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宋隐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优质全文我,大明首富,朱元璋都酸了》,由网络作家“大江大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军事历史《我,大明首富,朱元璋都酸了》,主角分别是宋隐朱元璋,作者“大江大河”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都察院留用。官职不高,负责徐州一带的事。后来不知何故跟胡惟庸结仇。被胡惟庸贬到贫困的福州。等于变相流放。没想到在宋隐手下,日子反而过得越发滋润。朱元璋印象里,林芳栋是好官。怎么反而是逛青楼官员里,花费最高的?青楼开张以来,花费直逼十万两白银。这么高的数目,......
《优质全文我,大明首富,朱元璋都酸了》精彩片段
胡雄连忙双手奉上名册。
朱元璋看得仔细。
一看。
福州大小官员竟然有九成都在名册里。
朱元璋胸口沉闷,怒火直往上冒。
福州官员令他失望透顶。
在青楼的花费还如此巨大。
最低也都有上千两银子。
朱元璋越看火越大。
想知道是哪个官员花在青楼的银子最多。
一看却愣住了。
竟然是林芳栋!
朱元璋惊呼,“怎么会是林芳栋?!”
马皇后同样愣住,“怎么是他?”
朱元璋脸色铁青。
他对林芳栋印象深刻。
林芳栋是前朝官员。
朱元璋登基后,欣赏他的廉政,让他在都察院留用。
官职不高,负责徐州一带的事。
后来不知何故跟胡惟庸结仇。
被胡惟庸贬到贫困的福州。
等于变相流放。
没想到在宋隐手下,日子反而过得越发滋润。
朱元璋印象里,林芳栋是好官。
怎么反而是逛青楼官员里,花费最高的?
青楼开张以来,花费直逼十万两白银。
这么高的数目,惊得朱元璋目瞪口呆。
白花花十万两银子啊!
朱元璋暴跳如雷。
胡雄身体也抖得跪不稳。
他心里明白,事情还没有结束。
果不其然。
朱元璋被林芳栋气得发抖,看到更多官员名字。
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这是要反了天吗?”
朱元璋狂吼。
名册上不但有福州官员,周边军队统领也在其中!
卫兵更不用说了,几乎全是青楼常客。
城卫统领王文,赫然排在第二名!
底下几十号卫兵,都逛过青楼。
太不像话!
第三名竟然还不是福州官员。
而是驻守在福州城外的福建卫所!
刚结束福建之战,受地方军队管辖。
朱元璋气得七窍生烟。
手上名册被他大力揉成一团,甩在地上。
“这是要逼朕将福州大小官员全斩了吗?”
胡雄见朱元璋满脸杀气,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动弹。
害怕朱元璋第一个拿自己开刀。
这次朱元璋动怒,还是因为官员行径太过恶劣。
那么多官员,都是青楼里的熟客。
“连军人都逛青楼,他们还知道自己是军人吗?”
朱元璋怒吼。
心里无比失望。
“这些官员就知道贪和逛青楼,留着有何用?”
“这些人不但贪,而且还不办事朕要他们有何用!”
朱元璋怒不可遏。
胡雄感觉接下来,朱元璋就会下令严惩这些官员。
朱元璋动怒时,也只有马皇后敢对他谏言。
“皇上息怒。”
“这事或许另有隐情。”
相较马皇后的沉着。
朱元璋显然被怒火烧昏了头脑。
怒吼道,“还能有什么隐情?”
“官员集体逛青楼,难道他们的差事是在青楼里吗?”
马皇后摇头。
“皇上别忘了徐州囤粮一事,当时也差点斩了徐州所有官员。”
“最后事实的真相,却并非皇上想的那样。”
“这次福州官员逛青楼一事,不妨再细查。”
马皇后举的例子。
也是朱元璋把好官当贪官抓了。
差点造成冤假错案。
这次。
福州官员集体逛青楼一事。
听着很荒唐。
可有了徐州囤粮一案的警示。
朱元璋渐渐地平复了怒气。
思忖了片刻才开口,“朕就给宋隐一个解释的机会。”
马皇后松了口气,“皇上所言极是。”
直到这时,胡雄才敢喘气。
好在皇上消气了,不然今天他就要交代在这里。
朱元璋吩咐他去备马车。
他连滚带爬的去准备。
朱元璋没想到自己到了宋隐府邸前,会被拦下。
“找宋大人做生意一千五百两银子,办事儿二千五百两银子。”
“皇上,沛县百姓苦啊……”
“茅草屋被大风吹破,一半的百姓露宿街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只能喝一碗面糊糊充饥……”
“每当微臣看到百姓的凄苦,便心如刀绞,痛的晚上睡不着觉!”
沛县县令宋隐,正在给大明皇帝朱元璋写奏折。
“田地的贫瘠令人无法想象,农户辛苦劳作一整年,收获的粮食竟然还没有播下的种子多!”
“微臣不得不开仓放粮,可县衙的粮仓里,也空荡荡的一颗谷子都没有!”
在一旁的师爷揉揉眼睛,县令大人简直睁着眼说瞎话啊。
“大人,沛县可是连续五年大丰收,今年的产量又创新高!”
“粮食堆不下,必须要去隔壁几个县剿匪,多抓些贼人回来建粮仓!”
“哦!”
宋隐将毛笔蘸蘸墨水,继续写道。
“县里盗贼横行,县衙关满了囚犯,仍旧不断的有山贼,掠劫百姓,屡抓不止……”
随即抬起头问道。
“师爷,县衙大牢里,现在还有多少犯人?”
