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热门作品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由网络作家“鹿尘埃”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是作者大大“鹿尘埃”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朱标朱元璋。小说精彩内容概述:一个面子,见见这位吴国世子吧!刘伯温微微躬身,道:“在下正想拜会拜会,那传闻中得了湛卢神剑的吴国公世子。”“很好!”朱元璋这才暗松了一口气,朗声道:“来人啊!”“在!”两名甲士走了进来。“带刘先生去后院,见一见世子!”“是!”“使劲!使劲!使劲啊!”“用力!用力!再用力些......
《热门作品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精彩片段
“呃……这个……”
朱元璋再傻,也能听明白刘伯温是话里有话。
他强自按捺住不悦的心情,弱弱地道:“所以,刘先生这是认为咱不值得辅佐,要回老家去了?”
“可以这么说。”刘伯温眉毛一挑,道:“当初,吴国公给在下的书信上说可以自由来去。堂堂的吴国公,总不会是个言而无信之人吧?”
朱元璋被刘伯温堵得毫无脾气,道:“咱当然不是言而无信之人……但……但是……!”
忽地,他眼前一亮,道:“刘先生看不上咱,还可以去看看咱的儿子啊!不是跟刘先生吹,咱那儿子,可不是一般人。你就算不愿意辅佐咱,一定会愿意辅佐咱的儿子!”
其实,刘伯温对朱标那些传闻,丝毫不以为然。
秦末陈胜吴广起兵时,还曾经让人扮做狐狸口吐人言,说‘大楚兴,陈胜王’呢。
朱元璋为了提升士气,给自己的儿子弄些神异的传闻,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当然了,朱元璋如此拿朱标做文章,那孩子想来也至少是中人之姿,不会让人讨厌。
好吧,就当再给朱元璋一个面子,见见这位吴国世子吧!
刘伯温微微躬身,道:“在下正想拜会拜会,那传闻中得了湛卢神剑的吴国公世子。”
“很好!”
朱元璋这才暗松了一口气,朗声道:“来人啊!”
“在!”两名甲士走了进来。
“带刘先生去后院,见一见世子!”
“是!”
“使劲!使劲!使劲啊!”
“用力!用力!再用力些!”
“再加把力气,马上就要成功啦!”
……
刘伯温随着那两名甲士来后院见朱标,却得到消息,朱标如今不在后院,而是在城内的演武场。
那就去演武场吧。
等刘伯温还未到演武场时,但见近千名百姓,围拢在演武场处四周看热闹,发出了阵阵加油鼓劲的呼喝声。
嗯?
怎么回事?
刘伯温挤进了人群,往演武场内看去,但见十六匹马,正在军士们的指挥下,分作两队,奋力向两侧拉动一个铜球。
尽管这十六匹马昂首抖鬃竭尽全力,还是没有任何效果,直急的发出了声声希律律的怪叫。
“这位小哥请了。”
刘伯温向着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拱了拱手,道:“这演武场里面,到底是在干什么呢?你们看得这么起劲?”
“干什么?”那小伙子脖子扬起,颇为嘚瑟地道:“听您老的口音,不是咱应天人吧?”
刘伯温道:“在下是浙江青田人。”
“告诉您,这可是个大稀罕,一个只有在我们应天才能看到的大稀罕!您老看到那个大铜球没?”
“看见了。”
“其实,这个铜球啊,原来是两个半球。咱们吴国公世子,让人往这两个半球里面灌满水,再合成一个整球。您听清楚了,不是重新铸成一个整球,而是合成一个整球。”
“怎么合成?”
“用世子发明的那个奇奇怪怪的工具,把半球里面的水抽出来,两个半球,自然就会合成一个整球。据世子说啊,这是因为,世界上无处不存在一种叫气的东西。先用水把气逼出来,再把水抽出来,那铜球里面,就没有任何东西,形成了那什么……对了,真空。半球里面没有了气,四周的气就拼命挤压那两个半球,产生了一种叫气压的东西,所以两个半球就紧紧联在了一起。现在,世子是在试验,用多大的力气,才能对抗气压,让那两个半球重新分开。刚才已经试过八匹马、十二匹马了,都不行。看来,十六匹马的力量,也不行啊!”
《诗经》错了!
《礼记》也错了!
这成果够不够大?直接指出了儒家经典的两个谬误之处!
四人甚至已经真正将儒家“天理说”和“元气说”合为一体,创造了新的学说:先有天理(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是为气之初(宇宙奇点)。太极遵循天理演化(宇宙大爆炸),化为世间万物。万物皆由“气”所化。如今要通晓天理,就要格物致知,通过观察“气”变化的过程,研究其中蕴含的天理。
这学说不但能自圆其说,而且具有实证,没有漏洞,无可辩驳!
这学说已经无限接近了世间的真理,比之前的“天理说”,和“元气说”,不知高明到了哪里去!
非但如此!
到了最后,宋濂等人甚至拿出一套系统来,来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对,你刘伯温是学究天人,连什么时候日食都能算出来。但是,你知道,日月究竟是怎么运行的么?你知道,日月为什么如此运行么?你知道,什么叫万有引力么?
“这……这……这……”
刘伯温现在简直瞠目结舌,道:“这真是诸位,不到两年的成果?和诸位一比,老朽简直成为井底之蛙了!”
宋濂道:“这当然是吾等在不到两年内取得的成果。但是,以何人为主,伯温你不会猜不出来吧?”
“必是世子!”刘伯温长叹一声,道:“之前人们说,世子之文事天赋,有半圣之姿,老朽一直以为是有所夸大。现在看来,这哪里是夸大啊?分明是极尽谦虚!来日,世子在学问上的成就,恐怕……恐怕……直追孔孟矣!”
他本来想说,“远超孔孟”。但话到嘴边,又觉得对圣人太过不敬,改成“直追孔孟”!
宋濂对刘基的小心思洞若观火,道:“那么,伯温你是否愿意,和吾等一起,教授世子的学问呢?”
“谈什么教授世子学问?”刘基苦笑道:“如果世子允子允准,老朽辅佐,刘基三生有幸矣!”
这话可一点也不夸张!
朱标如果能取得孔孟的成就,那朱标的老师得在历史评价中有怎样的地位?
圣人之师!
光“圣人之师”这个称号,就值得任何一个大儒打破脑袋了,包括刘基刘伯温!
什么?做朱标的老师,就相当于投靠朱元璋了。如果朱元璋没有天命怎么办?
废话,能生出“圣人”的朱元璋,能是一般人吗?
换句话说:不是积了大德,朱元璋可能生出这么给力的儿子?
如此说来,朱元璋见刘伯温时,对民间疾苦的极度重视,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就很可能是真情流露,而不是做戏!
仔细想想看,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如果对民间百姓如此关心,对贪官污吏如此痛恨,难道不是前所未有的圣君吗?
什么?圣君不会扒皮抽筋喝血?
拜托,那是人家朱元璋登基前随便说说的好不好?如何能当真呢?
再说了,即便朱元璋的性情真的如此暴虐。可以劝谏啊!就算他刘伯温劝不动,这不是还有世子朱标吗?
朱元璋又不是铁石心肠,难道他自己的亲儿子,“半圣之资”的朱标都劝不动?没这个道理!
“看来,吾这次来应天,还真是来对了。那太子朱标比传闻更加神异。那朱元璋,恐怕也确确实实,是得了天命之人啊!”刘伯温暗暗想着,心中庆幸无比。
翌日上午,在吴国公府的花厅内,刘伯温再次见到了朱元璋。不过这次,不再是“君择臣,臣亦择君”了,而是真心效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