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现代都市 > 姐弟恋完整阅读

姐弟恋完整阅读

龙栋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龙栋”的《姐弟恋》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校长并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成天在学校院内到处晃悠,专门瞄学生的茬子。特别是到了晚上,许校长更是神气十足。他只要见到哪个寝室没有按时熄灯睡觉,或有学生在熄灯睡觉后还在说话,他就把整个寝室的学生吼起来,像赶旱鸭子一样赶到操场上罚跑圈,直到学生们累得东倒西歪才罢休。向文尽管严格遵守这些不成文的规定,但也难免受到牵连。有一次,因为同寝室有几个同学睡觉时说话,被许校长撞见了,于......

主角:向文向锦山   更新:2024-03-22 19: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向文向锦山的现代都市小说《姐弟恋完整阅读》,由网络作家“龙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龙栋”的《姐弟恋》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校长并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成天在学校院内到处晃悠,专门瞄学生的茬子。特别是到了晚上,许校长更是神气十足。他只要见到哪个寝室没有按时熄灯睡觉,或有学生在熄灯睡觉后还在说话,他就把整个寝室的学生吼起来,像赶旱鸭子一样赶到操场上罚跑圈,直到学生们累得东倒西歪才罢休。向文尽管严格遵守这些不成文的规定,但也难免受到牵连。有一次,因为同寝室有几个同学睡觉时说话,被许校长撞见了,于......

《姐弟恋完整阅读》精彩片段


白云中学是白云公社唯一办有高中班的中学,离虎山大队有近二十里路,离白云街不到两里路。读高中可不像读初中,学校的纪律更严明了。无论酷暑严寒,迟到早退、乱说乱动,都要被罚站,罚跑圈。

向文知道,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完全是那个一脸凶相的许校长一人定下的。这个许校长并没有承担教学任务,成天在学校院内到处晃悠,专门瞄学生的茬子。

特别是到了晚上,许校长更是神气十足。他只要见到哪个寝室没有按时熄灯睡觉,或有学生在熄灯睡觉后还在说话,他就把整个寝室的学生吼起来,像赶旱鸭子一样赶到操场上罚跑圈,直到学生们累得东倒西歪才罢休。

向文尽管严格遵守这些不成文的规定,但也难免受到牵连。有一次,因为同寝室有几个同学睡觉时说话,被许校长撞见了,于是整个寝室的同学都被吼起来罚跑圈。向文在操场上跑步时,不小心把左脚扭伤了,一连几天都是向俊驮着他进教室听课。

由于白云中学离家较远,向文只能在学校住读。有的同学是骑自行车,当玩儿似的上学。向文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还哪有钱买自行车啊!

向文只能等到每个星期天放假才回家一次,而且每次都是步行。每次回家后,他就带上妈妈和姐姐为他专门准备的一个星期的生活必需品:六斤大米、两罐头瓶咸菜和三至五角钱。

在学校食堂蒸饭,取饭盒时每个饭盒要交两分钱。为了节约伙食费,向文就与向俊共一个饭盒蒸饭,这样每餐可以节约一分钱。

一个星期要上六天的课,向文带的米每天只能吃一斤,因此他每餐出的米要比向俊少一些,吃饭时他自觉地在饭盒中间划一条线,把自己这边的饭少分一点。

有一次,不知是向俊把饭盒里的水加少了,还是蒸饭时饭盒里的水被人弄洒了,蒸熟的饭如同凉干的糍粑,向文不小心把祖传的一只小铜饭勺撬断了,他心疼得大声叫屈,后悔不已。

在学校住宿,特别是冬天难熬。向文全家五口人,只有三床破被絮,他带走一床后,家里只剩下两床,姐姐只好到隔壁肖大婶家陪堂妹睡。

白云中学只有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寝室里有学校备好的双层木架子床,其他年级的学生都是自带床铺。

为此,向文将家里唯一的一张旧竹床也带到了学校。由于被絮太轻,在寒冷的冬夜,他冻得直打哆嗦,根本睡不着觉,长期只有身体向下的一面稍有点温热。

向文习惯向右侧卧,以致落得整个左半身有“凉气”的毛病,若遇天气变化就很难受。尽管如此,他从不告诉妈妈和姐姐,为的是不让她们担忧。

向文在忍饥挨冻中求学。白云中学高中一年级也是办了四个班,同样是按成绩编的班,每个班上的学生大概六十名左右。

向文和向俊、范华、贺健伟,凭借入学考试时的良好成绩,再次同时编进了尖子班高一(1)班。尖子班有十多名复读生,其中只有一名复读生是虎山大队的,叫向明,他爸爸是虎山大队现任大队长。

这个时候,国家已恢复高考制度两年了。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白云中学抓高中两个年级的教学质量相当用力,加之学校约束学生不成文的规定太多,导致不少高中生苦不堪言。

与向文同桌的女同学赵香,仅仅读了半学期,就偷偷地退学跑回家了。向文居然替她婉惜不已。毕竟是尖子班的学生,怎么能轻易放弃学业呢?

