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轩徐达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精选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由网络作家“两广总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看过很多古代言情,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这是“两广总督”写的,人物杨轩徐达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着别人。”“遵命!”看着小弟们皆是一脸凝重的回去查漏补缺去了,对此,胡惟庸很是满意。正当他拿起老朱赏赐的木如意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一个绿袍小官便闯了进来。“禀相国,太子有令。”“明日正午时分,皇驾进入京城奉天门。”“着列位臣工在城门接驾,无需出城迎候。”听到此话,胡惟庸愣了一下,旋即便察......
《文章精选胎穿:我在大明孤独长生》精彩片段
只听他开始对着众人开始叮嘱,这才是他召集小弟们的真正目的。
“听令吧!”
“第一,既然陛下不想让我们知道,那我们就得装作一无所知,谁也不准自作聪明,四处张扬,特别是对兵马调动等事,更不准妄加议论。”
“第二,尔等回归岗位之后,赶紧将这半年来所经手的奏章稿件全部清理一遍,不得留下任何违背朝廷律令的东西,就算有处理不掉的,自个儿也要想办法给它圆回去。”
“这第三嘛,你们自个儿查查自个儿,谁屁股有(屎),赶紧揩干净,别臭着别人。”
“遵命!”
看着小弟们皆是一脸凝重的回去查漏补缺去了,对此,胡惟庸很是满意。
正当他拿起老朱赏赐的木如意准备放松一下的时候,一个绿袍小官便闯了进来。
“禀相国,太子有令。”
“明日正午时分,皇驾进入京城奉天门。”
“着列位臣工在城门接驾,无需出城迎候。”
听到此话,胡惟庸愣了一下,旋即便察觉到一丝不对。
陛下回京为什么不告知自己,反而告诉了这么一个小官。
难道陛下此番秘密调兵回京,针对的并非是那些骄兵悍将,而是自己?
想到这里,胡惟庸瞳孔一缩,也顾不得自己的相国威仪,赶忙问起了眼前的小官。
“李进,陛下回京,为何不通知本相,却通知了你?”
“禀相国,在下不知道。”李进回答。
这番明显带有敷衍的话,被胡惟庸一眼看穿。
他意识到,老朱肯定给李进下达了封口令。
于是便开始旁敲侧击:“半年来,你是不是经常向黄山行宫递奏密折?”
“禀相国,在下不是经常,而是奉旨每日一折。”李进实诚的回答。
听到此话,胡惟庸的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他并没有在李进面前表现出什么,找了个借口将其打发了出去。
待屋子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胡惟庸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惶恐之意。
他瘫坐在太师椅上,久久失神。
也就是说,半年来,他的所作所为,老朱全都知道了。
意识到老朱此番回京,很可能是对付自己,胡惟庸不由有些庆幸自己刚刚已经给小弟们交代了下去。
只要没有证据,老朱就动不了自己。
……
次日,胡惟庸就像没事儿人一样带着文武百官在城门口接驾。
由此可见胡惟庸的心理素质有多强大。
一看到朱元璋的车驾,文武百官便连忙跪地叩首。
老朱带着朱标从车驾上下来,一眼就看见了位于百官之首的胡惟庸。
后者看到老朱,立马起身迎了上去。
“臣胡惟庸拜见陛下!”
尽管老朱心里恨不得立马将胡惟庸除之后快,但此刻,显然不是时候。
他隐藏住眼底深处的杀意,装出一副恩宠有加的架势,准备以此来迷惑胡惟庸,使其放下警惕。
正所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只见老朱亲切的将手搭在胡惟庸的肩膀上,夸奖道:
“惟庸啊,这半年来,真是辛苦你了。”
“臣奉旨秉政,唯有鞠躬尽瘁,万死不辞!”胡惟庸连忙表忠心。
“好啊,只不过你在朝廷上一直支撑着,而咱呢,却在黄山上纳凉。”
“这心里头,有点过意不去呀!”
