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陶非顾梅朵的现代都市小说《精选小说家有奶娃:谁家闺女九岁事业有成啊!》,由网络作家“步千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家有奶娃:谁家闺女九岁事业有成啊!》,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陶非顾梅朵,文章原创作者为“步千里”,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顾老头看了顾梅朵一眼,没说话。然后顾梅朵厉声喝道:“你们当初不让我两个哥哥去读书,要不我们四房现在就有两个读书人,他们这么聪明,肯定能考上秀才,绝不会像大哥一样,现在还是个童生。”“爷爷你明明知道大伯冤枉了我爹,却放任不管,心都偏到天边儿去啦。我爹不是你儿子吗?就因为你的偏心,我大伯,三伯,五叔都可以随便欺负我爹。”顾梅朵晃晃手......
《精选小说家有奶娃:谁家闺女九岁事业有成啊!》精彩片段
顾梅朵认字了,那么她的哥哥弟弟也就可以跟着认字。不管在什么世界,文盲总是吃亏的。
在哥哥弟弟空闲的时候,她便教他们背《三字经》,哪怕字他们不认识,先把句子背会了再说。
她打算以后再教他们一二三四五等数字,简单的加减法,教的时候夹带点私货,教些前世的知识,尽量让哥哥弟弟多学点。
她发现哥哥弟弟智商都很高,尤其是两个弟弟,学得特别快,几乎教了两遍就能记住。
自己是开挂的,能记住很正常,但是两个五岁的小娃能记住,那就真的是天赋很高了。
两娃会读书,就走科举的路子。家里能出个做官的,也不受欺负。
顾梅朵家所在的下泰村,村南有条小河,村东有一座大山,村子可谓是依山傍水。这环境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福利和便利。
农闲的时候,村民们上山砍柴,攒的多了,去四五十里外的县城上去卖。
顾家人多,顾老头儿答应县城的酒楼,给人家送二百捆干柴。因为要得急,所以家里劳动力都上山。
快到交柴火的时间了,顾老大和顾老四这组才砍了三十捆,还差二十捆。
顾老大满不在乎地说:“老四下午没干活,让他补上。”
顾老头看了顾老大一眼,没吱声。
顾老四瞪着大哥,说不出话来。顾梅朵一看老爹的表情就知道,他又被大伯坑了。
顾梅朵拿出棍子,对顾老大说:“大伯,给你一次机会,说真话。”
顾老大看看棍子,不相信顾梅朵敢打他。
“明明就是你爹不干活儿。”
顾梅朵拎起棍子进了大房屋里,把顾老大四岁的小儿子顾春来拎出来,举得高高滴。
顾老大一看,差点儿吓掉了魂儿。
顾梅朵把孩子晃了晃,冷笑道:
“说不说实话?”
孩子以为顾梅朵在和他玩耍,“咯咯”笑着。顾老大的心随着孩子一晃一晃地。
他还是咬咬牙:“就是你爹不干活儿。”
“好!”
顾梅朵把孩子举到眼前,“不要怪姐心狠,是你爹缺德。你爹欺负弟弟,我也学学他。”
说完,随手一抛,孩子呈抛物线状飞了出去。
顾老大急忙喊:“我说,我说真话。”
顾老大媳妇一阵撕心裂肺地嚎叫:“春来,我的儿呀!”直追儿子去了。
顾家其他人不敢动也不敢劝,谁动顾梅朵奔谁来,谁受得了呀?
说时迟那时快,顾梅朵急速跑了几步,一个飞身上前,双手一伸,稳稳接住坠落的孩子。
顾梅朵把孩子扔顾老大怀里,顾老大抖着双手,差点没接住。
顾老头儿的脸阴得能滴出水来,老大这个混账,一会就要交柴火了,还差着二十捆呢。
顾梅朵来到顾老头儿身边,特别温柔地对顾老头说:
“爷爷呀,其实你心里很明白,谁没干活儿是吧?就因为我大堂哥是读书人,你就向着大伯,怕丢了大堂哥的脸,对吧?”
顾老头看了顾梅朵一眼,没说话。
然后顾梅朵厉声喝道:
“你们当初不让我两个哥哥去读书,要不我们四房现在就有两个读书人,他们这么聪明,肯定能考上秀才,绝不会像大哥一样,现在还是个童生。”
“爷爷你明明知道大伯冤枉了我爹,却放任不管,心都偏到天边儿去啦。我爹不是你儿子吗?就因为你的偏心,我大伯,三伯,五叔都可以随便欺负我爹。”
顾梅朵晃晃手里的棍子,“活好干,气难受,天天欺负我们四房,你们这是不想让我们活了?啊?那天我说过了,谁让我不好过,哼哼,我十倍百倍还他!”