向文不仅没有想到退却,反而因此更用功读书了。要知道,他的思想压力比其他任何同学都大。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家里这么穷,又没有任何后台,必须百倍努力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意味着要回家务农,回家务农田地少,就要继续饿肚子。自己饿肚子,谈何报答亲人?向文深知,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

随着高中课程的增多,学习时间越来越紧张,向文回家的次数也逐渐减少了。原来每个星期天回家一次,现在每两个星期回家一次。如果星期天没有回家,大姑妈范春英就要他去她家吃一顿饭,说是替他改善一下生活。

范春英的家就在白云中学背后不到两里路,向文来去很方便。

范春英和向小英一样,都十分疼爱向文这个大侄儿。也难怪,向文是在爸爸三十六七岁时才出生的,个个爱得像个宝。妈妈生下他后,爸爸便用嘴唇亲吻他的小鸡鸡,说上天有眼,向家终于后继有人。邻里乡亲都登门道贺,四叔还自作主张帮他起名叫“向贵宝”,但后来硬是被“破四旧”的人改成了“向文”,说“哪有这么贵的宝”。

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改了就改了吧!说不定这孩子将来真的靠“文”吃饭。向文的爸妈这么一想,也就不在意改名了。

日后的事实证明,向文真的是靠“文”吃饭,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奶奶在世时,更是对向文疼爱有加,每天抱着不放手,以致现在的向文抱怨自己的后脑勺不平展,是因为儿时少睡觉的原因。

向文的大姑父早年去世,两个表兄和一个表姐都已长大成人,但都还没有成家,是小队的好劳力,因此家庭生活也比较殷实。

此前,向文和姐妹弟走亲戚,除了二姑妈家,再就是喜欢到大姑妈家,为的就是混个饱肚子。

向文的外婆早年去世,唯一的亲舅舅在城里工作,他只是很小的时候在舅舅结婚时去过外婆家一次。向文从来没有到过城里的舅舅家。他不知道妈妈为何与舅舅少有来往,也不知道妈妈为何从来没有在他面前提到过舅舅。

又一个星期天,向文没有回家,自习了一天的功课后,他感觉很疲惫,便决定到大姑妈家去吃顿饱饭,然后再返校上晚自习。

范春英见向文来了,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煮了一些腊肉,还烙了许多糍粑。向文最喜欢吃糯米,坚决不让大姑妈往他的碗里放肉,说是把肉留给她老人家吃。范春英硬是拗不过他,只得作罢。

这个晚餐,向文整整吃了干巴巴、香喷喷的一大碗糍粑,肚子涨得圆鼓鼓的。以致多少年后,他还在为这碗糍粑而津津乐道。

收拾碗筷后,范春英便开口道:“文儿,前两天芬儿到我这儿来了一趟。”

“大姑妈,我怎么不知道?姐姐到您这儿来有么事?”向文一惊。

“她本来是想到学校见你一面,但转了几圈没找着你,所以就到我这儿来了。”范春英说。

“啊……”向文一顿,“我们学校那么多学生,她肯定找不着我嘛!”

“哎!都怪我弟弟阳寿太短,两脚一伸什么事都不管了。”范春英的情绪很激动,“听说,凤莲这个狗婆娘在隔壁六小队找了一个比她大十四五岁的老头子,真是气死我了!”

向文一听,脑袋“嗡嗡”作响。估计姐姐就是想把这件事及时告诉我,希望我抽空回家一趟,做做妈妈的思想工作。由于没有找着我,所以就特地委托大姑妈转告。

冷静片刻后,向文便起身道:“大姑妈,您别为这件事儿生气,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我就在这两天抽空回家一趟。具体情况如何,回头再告诉您。”

范春英连忙点了点头,并不忘嘱咐他,回去后,要好好与妈妈说,千万不要吵架。

向文的心里甚是不安。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把握做通妈妈的思想工作。

就这样,向文怀着满腹的心思返回了学校。晚上自习又分心了。

事不宜迟。

尽管第二天是星期一,但向文还是在上午放学后就立马往回赶。他怕下午不能按时返校上课,特地向班主任祁老师请了假。

祁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

祁老师是教语文课的,很喜欢向文这个文弱的小书生。向文虽然在全班学生当中年龄最小、块头最小,但语文成绩比较好,特别是作文突出。他坐在教室中间的第三组第一排。

祁老师要是课间休息下了讲台,就喜欢用手摸他的小脑袋,边摸边道:“怎么总长不大?”逗得全班的同学笑开了脸、乐开了花。


向文目送桂枝回家后,便开始与四叔一道点火烧窑。

“今年的货一定比往年俏。”看着旺盛的炉火,向锦华笑眯了双眼,说话的声音也像炉火一样亮。随后又补充道:“先烧硬柴,再烧牛粪。”

