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现代都市 > 完整章节阅读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

完整章节阅读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

脑洞山峰 著

现代都市连载

《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是网络作家“李厥李承乾”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李厥这句话,在一些人听来可能有点滑头,但在房玄龄他们看来,却可称之为滴水不漏。一首诗并不算功劳,所以不能领国家的赏赐,但话风又一转,如果是长辈赐下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自然要领。这一番话,将李二的身份直接给改变了,从皇帝变成了爷爷,这都是智慧啊。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又快速移开。至于那些武将,则觉得李厥有些耍滑......

主角:李厥李承乾   更新:2024-04-01 18: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厥李承乾的现代都市小说《完整章节阅读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由网络作家“脑洞山峰”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是网络作家“李厥李承乾”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李厥这句话,在一些人听来可能有点滑头,但在房玄龄他们看来,却可称之为滴水不漏。一首诗并不算功劳,所以不能领国家的赏赐,但话风又一转,如果是长辈赐下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自然要领。这一番话,将李二的身份直接给改变了,从皇帝变成了爷爷,这都是智慧啊。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又快速移开。至于那些武将,则觉得李厥有些耍滑......

《完整章节阅读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精彩片段


李厥这句话,在一些人听来可能有点滑头,但在房玄龄他们看来,却可称之为滴水不漏。

一首诗并不算功劳,所以不能领国家的赏赐,

但话风又一转,如果是长辈赐下的,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自然要领。

这一番话,将李二的身份直接给改变了,从皇帝变成了爷爷,这都是智慧啊。

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又快速移开。

至于那些武将,则觉得李厥有些耍滑头,有点又当又立的意思。

李二自然明白,他看着李厥半晌无语,好一会才开口道:“传朕旨意,赦封皇嫡孙为中山郡王,中书省稍后草拟诏书。”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李二目光扫视,随即闭嘴,只有中书令岑文本出班领命。

至此,本次的朝会才算结束,李二离开,畅清则亲自送李厥回了东宫。

李厥送走畅清之后,就坐在那独自发呆。

看来李二到底还是没有立皇嫡孙的心思,若是有,这一次封的就是亲王,而不是郡王了。

李渊称帝之后,李承乾被封的就是中山郡王,所以李二此举,还是为了向群臣示意,他要保李承乾,

包括今天让自己参与朝会,又把悯农一诗当众拿出来,皆是在暗示,他不想李承乾死。

不过跳儿立孙之事,细数唐以前的历史,也就两晋南北朝时出现过两例,

况且,李二儿子众多,嫡子都还有两个,且皆已成年,又名声显外,自然不会想到立孙子为太子。

李厥没有想太久,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的做。

虽然因为自己这只蝴蝶翅膀的扇动,李泰有可能成为太子,但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还是李治,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李治对宗族虽不算宽仁,但对于自己几个血亲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如果按照原历史来走,自己是能看到武后继位的,想到武后对李氏宗族的打压,好吧,李治称帝也不是最好人选。

至于李承乾,以李厥有限的所知,对他也没有太好的印象,救他其实也并非发自真心,

但不救不行,不管是处死,还是发配,自己母亲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如果父母双双不在,就算李二再疼孙子,他和大哥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所以必须要救,且不能让李承乾被发配,

如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落子无悔,已成定局,接下来就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无意,准备吃的,饿死本公子了。”

无意一直在旁边,见自家公子想完事了,谄媚的往地上一趴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李厥随即一笑,没好气道:“你倒是消息灵通。”

不过片刻,他又微微叹息道:“我们要收拾一番,马上就要搬家了。”

听得此话,无意面上的喜色没了,爬起身道:“奴婢去给大王准备吃的。”

如果万事由己,李厥作为一个现代人并不想去争储,但这可恶的皇权至上啊!

自己又是如此尴尬的身份,若是不争,极有可能等着自己的就是身首异处。

想想自己的头掉了,旁边又跑出一只狗给衔走,咦,画面太血腥,想到此处,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

谋反的案件已经非常清楚,不需要再审,现在要做的就是依照国法定罪即可。

房玄龄看了眼坐在下首的两位,许敬宗和来济,皆是奉迎上意的性子,李二令两人为副,其目的不言而喻。

“两位且说说,该如何定罪?”

许敬宗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来济沉吟片刻起身道:

“梁公,下官不明,陛下朝议时,细数谋逆之人,却独没有太子,这是为何?”

老房眉头挑了挑,心中有些郁怒,都不想先开口,都逼着老子是吧,

他性子不坏并没有训责,反而是一脸求知的反问道:“通事舍人以为,陛下这是何意?”

来济也被憋了一下,怎么绕来绕去,又抛回到自己身上了。

上官问及,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不想杀太子。”

话刚说完,房玄龄砰的一拍桌子道:“舍人慎言,你怎可揣夺圣意,又怎可枉顾国法?”

