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其他类型 > 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程弯弯赵大山 全集

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程弯弯赵大山 全集

朝云紫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赵大山在院子里劈柴。闻到兔子的肉香味,他的口水唰的一下流出来。趁没人注意,他赶紧擦了一把,转头就见老四的舌头伸出来,舔着空气里的香味,像只饿疯了的小狗。“好香……”赵四蛋不停地咽口水,根本就咽不完。他早上才喝了两碗粥,照理说不会饿肚子呀,为什么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叫个不停。他的脚步不受控制往灶房走,他看到锅子里在冒泡,兔子肉里加了萝卜,满满一大锅子,不停地有汤从锅子缺口的位置渗出来。程弯弯也是头疼,这口锅本来就不大,还破了个口子,等有机会她得从商城买一口新锅。她将锅盖盖上,拿鸡蛋在灶上磕破一个口子,打进碗里搅拌,准备做一个野蘑菇蛋汤。还有一大把长豆角,可以直接炒了吃,味道应该还不错。看到她这样,吴慧娘已经麻了,从昨天开始婆婆就不对劲,家...

主角:程弯弯赵大山   更新:2025-04-28 14: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程弯弯赵大山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程弯弯赵大山 全集》,由网络作家“朝云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赵大山在院子里劈柴。闻到兔子的肉香味,他的口水唰的一下流出来。趁没人注意,他赶紧擦了一把,转头就见老四的舌头伸出来,舔着空气里的香味,像只饿疯了的小狗。“好香……”赵四蛋不停地咽口水,根本就咽不完。他早上才喝了两碗粥,照理说不会饿肚子呀,为什么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叫个不停。他的脚步不受控制往灶房走,他看到锅子里在冒泡,兔子肉里加了萝卜,满满一大锅子,不停地有汤从锅子缺口的位置渗出来。程弯弯也是头疼,这口锅本来就不大,还破了个口子,等有机会她得从商城买一口新锅。她将锅盖盖上,拿鸡蛋在灶上磕破一个口子,打进碗里搅拌,准备做一个野蘑菇蛋汤。还有一大把长豆角,可以直接炒了吃,味道应该还不错。看到她这样,吴慧娘已经麻了,从昨天开始婆婆就不对劲,家...

《穿成恶婆婆,我被迫开启洗白模式程弯弯赵大山 全集》精彩片段


赵大山在院子里劈柴。

闻到兔子的肉香味,他的口水唰的一下流出来。

趁没人注意,他赶紧擦了一把,转头就见老四的舌头伸出来,舔着空气里的香味,像只饿疯了的小狗。

“好香……”

赵四蛋不停地咽口水,根本就咽不完。

他早上才喝了两碗粥,照理说不会饿肚子呀,为什么肚子一直咕噜咕噜叫个不停。

他的脚步不受控制往灶房走,他看到锅子里在冒泡,兔子肉里加了萝卜,满满一大锅子,不停地有汤从锅子缺口的位置渗出来。

程弯弯也是头疼,这口锅本来就不大,还破了个口子,等有机会她得从商城买一口新锅。

她将锅盖盖上,拿鸡蛋在灶上磕破一个口子,打进碗里搅拌,准备做一个野蘑菇蛋汤。

还有一大把长豆角,可以直接炒了吃,味道应该还不错。

看到她这样,吴慧娘已经麻了,从昨天开始婆婆就不对劲,家里无论有什么东西都得一餐吃完,就好像是不打算继续过日子了一样……

算了,家里有吃的就吃吧,吃完就安心了,免得婆婆又送去给程家人……

吴慧娘手脚麻利的帮忙。

程弯弯一扭头,就看到赵四蛋站在灶房门口,口水都流到衣服上了。

她失笑着揭开锅盖,顿时香气扑鼻,她夹了一块兔肉,笑着道:“四蛋,张嘴。”

赵四蛋呆呆的张开嘴巴。

程弯弯吹了吹,将兔肉塞进他嘴里。

“唔!”

赵四蛋睁大眼睛,天哪,太好吃了,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他恨不得把舌头也给吞下去。

程弯弯问他:“兔子肉好吃吗?”