“啊……”向文一听恍然大悟,难怪旁边还堆了一大堆干牛粪。

“硬柴主要是用来引火和偶尔起辅助作用的,烧窑主要用牛粪,不然的话,这满山的大树都会被烧窑的人砍光,政府也不允许。其实,牛粪比硬柴耐烧,火力也不亚于煤炭。你烧几天就知道了。”向锦华说。

看来,四叔是个很在行的老窑匠,讲的头头是道。像这种土法烧窑,向文也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于是,他笑眯眯地道:“四叔,您去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有我一个人就够了。”

“今天白天就由你烧,晚上由我烧。往后轮流值夜班。”向锦华像昔日的小队长开始派工了。

“没问题。我听四叔安排。”向文爽快地答应了。这烧窑也并非特别吃苦,还可以坐下来看书甚至写东西。

“今天点火,我们要庆贺庆贺。我这就去山那边的湾子里买点野味送到桂枝家。”向锦华喜形于色,说罢就动身了。别看向锦华年过五旬,但身子骨挺硬朗,特别是走起山路,一般的小伙子还跟不上他的步伐。

看到四叔那高兴劲儿,向文感到无比欣慰。平日里,他虽然与四叔交往不多,但每每遇到为难的事,四叔从来就没有忘记他。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果不是四叔把他带来烧窑,他一定还呆坐在家中,望着屋顶的破瓦片发愁。

谁知,当向锦华刚刚翻过山头没了人影,桂枝又突然从木棚子后面蹑手蹑脚地走出来了。她倒了一碗茶,用双手捧着,轻悄悄地走到窑边,说:“向大哥,喝点茶吧!”

此时的向文正专注着熊熊的炉火,自然被吓了一大跳:“我的妈呀!你是个狐狸精啊?”

“分明是个大活人嘛!”桂枝“扑哧”一笑。

“你还笑?赶紧回家吧!要是四叔知道了,会骂我的。”向文接过茶后装着很严肃的样子说。

“向大哥,我又没在这里捣乱。你看炉塘里的火烧得这么旺。我就在这里烤火,陪你烧窑。”桂枝还是不肯离开。

是啊!炉塘里的火越烧越旺,就是不知道最终出窑的结果怎样。向文的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其实,他并不相信来例假的女人到了窑边就真的赝了窑里的货,只是怕因其他原因导致出了赝品,最后四叔还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

这当儿,向文又不好意思明说,只得哄着她:“桂枝,你把身子烤暖和了就赶快回家。孤男寡女的在一起烧窑,让别人看见了多不好意思……”

“这荒山野岭的,有哪个能看见啊!”桂枝不以为然。

向文不再作声了。没想到她小小年纪如此倔犟,一张嘴比小珍还厉害。

“向大哥,听说你们山外很好玩,我真想去看看。”桂枝又忍不住开口了。

“什么山外呀?我们那里也是山区,只不过我们那里的山比你们这里的山稍微小一点,另外还有一半的丘陵……”向文估计是四叔在这儿做事经常吹嘘自己的家乡,便实话告诉了她。

“你们那里天天吃白米饭吗?”桂枝又用羡慕的语气问道。

“嗯,这倒是真的。我们那里以种水稻为主,也种小麦。”向文说。

“那真好!我就喜欢吃白米饭。”桂枝偏着脑袋看着他,还下意识地咂了一下樱桃小嘴。

“吃面粉的女孩子长得更白嫩些。”向文故意与她开起了玩笑。

“我还没见过山外的女孩子哩!”桂枝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走出过这深山沟。

“往后要是有机会,我一定带你这个小妹妹到真正的山外去逛一逛。”向文觉得她虽然有点倔犟,但却也蛮讨人喜欢。

“向大哥,你说话可得算数啊!”桂枝笑眯眯地伸出了小指头。

“当然算数。”向文连忙伸出了自己的小指头。

正当他俩的小指头紧紧地勾在一起时,向锦华突然像个幽灵似的从窑的后面绕过来了。他左手提了一只野山鸡,右手提了一只野山羊腿,一边走一边哼着不知名的土曲儿——

远望大姐

一身绿

连喊三声不抬耶头

曾记当年跟你好哟喂

曾记当年

肉挨肉

你替手儿我枕嘞头

……

向文和桂枝一惊,同时松开了小手指。向文赶紧起身上前迎接,并煞有介事地说:“四叔,您咋弄回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呀?”