来济都无语了,大哥,这一套陛下刚刚使过了,你还要再来一遍?

老房发了一通火,看了一眼稳坐泰山的许敬宗,心中暗骂,这货一点都不上道,朝堂上自己可是捧了李二的哏,现在居然没人捧我的。

在他的目光之下,许敬宗只得起身道:“梁公,我等先把其他人的处置议定如何?”

房玄龄一想,也就同意了下来。

三人正在议定,一个家仆走了进来,在老房的耳边低语了两句,家仆退下之后,

房玄龄迎着另两人求知的目光道:“陛下退朝之后,就去了弘福寺,与智首聊了足有半个时辰。

陛下四问座律,一问为何出家,二问何谓出家,三问放下屠刀何解,四问生死区别。”

来济和许敬宗两人对视一眼,心中越发的明了了。

很显然,陛下与智首的谈话,是想让他们知晓,否则房玄龄就算再位高权重,也不敢如此明目张胆的窥皇帝隐私。

且这四问很有意思,已经在明示他们该如何处置李承乾了。

“梁公,由下官来奏禀吧。”来济此话说得很果决。

房玄龄看了眼来济,这是打算把奉迎这条道一直走下去啊。

文臣大多有风骨,来济也是一个学问之人,此事处理不好,就被冠以靠恩宠逢迎上位,那就在同僚之间不耻了。

但来济有自己的想法,他现在官至五品,这个职位不上不下,没有大功极难再升了,

且此刻将事揽到自己身上,多少也算是向房玄龄卖了一个好。

计议已定,三人的动作就快了。

“杜荷如何?”

“斩!”

“齐王如何?”

“鸩!”

“侯君集如何?”

“诛三族。”

初步确定重要人物的处理意见,许敬宗则开始写奏表。

原本像这样的大事,处理意见确定之后,都会私下里禀明李二,先通个气才会在朝堂上公布,

但此次,李二却啥也不管了,把处置的权利完全给了中书省。

所以他们拟定好之后,本想拿给李二看看,但李二却让他们直接在朝议中通禀即可。

……

又是一天的朝议,当房玄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处理结果公布之后,底下顿时响起了一片的议论声。

好一会,议论声才渐歇,大家都想看看皇帝陛下的态度。

“为何不诛首恶?”李二语气阴冷。

李泰原本听到对李承乾的处理有些不满,此刻见父皇语气不善,心中又再度欢喜起来。

李二看的是房玄龄,但出班回禀的是来济:

“禀陛下,太子废黜,出家为僧,不在五行之中,李承乾…已死矣。”

说到李承乾已死五字,来济额头已经起了汗,不管怎么样,这话都过于大胆。

李二轻哦一声不再言语,似乎有些走神,好一会才道:“如此处置妥当?”

“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

李二又看向众臣工问道:“诸位爱卿认为是否妥当?”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


第二次进攻,虽未功成,但逼得高丽王遣子谢罪。

第三次李二做好了一切准备,已经出征,但李二崩了,东征不了了之。

高宗继位之后,接着征了六次,直到乾封三年,高句丽才彻底灭亡。

(高句丽和现在的棒子没一点关系哈,他们往脸上贴金,说是他们的历史,还说射瞎了李二的一只眼睛。

现在棒子的国土,在唐时住的是新罗和百济两族。)

“陛下打算,何日东征?”房玄龄问道。

“明年春日,还有近一年的准备,爱卿以为如何?”

房玄龄沉吟片刻道:“如此,幽州今年的税赋原地驻屯即可,臣这段时间再看一下河东各地粮储情况,

若有不足,便从关内道和河南道调往。”

这就是李二最欣赏房玄龄的地方,他不会发表一些高谈阔论,而是俯首做精细活,

对于李二要东征,老房没说行或者不行,而是先考虑为大军储存粮草。

长孙无忌也道:“陛下,水师何为?”

李二不假思索道:“从登州、莱州出港,攻卑沙、勿山、乌骨三城,自文登出港,攻百济的熊津和泗比城。”

长孙无忌点头道:“何人为帅?”

“朕亲征。”

两人也没反对,或者说心中早已有了预测。

谈了半个时辰,当然不可能一次开会就将东征的事给全解决了,李二不仅要和他们谈,还要召集勋贵再议,

但今天的小会,算是把重点先圈了下来,两人欲告退,李二想起一事道:

“明日大朝会,关于朕孙儿封王的事是否妥当?”

房玄龄微怔,没想到李二这么急迫,当下留禀道:“诏书已经拟定,本打算请司天监请期…”

“不用那么麻烦,稍后将诏书承递过来,朕用印,就在明日朝会上公布。”

“喏!”

