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溪顺势从口袋掏出那块上海牌手表,递向老爷子:“我们部门丁主任给了我一张手表票,爷爷,我就想着给您买块表,您戴上试试。”
老爷子一瞧,当场愣住,压根没想到大孙子竟会给他买表,眼眶瞬间泛红,差点落下泪来。可奶奶却伸手,一把将手表推回给孙子,赶忙说道:“辰溪啊,这手表你自个儿留着戴。你在钢铁厂当采购员,跑前跑后的,有块表看时间多方便。你爷爷他一天到晚在家,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要手表没啥用。”
“啊!对对对!爷爷用不着。”老爷子被奶奶这么一提醒,赶忙回过神来附和道。 他知道大孙子有这份心意就已经很满足了。想到他那混账儿子出去工作那么多年,连个手表都没给他买过,老爷子不禁有些感慨。
“奶奶你看,我也有。”李辰溪说着,把他那块手表也亮了出来,“我这块是委托商店买的,不用票。”
“爷爷,这块给您。”李辰溪将手表递到老爷子面前。老爷子瞧着大孙子自己也有一块,这才满脸笑意,欣然接过。手表戴在腕间,尺寸正合适。老爷子一眼瞅见表镜上有个指纹印,忙对着轻轻哈气,仔仔细细擦拭干净,而后目光就定在那转动的指针上,瞧个没够 。
“辰溪,饿不饿?奶奶给你做饭吃。”奶奶关切地问道。
“奶奶,你歇着,等我回来再弄。“往后啊,您二老就安心享清福,啥心都不用操!”李辰溪满脸笑意,温声哄着老太太。
老太太笑得见牙不见眼,很爱听这种话:“好!奶奶等着。”
说完,李辰溪出门了,朝大队长那儿走去。此时,大队长家里正热烈地讨论着。
身着中山装的男人一脸凝重,望向陈教授,问道:“陈教授,大规模打那种压水井,可行吗?”他心里清楚,当下国内多地正深陷干旱困境,旱情严峻。一旦今年国内粮食大幅减产,局面简直不敢想象,所以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压水井的性能,他刚才已经亲身体验过了,虽然出水量不算大,但出水效果确实令人满意,他觉得这值得推广。
此刻,他急需获取更具权威性、专业性的分析结论与判断依据,用来向领导进行详实汇报 。
正当陈教授准备开口时,李家庄的老支书突然往外面喊道:“辰溪,快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门外,落在了那个年轻人的身上陈教授身旁的年轻人心里泛起一阵酸意,满心不甘。
谁能想到压水井这么实用的东西,竟是出自眼前这人之手,更让人意外的是,听说他连大学门槛都没迈进过。
“老支书、大队长!”李辰溪迈着稳健的步伐,大大咧咧走进来,满脸热忱,高声跟众人打起招呼。
屋子中央,站着一位身着中山装的男子。他气定神闲,胸前口袋规规矩矩别着一支钢笔,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沉稳的气质,一看便知身份不凡 。
老支书笑得合不拢嘴,给李辰溪介绍起屋内的几个陌生面孔:“辰溪,我介绍一下,这位是从四九城下来的大领导,这位是陈玉良教授……”
李辰溪不卑不亢地与他们一一握手:“您好……”
“听闻小李同志在钢铁厂任职,如此年轻就大有作为,真是后生可畏!”老支书口中的大领导率先开口,态度亲和友善。
陈玉良教授面带微笑,赞同地点点头:“的确如此。能搞出压水井这样便利的取水装置,对缓解咱们农村的干旱状况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