赵四蛋又呆住了,这就是兔子肉吗,他是不是该吐出来……

他正想着,程弯弯又塞了一块兔肉进他嘴巴里:“去喊你二哥三哥回来吃饭吧。”

赵四蛋囫囵吞下去,真香……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兔子说一声对不起了……

他飞快跑出去找二哥三哥回来吃饭。

吴慧娘麻利的将一大锅兔子肉盛起来,然后在婆婆的指挥下做了一道蘑菇蛋汤,又清炒了一个长豆角,最后将粟米倒进锅子里焖着。

小小的木桌上,摆了三个菜,还有六碗粟米饭。

赵大山劈柴都不想劈了,嘴里不断的分泌出口水,眼珠子不停看向饭桌。

吴慧娘走出去给他擦汗,小声的道:“大山,这么吃真的能行吗……”

昨天晚上一顿就吃了那么多白米饭,今天又吃光了所有的粟米,兔子肉也全炖了,今天是吃饱了,可明天呢,吃啥子,真的喝西北风去吗?

赵大山用力劈开木柴:“娘这么安排肯定有道理,你听娘的就行了。”

吴慧娘不再多想,弯腰将劈好的柴捡起来放进灶房码整齐。

程弯弯坐在堂屋的凳子上,手里拿着一片大树叶扇风,这天气真的太热了,在灶房里折腾了一会儿,浑身上下都是汗,今晚说什么都得洗个澡。

刚坐一会,赵四蛋就蹬蹬蹬跑回来了:“娘,铁柱哥说看到二哥三哥去程家村了。”

程家村,就是原身娘家住的村子,离大河村不算远,一来一回大概一个时辰。

这俩小子,去程家村干什么!

程弯弯扔掉树叶就站起身:“大山,你跟我去一趟程家!”

昨天晚上老二老三就想去程家村讨债,她反对之后,以为这俩小子消停了,没想到竟然偷偷跑了过去。

程家村的人全部姓程,往上数三代都是一家人,怎么可能会容许两个姓赵的小子过去撒野。

程弯弯和赵大山连饭都没顾上吃,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就往程家村赶。

在原身的记忆中,程家村真的不远,原身隔三差五就会回一趟娘家,可程弯弯却觉得好远,她两条腿都走不动了,还没看到程家一片瓦。

古代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出行靠两条腿,走到怀疑人生。

等她有钱了,一定要买一辆马车。

想到这里,程弯弯苦笑不已,一会要买大棉被,一会要买锅子,一会要建房子,现在还想买马车,她想的倒是挺美,现实却很残酷……

不知走了多久,终于看到了一片村落。

程家村比大河村人口多,看起来也富裕一些,唯一的共同点是这个村也缺水,稻田里一片干涸。

程弯弯熟门熟路走到程家门口。

还没进去,她就看到了让自己目眦尽裂的一幕。

赵二狗和赵三牛竟然被绳子绑在院子的槐树上,太阳直射,没有喝水,两个孩子的嘴唇干裂都流血了,小脸苍白至极,仿佛下一秒就会晕厥过去。

“二狗!”

“三牛!”

赵大山愤怒的冲进去。

两人看到大哥过来,以为是来救自己的,一抬头,就见程弯弯沉着一张脸走进来,两人吓得脸色更白了。

很久很久之前有一次,娘在程家受了气,他们过来给娘出头,最后却被娘反过来狠狠揍了一顿。

总之,无论程家有多不好,娘都不许他们来找程家的麻烦。

可他们实在太气了,所以才偷偷过来,二十两银子要不回来没关系,怎么着也得让程家吃点亏……

可事情好像被他们搞砸了,娘会不会更向着程家……

赵二狗和赵三牛有气无力的靠着大槐树,嘴唇干裂,稍微动动嘴唇就疼得要命。

“大山娘,你来的正好!”程老太太一脸怒气的从屋子里走出来,“这两个赵家的小子太不是东西了!竟然来我们程家偷鸡,程家最后一只大母鸡被这俩狗东西拧断了脖子,这只鸡一天生一个蛋,一个月生三十个蛋,可以换几十个铜板,就这么没了……”

程弯弯看向被绑着的两个小子,这俩小子不敢看她,也就是说,程老太太这话是真的。

程老太太理直气壮:“这只鸡可是我们程家的大功臣,你大侄子能念书全靠这只鸡生蛋!我也不要多的,二两银子,现在就给我!”

听到这话,程弯弯都笑了。

这程家人也是有意思,昨天把原身打的头破血流,失血过多死了,今天又把原身俩儿子绑起来,现在竟然还有脸狮子大开口!

就算现在粮食紧缺,市面上的大母鸡也没卖到这么贵,二两银子可以买几十只鸡了。

还有,程昭能念书,靠的是她这个姑姑多年的补贴,跟这只母鸡有什么关系?

既然要算账,那就一笔一笔算清楚!


天色渐渐暗了。

月亮早就挂在了天空,清朗的月光照在院子里。

程弯弯坐在椅子上,淡声开口:“二狗,三牛,你们俩可有什么要说的?”