……

小小的李厥同学,还在东宫里翻故纸堆呢,苏氏来瞧过一次,见他这么用功心中颇感欣慰,

又担心的劝他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

李厥哼哈了两句应付过去,此刻他面前的纸上,写了一排排的内容。

内容多是他提出的可能性,笔在纸上圈着,没一会他灵光一闪,终于明白了,老房这是暗示他的处境呢。

他也明白,老房为何会说得如此隐讳了,如果自己不懂,那就当他没说,如果自己懂了,更是当他没说。

老房,真有你的!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在暗示李二对他的态度。

李二的心中已经有了太子的人选,那就是九叔李治,之所以现在还不宣布,是不想过早的让李泰离京,

但若让李泰不离京,太子迟迟不立,他早晚会针对起李治,

所以李二想把自己提起来,成为李泰的目标,想让自己成为那只秋蝉。

所以老房的两句话,都是在表明一个意思,李二要明修栈道,暗立李治,那么自己的结果就可能是那只秋蝉。

想及此,他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

李二对自己的宠爱不假,但也因自己的表现,让他意识到可以利用一下了。

想明白了李二的打算,李厥也没有太急迫,一是急也没用,其二在他看来,真要是李治当皇帝,那也算是坏消息中的好消息了。

他没有造反的打算,要死太多的人,而且他自认也没有这个能力。

他突然笑了,之前对于李泰的设计或许是李二乐见其成的,有可能在适当的时机,李二会告诉李泰,采买司的事,就是他李厥挑出来的。

小说《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喏!”言先生虽然回答,但面上还带着狐疑之色,李二正在考虑,并未言出降皇嫡孙为郡公,

千牛卫居然能获知消息,在他看来,这背后好像有人在推动着什么。

推动这些为了什么?

想到这里他猛的一惊,但看向李泰春风得意的样子,心中暗叹,并没有说出口。

……

梁公府的书房,房玄龄不时的发出笑声,让家人颇为担心,

但几兄弟无一人敢进去打扰,因为老房有严令,他的书房除了他和大儿子,外人包括其妻也不能进入。

好半天,房遗直下班回来,三兄弟迎上道:“大哥,父亲在书房不时发笑,我等担忧又恐打扰父亲,您进去看看吧。”

房遗直净了手脸,这才扣门入内,见老房抱着一本论语在看,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父亲今日心情大好?”

房玄龄见是大儿子,指了指旁边的胡床,又将书合起放下,拿起旁边的茶水轻嘬一口,这才道:“今日朝堂之事,你已听闻,有何看法?”

房遗直自然知晓,父亲问的是李厥在朝上所言,他想了想道:

“陛下好像非常生气,秦国公还是过于年幼,不懂政治不知变通,如此一来,父亲之前所言的可能看来是越来越小了。”

对于大儿子的回复,老房也没生气,因为目前的朝堂至少有九成人皆是如此认为。

不过该教育的还是要教育,他淡然笑道:“遗直,为父之前教过你,任何事皆有两面,对家国利大可做,家国弊大则消。”

见儿子沉思,他提醒道:“我且问你,若是陛下大行之日不远,他最怕的是什么?”

房遗直心中一惊,本能的看了眼书房门,稍一安定这才试着回答道:

“一怕外戚干政,如今赵国公势大,枝强干弱,必生祸端,

二怕骄兵悍卒,不服新皇,三怕…”

房玄龄微笑着点头道:“此二点足矣,现在你再好好想想,秦国公真是有勇无谋之辈吗?”

房遗直又考虑了一番,面上表情大变道:“今日秦国公所为,一是敢直斥赵国公,证明其勇,二是有手段能收勋贵之心,证明其谋。”

房玄龄摇了摇头道:“看得太浅,还有两层意思。”

房遗直微一皱眉,许久起身弯腰道:“求父亲教孩儿。”

“一层则是,为了弘化公主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明其在乎亲情,之前你少说陛下一惧,他惧骨肉相残,手足反目,

而今天秦国公维护弘化公主,说明何?

第二层则是为父提醒他的,陛下有意扶其上台与魏王对擂,今日他一番言论,王爵又没了,自然不会成为他人的垫脚石了。”

说到此,老房感叹道:“秦国公大才啊,为父也是回来想彻底想明白,此事就算为父来谋划,恐也难如此面面俱到。”

“可是父亲,到底还是折了陛下的颜面…”

“哼,你若有秦国公之智,就是次次折为父颜面,为父也会甘之如饴,遗直,你也是为父之人,难道不知这一点吗?”

房遗则这才彻底恍然,对啊,相较于大唐江山,李二觉得被孙儿说两句又算什么呢。

“呵呵,经此一事,秦国公的胜算至少提高两成,或许陛下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

……

其实老房是高看李厥了,这货压根没想这么多,他就是听到和亲二字不爽。

但接下来的事情发展,越发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朝堂上这样的事是瞒不住的,而作为天子脚下,长安的百姓如同后世的京城一样,不仅敢说而且嘴都有点碎。

小说《我,李世民嫡孙,开局谋划至尊之位》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