“小菜一蝶!只要你把窑烧好了,往后天天有酒有肉有女……”向锦华突然发觉了站在他身后的桂枝,赶紧掉转话头,“桂枝,你来啦!”

“她是刚来的,帮我倒茶喝。”向文抢在桂枝开口前答话了。

向文估计,大凡在这深山沟里烧窑的大老爷们,恐怕没有不想睡个“暖炕”的。他不知道四叔的相好的到底在这座山背后哪个湾子住着的。他心想,要是自己也能在这里找个相好的,非眼前的桂枝莫属。

桂枝又倒了一碗茶递到向锦华的面前,细声细气地说:“向大伯,您爬山累了喝点茶吧!”

向文一听差点笑出声来,看四叔那股兴奋劲儿,恐怕是刚刚爬过“奶头山”。

向锦华喝完茶,就躺在木棚子里面休息。他嘱咐桂枝道:“待会儿你把山鸡和羊腿先带回家,大家晚上一起嗟一顿,中午就随便弄点吃的。”

“嗯。”桂枝点了点头,尔后又问道:“向大伯,今天中午,您和向大哥是回家吃饭还是我送饭来吃?”

“中午就送过来吃吧!让我多躺一会儿,晚上还要熬通霄。”向锦华说。

“四叔,晚上我还是到这里来陪您吧!”向文怕四叔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

“不用了。我熬夜熬惯了。”向锦华回答得很干脆。

桂枝见向大伯在木棚子里睡觉了,就不好意思再在窑边陪向文玩,于是拿起山鸡和羊腿就回家了。临走时,她还特意给了向文一个甜甜的笑脸。

桂枝刚离开,向锦华便抬起头嘱咐向文道:“吃午饭时你就别喊我了,我刚刚在一户人家吃过一大碗面条和三个鸡蛋。”顿了顿,又补充道:“向文,这深山沟里的女人虽然有点韵味,但你可别随便碰,碰了就脱不了身……”

听罢四叔的话,向文就觉得自己的猜测很正确。四叔这是不打自招。他刚才一定是借买野味之机,到了自己相好的家里去了。

向文坐在炉塘前,见火势旺盛,便起身拿来书包,找出本子和笔,开始写日记。

不知不觉,时已正午。正当他摸着奄瘪瘪的肚皮时,桂枝就送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向大哥,饿坏了吧?”桂枝发出了银铃般的笑声。

“嘘——”向文示意她不要吵醒了四叔,“我早就饿坏啦!”

“嗯。那你快吃,我帮你看着炉塘里的火。”桂枝将满满的一碗饭菜递到了他的手中。

桂枝既大方又温柔的个性,令向文好生感慨。要知道这里有这么一位好姑娘,早就跟四叔来烧窑了。这不,渴了倒茶,饿了送饭,简直与《聊斋志异》中那些善解人意的“狐狸精”没有多大区别。

向文三下五去二将一大碗饭菜一扫而光。他刚放下碗筷,桂枝又轻悄悄地端来了一碗热茶。

“你真乖巧。”向文认真地看着她。

“我笨手笨脚的,比不上你媳妇吧?”桂枝眨了眨眼。

“你怎么知道我找媳妇啦?”向文笑了,“我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不会吧?我们这里的男孩子,比你小的都结婚了。”桂枝以为他在撒谎。

向文不再解释了。桂枝见他不作声,连忙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双绣花鞋垫,轻声地道:“向大哥,这是我纳的鞋垫,你垫在球鞋里试试。”

“你送我鞋垫,不怕爸妈骂你?”向文一怔。他怕惹怒了她的爸妈,将他和四叔“扫地出门”。

“没事嘛!你试试。”桂枝急切地道,“爸妈听我的。”

向文听了她这口气,心里更有点胆怯,他伸手并没有接鞋垫,而是抄起长铁钩捅了一下炉塘里的火。

其实,向文并不知道,桂枝打从娘肚子里出来,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深山沟。她常年生活在这深山沟的单家独院里,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当她见到能文能武的向文后,甚是开心,认为他就是上天赐给她的,所以就想方设法接近他。

桂枝的爸妈只生养了她一人,当然宠着她、顺着她。

桂枝见向文用心烧窑,并没以为他是故意不理会她的,于是赶紧蹲下身子帮向文脱球鞋。

向文的心软了!

他连忙坐在了炉塘前的一只大木墩子上,自己动手脱下了球鞋。

桂枝伸手将他球鞋里面垫的破布片掏出来后,顺手丢进了附近的山沟,然后把绣花鞋垫放了进去,见不大不小正合适,这才放心地抬起头,脸上也泛起了红晕……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