冲进顾老头的屋子就是一顿砸。
然后又走到顾老头身边,特温柔地说:
“爷爷,你们合着伙地欺负我爹,我还惯着你们谁?
你看你偏心,我就难受,我难受,我就会让你更难受。现在你满意了吗爷爷?以后你尽管偏心!只要你受-得-了!!
爷爷,你要挺住呀,别晕。你要晕了,我就一把火烧光顾家!”
说完进厨房端上饭菜,叫上哥哥和老爹,回自家屋吃饭去。
老孙氏哆嗦着走出来,哭喊着:
“你个该死的小畜生,我的屋子你也砸,你怎么不去死,上山让老虎叼了你去。”
顾老头拿起一根棍子,对着顾老大一顿好打。然后押着他上山砍柴。
顾梅朵这彪悍的性子,在顾家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没有人敢再管她的,在顾家她就成了一个最最轻松自在的存在。
每天她带着她那一身行头,拿上斧子锯子上山,遇到粗大挺直的树,伐下来,放空间里,留着以后盖房子用,她准备分家后就盖房子。
她天生神力,伐树很容易。伐树的同时,她还不忘记收集柴火。只要是柴火她就捡,通通放进空间里。
在这个世界生存,柴火是永远都需要的,她的空间足够大,不怕没有地方放。
遇到野鸡野兔,她也不放过。开始的时候没啥准头,打得多了就一打一个准儿了。
他们四房没有钱,要盖房子,奶奶肯定不会出钱。
打些野物,以后盖房子的肉食就有了。
她还经常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捞到一些鱼。
最重要的,她为了捡石头,不论是否平整,大块儿小块儿的各种石头,以后盖房子砌院墙,都是要用的。
不上山,不下河的时候,她就带着两个弟弟满村子乱窜。不时地教弟弟背几句书。
小时候原主经常挨饿,所以顾梅朵虽然九岁了,却像个七八岁的孩子,比较瘦小,也就没人把她当大孩子看。
满村窜时听了满脑子的各种八卦,回家挑些比较有趣儿的,讲给母亲听,逗母亲开心。
她总感觉母亲陶非不是个一般人,最起码不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听名字就知道。
在原主的印象当中,从来没有去过外公外婆家,陶非顾老四也从来没提过她娘家怎样怎样。是不愿意提,还是有什么苦衷,不得而知。
陶非面容姣好,言谈举止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虽然性格懦弱了一些,但确实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妇。
陶非才29岁,却生生让生活给压迫成三十多岁的样子。
顾梅朵想,等以后生活好了,一定把母亲养得精致丰满些,还原她大家闺秀的风彩。
顾梅朵满脑子都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分家盖房子,然后做小买卖,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让爹娘能够开心快乐,让哥哥们能够像一个正常的少年郎一样,开怀大笑,让两个弟弟可以上学堂。
只是,想分家,谈何容易。
任重而道远呀。
就在顾梅朵筹划要分家的时候,顾家发生了一件事,倒使得顾梅朵的计划提前实施了。
慢慢地,顾梅朵双手一替一换,一点一点,把顾春远拉了上来。
顾春远一上来,就一屁-股坐地上了,直喘粗气。
“天啊,吓死我了。”
如果不是妹妹在这里,他恐怕早就哭出来了。
顾梅朵解开绳子,缠腰上。掏出手帕,给顾春远擦血迹。顾春远的衣服上好多血口子,身上应该多处被扎伤划伤。
顾梅朵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坑周围的情况,对顾春远说,“二哥,咱们走吧。”
伸手拉顾春远起来,顾春远怕是吓瘫了。
兄妹二人慢慢往回走。
回到挖人参的地方,顾梅朵突然说:“哎呀,我的背篓忘在坑边了。
二哥,你慢慢往回走,到山脚下那棵老松树下边等我,我拿了背篓就去找你,咱俩就回家。你走得慢,我很快就能追上你。”
“好,我去那里等你。”说完就慢慢往回走了。
顾梅朵很快来到那个大坑边上,她又围着坑转了一圈。她总算知道哪里怪怪的了。
仔细看,坑边这些藤蔓植物分布得很均匀,根本不是自然生长的。藤蔓似乎都是向着大坑中心生长,难道是为了掩护这坑里的灌木?