“回大人,从您上任半年后,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富足,沛县再也没出现过贼人,狱卒闲年年白拿俸禄,惭愧的想要辞职了。”
“附近的百姓,拖家带口,恳求落户在本县,登记的人每天在衙门口排起长队,光是上半年就增加了一万户!”
“好,争取下半年再来一万户!”
宋隐大喜,继续写道。
“县里官道年久失修,道路崎岖不平……”
“税赋严苛,人口逃亡严重……”
自从穿越到了大明初年,宋隐每个月都要给朝廷写一封奏折,报告情况。
他本来高中毕业,在厂里打螺丝,因为加班过度,眼睛一闭就变成了一个平凡无奇的古代县令。
现在的皇帝,是杀官不眨眼的朱元璋。
做官难!
每个月写的奏折,能不能顺利送到朱元璋手里,宋隐不关心。
只要朝廷别有事没事加税,皇上别怀疑自己贪钱就成。
所以要哭穷啊!
咱沛县都穷成这样了,就算想贪,也抠不出一文钱!
宋隐在奏折中,从各个方面,详细的论证了沛县的贫穷,这事儿他已经干了五年,驾轻就熟。
“大人,您将沛县治理的繁荣昌盛,却不宣扬出去,朝廷如何会知道,您自己又如何升官发财呢?”
师爷为宋隐不平。
“升官有什么用,伸头就是一刀!”
宋隐一副看傻子的神情。
他把沛县搞的跟世外桃源一般,不就是为了躲避明朝初年的战火,不卷入靖难之役。
安安稳稳的躲在偏僻的小地方当霸王,多爽!
“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看到十几个美娇娘。”
“有钱在哪都潇洒,懂吗?”
“大人高见!”
师爷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反正布政司都没咱大人贪得银子多!
晾干墨迹,封好奏折。
“送去驿馆。”
宋隐打了个哈欠,奏折写累了,要出去放松放松。
“再通知怡红院,今晚我过去,花魁头牌都给我留着。”
“大人,您每日左拥右抱,喝酒听曲,实在有损声誉……”
师爷苦口婆心。
宋隐拍案而起,“本大人辛辛苦苦搞建设,为沛县繁荣操碎了心,还不能享受一下?”
此时,通往沛县的官道上。
一辆普通的马车,缓缓前行。
上面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皇后马秀英。
跟随在身旁的,还有长子朱标和次子朱樉。
护卫和车夫,则是神机营乔装改扮的。
“老爷,离沛县不到两里地了。”
“要是没记错,这次应该能找到真正的祖地。”
马秀英语气中带着对祖先的崇敬。
因为微服出巡,所有人都改换了称呼,朱元璋被称为老爷,马秀英自然而然是夫人。
“嗯,我小时候听爹说过,就是沛县!”
朱元璋点点头。
祖地,还有祖坟,象征着一个家族的兴衰。
对于新生的大明王朝,甚至可以说是龙气所在!
这次朱元璋回凤阳祭祖,然后悄悄带着一家四口,寻找他们老朱家真正的祖地。
朱元璋的确是在凤阳出生,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从别的地方逃荒到凤阳的。
好在朱元璋隐约记得父亲曾经提起过沛县。
“沛县是个好地方呀!”
“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在沛县起兵,建立了大汉王朝!”
“咱确定祖地后,好好修缮一番,定能护佑大明王朝。”
大汉,一直是历史上强盛王朝的代名词,为人向往。
从现在华夏的百姓都自称汉人,就能明白汉朝的影响力。
朱元璋露出一丝笑容。
他驱逐鞑虏,一生致力于恢复华夏,自然希望大明能像汉朝一般,成为华夏衣冠的代名词。
“爹,您快来看,这路和咱们走的不一样!”
两个儿子朱标和朱樉,忽然惊呼出声。
朱元璋不悦。
次子咋咋呼呼就算了,太子朱标向来稳重,也跟着一起毛躁了!
“什么路不一样,官道有好有坏,大惊小怪……”
他的话音戛然而止。
眼前是沛县的界碑。
“美丽沛县欢迎您!”
两丈高的界碑上,是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界碑这边,破烂的官道,崎岖不堪,两辆马车交错都费劲。
界碑那边,一条平坦笔直的大道,两旁一棵棵耸立的青松,路面上并排走八两马车不成问题!
比皇城的路还宽敞,还整洁!
朱元璋惊了。
马车行驶在上面,平稳的没有没一点震动,舒服至极。
微风吹来,两旁的稻田泛起金黄色的波浪,稻香阵阵,每一株稻穗,都饱满的下垂。
收割稻谷的农户,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坐在一架奇怪的农具上,脚踩着踏板,一边前进,一边收谷子。
“这是什么路,那又是什么农具?”
朱元璋一家四口,都伸出了脑袋,惊奇的看着一切。
“第一次来沛县?”
旁边,一个赶着毛驴拉车的老汉笑道。
“这路是县令设计建造的,名叫马路!”
“沛县一共有四纵四横,共八条这种大马路,其他小马路不计其数。”
“农具叫做人力收割机,四个人一天能收割十亩稻田!”
“县令还说了,以后造出机械收割机,一个人一天就能收一百亩!”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一天收一百亩!
那怕是仙家的法宝吧!
现在这个人力收割机,四个人一天收十亩谷子,也是闻所未闻的奇迹!
还有马路……
看老汉脸上自豪和幸福的笑,不会骗人。
朱元璋也跟着露出笑容。
“你们的县令,是个好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