史上的诸葛瞻,确实迎娶了刘禅之女,诸葛一家可谓是三代忠良。

当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时,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屯兵绵竹,力抗邓艾,初战得胜;邓艾修书诱降,诸葛瞻不为所动,还怒斩其使。

由于刘禅听信谗言拒不发兵救援,在后面的战斗中,诸葛瞻被重兵包围,中箭落马后自刎殉国,其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邓艾怜其忠勇,将诸葛瞻父子合葬于绵竹。

刘闪记得,一千多年后的成都武侯祠,殿内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壁上还嵌有《乾隆壬辰秋月过绵竹吊诸葛都尉父子双忠祠》诗碑:“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

另外,在诸葛瞻父子曾守卫的绵竹县,也有祭祀诸葛一家祖孙三代的双忠祠,堂内也有许多名人骚客的题词,这些祠堂都展示出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忠贞无二,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们一家的“三世忠贞”。

在古时,婚姻大事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如今刘闪开了金口,一再坚持招诸葛瞻为婿,黄月英不便阻挠,两人赶紧行礼谢恩。

在刘闪与黄月英交谈之时,二百多名宿卫军闻讯赶来,向宠领着他们打扫茅舍四周,将这些刺客集中掩埋。

“陛下,这几人,末将曾经见过!他们是左将军魏延的家将!”向宠肯定地说道。

“你确定没看错?”刘闪警惕地问道。

“陛下,末将绝不会记错!这人名叫鲁尤,左手受过剑伤;旁边这人名叫周济,曾跟随魏延与魏兵交战,腹部受过伤,还有这边的几人,末将全都认识,他们确实是魏延将军的家将!”

“难道……是魏延指使他们行刺?这似乎不可能吧?那日你我在大散关见过魏延,他绝不是是图谋造反之人!”

若说这些刺客是魏延的指使,刘闪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正在疑惑之时,突有一骑快马来报:汉中守将马岱、王z平联名上奏:魏延引一万兵马南下,意图不明。

因为王z平和马岱是副将,他们自然没法阻止魏延,只能向成都发出急表。

从路程来看,快马信使从汉中到成都,估计用时两日,若马岱和王z平的奏表属实,此时魏延的大军,至少已在阳平关!

小说《穿成阿斗,打造千古盛世》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