不合理。
顾梅朵把腰间的绳子解下来,一头系在坑边的大树上,一头缠在自己腰上,然后,慢慢下到顾春远掉落的地方。
解开绳子。
从空间里拿出大铁棍,用铁棍横扫身边的灌木和藤蔓,铁棍所到之处,藤蔓灌木被扫得七零八落的,慢慢地,顾梅朵就靠近了大黑熊。
她回来的目的就是这大黑熊。这东西应该值不少钱,肯定不能放过呀。
大黑熊感觉到了危险,它扬头怒吼一声,可惜他的力气已经耗尽了,怒吼声绵软没什么威慑力。否则刚刚顾春远早就成为它的腹中餐了。
顾梅朵狠狠一铁棍打在大黑熊头上,一击毙命。
迅速把黑熊收入空间,看了一下坑里,看到了顾春远掉落的药锄,捡了起来。
坑里灌木倒了藤蔓断了,就显露出坑壁来。
顾梅朵又发现了异常。
坑壁的形状也不像是天然生成的,有些过于光滑。尤其是黑熊站立的那边。
顾梅朵用铁棍扒拉开藤蔓,上前认真察看。
坑壁上有块和坑壁一样颜色的石头,顾梅朵伸手摸了摸,是活动的。
她尝试着左右旋转,左边不行,向右。
“吱。”坑壁上出现了一个能容一个人进去的窟窿。顾梅朵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里面漆黑一片,顾梅朵从空间里找出一个手电筒,打开,是个山洞。
借着电筒光亮,顾梅朵开始仔细查看这个山洞。
这个山洞应该是天然形成,后来经过人工挖掘的。
顾梅朵开启透视眼:山洞很宽敞,也很长。
山洞的尽头没有出口,山洞被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箱子填满。
箱子里,有黄金,白银,珠宝,古董,还有兵器。
有几个小箱子里,甚至还有几本书,或许应该说是账本,账册之类的。
还有一些箱子里面装着的东西,顾梅朵并不认识,不过能存放在这里,想来这些东西不是十分贵重,就是十分重要。
顾梅朵顾不上考虑太多,她把所有的箱子收入空间,再次仔细勘察了这个山洞。
这个山洞应该就是为了存放这些东西的,没有任何机关,顾梅朵仔细察看,来回又走了一遍,确定没有什么遗漏的东西。
她把电筒固定在头上,从空间里拿出一棵大树枝,倒退着走,边走边清扫自己留下的痕迹。
顾春立在县城读书,每次他休沐回家,对老孙氏来说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老孙氏是把顾春立作为光宗耀祖的对象,重点培养的,所以家里有什么好穿的,好吃的都留给他。
至于顾春立书读得怎么样?她哪里明白,她觉得,自己孙子读书是最最好,肯定能中状元的。
现在顾春立回来,最高兴的人,就是陶非了。因为陶非想让顾春立教她认字。
对,就是认字。原主不认字,这对陶非以后的所作所为和言行举止很不利,因为这些言行总要有个出处,因此她必须得认字。
而在顾家,只有顾春立自己认字。
对于顾春立这个堂哥,陶非一点儿都不了解。只有休沐的时候,偶尔能见一面两面。
在顾春立心里,小堂妹一直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奶奶上次要卖小堂弟,陶非和奶奶对着干,大打出手,让他对陶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这个小堂妹,嚣张跋扈,打得一家人谈她色变啊。
看到小堂妹来找他,他很意外。
陶非温声问:“大哥有空吗?”
顾春立冷漠地问:“你有什么事?”
虽然挺讨厌大房,但有求于人,就得放低姿态。
“大哥,我想找你认字。”
“认字?”
顾春立很惊讶,整个村子里认字的女孩子一个没有,别说女孩子,男孩子也寥寥无几,小堂妹居然想认字。
陶非把棍子往地上一杵,头一抬说:
“对,我想认字。认字就能看书,书里讲了很多新鲜有趣我不知道的东西,我出门少,我想见识见识外面的世面,所以我想认字。大哥你教我。”
想得挺美。顾春立猛摇头,态度坚决:
“不行,奶奶不会同意的。村子里的女孩儿都不读书,你读什么书?你学好女红,学会做饭做衣服就可以了,将来找个好婆家比什么都强。”
陶非很坚持:“我就想读书。读书增长见识,你能读我为什么不能读?”
