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卫国市局刑侦支队办公室。
此时的办公室烟雾缭绕。
我挠了挠头,最后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蒂。
而桌上摊开的是刚刚从乡下传来的案情简报和现场照片。
死者,周桂兰,女,76岁。
独居,与孙子陈默相依为命。
死因:颈部锐器割伤,失血过多死亡。
死亡时间初步判断在昨晚。
现场没有明显打斗痕迹,门窗完好,初步判断可能为熟人作案。
而她的孙子,陈默,失踪了。
“赵队,这个陈默……”年轻的警员小李把一份旧案卷宗放在我面前,语气有些迟疑,“就是三年前那起杀父弑母案的嫌疑人。”
我伸手拿接过卷宗,指尖划过“陈默”两个字,眉头锁得更紧了。
三年前的案子,我还有印象。
当时我还是副支队长,案子由我当时的上级王队负责。
一对夫妇在家中被杀,现场同样没有强行闯入的痕迹,儿子陈默是第一发现人,但表现异常冷静,且据其弟弟林峰反映,案发前陈默与父母有过激烈争吵。
现场也提取到陈默的一些非关键性指纹。
虽然最终因为缺乏直接证据,没有批捕,但陈默背上重大嫌疑是板上钉钉的事。
嫌疑人的弟弟林峰继承了全部遗产,包括一家经营不错的公司。
现在,与陈默相依为命的奶奶,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手法死在家里,而陈默本人消失无踪。
“畏罪潜逃?”
小李试探性地问。
从表面证据来看,这几乎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一个背负杀害父母嫌疑的人,再次对唯一的亲人痛下杀手,然后逃之夭夭。
逻辑似乎很通顺。
“通知技术科,仔细比对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特别是凶器种类和伤口特征。
另外,立刻对陈默发布A级通缉令,全市乃至全省范围进行布控。”
我下达了命令,声音有些沙哑。
作为一名老刑警,我的职责就是依据证据和程序办事。
目前所有线索都指向陈默,追捕他是第一要务。
然而,在签发通缉令的那一刻,我心里却隐隐有一丝不安。
多年的刑侦直觉告诉我,这个案子或许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首先是动机。
三年前,陈默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前途光明,杀害父母对他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失去一切。
就算有争吵,升级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