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系学生的人脉,试图从侧面打听消息。
她的导师曾经与元感集团有过一些学术合作项目,但导师对元感集团的评价也颇为微妙,只说他们“技术实力雄厚,但行事风格过于追求效率,缺乏人文关怀”。
“看来他们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凌曦有些沮丧地说,“我们这样大海捞针,很难查到有用的东西。”
“别灰心,”孟瑶鼓励她,“至少我们知道,这家公司肯定有问题。
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
就在这时,凌曦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瑶瑶,你还记得简明给我的那张名片吗?”
凌曦说。
“记得啊,怎么了?”
“那张名片的设计很特别,质感也很好。
我怀疑,那里面可能不只是普通的纸张和油墨。”
凌曦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可以用学校实验室的一些设备,分析一下它的材质和构造,说不定能有什么发现。”
说干就干。
凌曦借用了学校物理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小心翼翼地对简明的那张名片进行扫描和分析。
果然,她在名片的夹层中,发现了一枚比米粒还要微小的芯片!
“这是……追踪器?
还是窃听器?”
孟瑶紧张地问。
“不像。”
凌曦仔细观察着芯片的结构,“它的构造更像是一个微型的身份识别和信息存储单元。
也许,这是他们内部人员用来通过某些特殊权限区域的‘钥匙’。”
这个发现让两人精神一振。
如果能破解这个芯片,或许就能找到进入元感集团更深层网络的突破口。
接下来的几天,凌曦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对这枚微型芯片的破解工作中。
她查阅了大量关于芯片加密和信息安全的资料,编写了专门的破解程序。
孟瑶则在一旁给她打气,并负责“后勤保障”,不让任何人打扰她。
过程异常艰难。
元感集团的加密技术非常先进,凌曦几次都差点放弃。
但一想到元感集团可能存在的巨大图谋,以及自己身上这份力量的责任,她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终于,在一个深夜,当凌曦输入最后一行代码并按下回车键后,电脑屏幕上弹出了一个进度条,几秒钟后,显示出“破解成功”的字样!
“成功了!”
凌曦和孟瑶激动地击掌相庆。
通过破解芯片,凌曦获得了一个低权限的访问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