老朱这话说得就像真的似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老朱真的过意不去。
而胡惟庸也不知是真蠢还是假蠢,听到老朱的话后,竟然松了口气,原本僵硬着的脸也放松了下来。
贾氏给徐达生了个闺女,取名为徐妙锦。
“恭喜老师,贺喜老师!”杨轩恭喜道。
想到又多了一个师妹,杨轩也替徐达开心。
“老师还真是老当益壮啊!”杨轩拍着马屁。
如今的徐达,马上就五十岁了,老来得女,徐达对这个小女儿,也是很宠的。
“哈哈~”徐达轻抚着胡须,脸上的笑容很浓郁。
接着,徐达又问起了杨轩和安庆公主的事。
“你和安庆公主的事,怎么样了?”
“你今年已经十八岁了,不能再拖下去了,若是成不了,为师就托人给你说亲。”
徐达着急啊,现在他的外孙都两岁了,弟子和长子还没成亲呢!
徐达打算过段时间就去问问老朱,若是对徐允恭的亲事没什么想法的话,那他就要开始给儿子找媳妇儿了。
“老师请放心,徒儿和公主的事,皇后娘娘已经默许了。”杨轩笑道。
徐达有些意外,旋即便是笑道:“既如此,那为师也不用担心了。”
“娘娘默许,那这事儿就八九不离十了。”
徐达很开心。
在皇家子女的婚事上,马皇后的意见非常重要。
“看来为师也不用再为你的婚事操心了。”
看着徐达这个样子,杨轩的心里也是非常感动,前世身为孤儿的他,没有人对他这么关心过。
直到穿越前,他也依然是孤身一人。
虽然对于成亲,他并不着急,但这个时代毕竟和后世不一样。
又跟着徐达闲聊了一会儿,杨轩便去看了看襁褓中的小师妹。
白白嫩嫩的皮肤,黑黢黢的眼睛,就像黑宝石一般,可爱的不得了。
……
武英殿。
“父皇,儿臣与李进等人已经详查三天了,但是除了一些枝节忽漏之外,没能发现重大隐情。”
朱标正和老朱做着汇报。
和杨轩想的一样,朱标没能找到胡惟庸的破绽。
老朱神色不变,又看向李进,后者恭敬回答:
“臣也调阅了各部院案底,凡胡惟庸所办之事,除擅发将士赏银以外,并无其他违法之处。”
老朱背着双手,原地踱步,听完李进的汇报后,才缓缓吐出几个字:“这样,更可怕!”
顿了顿,老朱继续道:“胡惟庸明明是擅权枉法,结党谋私,而你们却一点证据都查不出来。”
“这还不可怕吗?”
“这说明他们是盘根错节,已经结成了攻守同盟,那些不法之事啊,早被他们清理的干干净净了。”
说完这些,老朱对胡惟庸的杀意越发浓烈。
而一旁的朱标,也是有些震惊。
胡惟庸的势力,竟已经如此庞大了吗?
老朱知道,普通的手段,已经没办法快速扳倒胡惟庸了,他略一沉思,便道:“传旨,包括言官,御史,翰林院学士在内,各部院臣工皆可严查不法事端,准予风闻奏事,相互纠弹。”
此话一出,朱标便是脸色一变。
他深知,老朱的这道旨意一出,会给朝廷带来何等危害。
于是连忙劝谏:“父皇。”
“风闻奏事,相互纠弹。”
“乃天子万般无奈之时采用的下策,如此一来,定会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报上来的罪行,也很难辨真伪啊!”
对于朱标的这番话,老朱没有放在心上,他相当自信。
“真伪,由咱来辨。”
“下策用时,往往就是上策。”
他看着朱标,缓缓说道。
朱标知道,自己父皇已经下定决心了。
……
与此同时,杨轩正准备去夫子庙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
小师妹出生,他还没有准备礼物,今天才想起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