顾春立心说,你增长见识,就是忤逆不孝,和家人对着干吗?哼哼,别痴心妄想了。
陶非一扭身坐下来,发挥出她的无赖劲头:
“顾春立,你今天如果不答应,我和你没完!
你一天教我几个字,几句话,能耽误你多少功夫?你就当复习功课了。”
顾春立就是不答应。
陶非拉下脸来,好说好商量不行是吧?哎呀我这小暴脾气。
她“忽”地站起来一跺脚,地上出现一个深深的脚印。
“你不答应?你有什么资格不答应?你念书的钱还是我爹我哥哥赚的,你心里没数吗?就让你教我几个字,念几个句子,屁大会功夫就够了。
你读了十几年的书,连个秀才都没考上,耽误这么一小会,也影响不了啥。”
顾春立看着脚印吓一跳,再说,没考上秀才是他的硬伤,他就怕别人提这个。
这丫头力大如牛了,自己如果不答应,怕她翻脸耍横,也怕她真的会赖在这里。
圣人说得对:唯女子小人难养也。
他是读书人,不和一个小屁孩一般见识,让别人见笑。
他找出一本书,摔桌子上,翻开。
陶非一看,是本《三字经》。
顾春立没好气地指着开头念道:“人之初,性本shan,性相近,习相远。”
陶非跟着念了一遍,然后一把抢过书,“我回去看,我不会弄坏的,看完还你。”
拿着书走了,留给顾春立一个潇洒的背影。
顾春立看着她的背影咬牙。
每到顾春立休沐回来,陶非都拿着书来找他,不管他愿意不愿意,让他给念个七八句,然后走人。
这认字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第二步,陶非决定到镇子上去找私塾里的老秀才。
万阳镇在下泰村北边,离下泰村就二三里的路程。
镇子里有一个私塾,附近村子里条件好的人家都会送家中的子弟去读书。
陶非想,只读一本《三字经》肯定不行,家里有个读书人,有些事情不好糊弄,得多找个借口才行。
只能去镇子上了,县城太远。
多次接触,陶非成功说服了老秀才,从老秀才那里借了本《百家姓》。
陶非让她娘给她做了一个能装下几本书的口袋,弄了个带子挂在脖子上。
只要她出门儿,除了背篓,她还要挎个书袋。书不能放在背篓里,怕背篓里的刺儿刮破了书。
于是村子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这样的景象:
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儿,戴着小草帽,背着一个背篓,还挎着一个书袋。领着一对双胞胎小男孩。
这是陶非给自己设计的标志形象。一个属于她陶非的标志。
男孩装扮自然是为了去镇子里和上山方便呀,反正村里人都知道她是女孩。
领弟弟可以让娘轻松一下,自己还能教弟弟背书,趁此机会再了解一下这个村子。
戴着草帽是为了遮脸,背着背篓,是为了以后从空间里拿东西有个掩护。
是的,陶非有空间,而且空间特别大。空间里时间是静止的,只能装东西。她最近感觉,空间似乎有变化,她也没在意。
陶非前世是农民出身,父母双亡,作为长姐,十多岁的她带着弟弟妹妹们过日子。
苦过累过,酸甜苦辣都尝过,含辛茹苦,把弟妹们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她依旧单身,因为怕暴露空间。
空间是偶然机缘下得到的,在她又当爸又当妈的日子里,给了她极大的帮助。
后来日子好过了,又传言末世要来了。她把自己攒的钱,卖房的钱,还有弟妹们孝敬她的钱,都买成生活物资,囤在空间里。
想着如果末世来临,自己和弟妹们也不愁吃喝。
结果,末世没来,她带着空间穿越了。
随身背个背篓,再通过背篓从空间拿东西,就不显得突兀了。
在村里逛的时候,她就把书拿出来。
“小四小五,跟姐姐念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两个奶声奶气的声音随着响起:“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婶子大娘们打趣她:
“朵朵,又教弟弟念书啦。”
“你们家已经有个念书的了,再加上你们三个,你们家这是要出四个秀才呀。”
陶非甜甜地笑着,大声地和大家打招呼。“对呀,我要认很多很多的字,我还要教我哥哥和弟弟认字。我将来要做个厉害的女秀才。”
众人哈哈大笑,对这个开朗活泼的漂亮小姑娘都心存好感。
只是,唉,生在那样的家庭,不知是福是祸。
小说《家有奶娃:谁家闺女九岁事业有成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