赵二狗低着头:“我们不该去程家村……”

话虽这么说,但他一点都不后悔,娘因为他和三牛,与程家彻底决裂。

以后,无论家里有什么好东西,娘都不会再送去程家,程家人也不可能再欺负到娘头上。

赵三牛也低下头:“娘,我错了……”

“你们确实错了。”程弯弯缓声道,“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前,在没有胜算之前,就不该这么鲁莽!二狗,你今年十六成人了,我知道你聪明,但只是一些小聪明,今天我和你大哥若是不去,你和三牛被绑在院子里一整夜,不吃不喝会去掉半条命!”

“还有三牛,你空有一身力气,做事从不动脑子。”她没好气的说道,“你力气再大,也才十四岁,十个你捆起来都未必是你大舅的对手,以后不许这么莽撞了。”

赵二狗和赵三牛都有些愣。

娘竟然没有怪他们去程家找麻烦,而是怪他们没有做好准备就去了。

娘这是……真的彻底对程家死心了吗?

程弯弯继续开口:“做错了事,必须受罚,就罚你们现在一人去挑两桶水回来。”

赵二狗抬头,眼睛里是错愕,以前娘惩罚他们,要么跪一夜,要么一天不吃饭,挑水本来就是该做的活儿,也能被当做惩罚吗?

赵三牛已经拎起了水桶:“我们这就去挑水!”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门。

程弯弯起身去灶房,让吴慧娘烧水:“今天都累了,不管是谁都必须洗澡。”

她在原身的记忆里搜寻了一遍,竟然记不起来上一次洗澡是什么时候,每天就洗个手洗个脸,身上天天大汗淋漓,离得近就能闻到臭味……她知道现在水资源很稀缺,但依然还是无法忍受臭烘烘的自己和家人……

到了晚上,大河村就渐渐安静下来。

劳作了一天的庄户人家已经准备休息了,排队打水的井口处一个人都没有,赵二狗和赵三牛一人挑了两桶水回来。

家里有一个大大的木盆,一直放着没怎么用,程弯弯将木盆拿出来,倒了点热水,再倒进去一点冷水,然后将赵四蛋抓过来:“自己洗,还是让我给你洗?”

赵四蛋脸都红了:“我、我自己洗……”

印象里,娘就没给他洗过澡,哦不,应该说,他从来没脱光了在家里洗澡,以前没有干旱的时候,都是脱光了在河里游个泳就算洗干净了……

这孩子身上脏兮兮的,一搓就有泥下来,光这么洗可不行。

程弯弯在商城里搜寻了许久,最终花三文钱买了一小块很不起眼的小香皂拿出来:“这是刚刚在你们大舅家里顺出来的,顶好的香皂,洗完澡后香喷喷。”

赵家人根本就没见过香皂,听都没听说过,赵四蛋拿着小小一块香皂都舍不得用。

程弯弯教他怎么用,他浑身涂满泡泡,在院子里高高兴兴搓起来。

赵二狗没好气的说道:“你能不能快点洗!”

赵四蛋无辜的眨眨眼睛:“娘说一定要洗干净,不然不能上床。”

赵二狗勾勾手指:“三牛,我们俩帮他洗!”

“二哥,三哥,不要……大哥快来救我!”赵四蛋连忙躲,“哈哈哈,别胳肢我,好痒……我洗完啦,不洗了不洗了!”

听着院子里传来的欢声笑语,程弯弯也笑了起来。

天色越来越黑,赵家人一个一个排队洗澡,院子里都是香皂的气味,每个人都白了许多。

这天晚上,程弯弯总算睡了个好觉。

天色蒙蒙亮,大河村就苏醒了。

程弯弯起来时,边上三个孩子还睡得跟小猪一样。

她轻手轻脚下床,吴慧娘已经在院子里忙碌了,正在洗昨天晚上一家人换下来的脏衣服。

赵大山扛起一把锄头,准备下地去锄草。

“大山,你跟我一起去镇上。”程弯弯转头叮嘱道,“慧娘,你就在家里收拾,别去山上。”

昨天去山上,吴慧娘差点摔一跤,她可不敢再让一个孕妇上山冒险。

吴慧娘忙道:“可是娘,不上山去哪挖野菜?”

地里田野间的野菜都被挖的差不多了,必须要往深山里走。

“小鹅菜也挺好吃的。”程弯弯开口,“你和四蛋在自家田地里多挖点小鹅菜回来,让老二老三上山找点蘑菇蕨菜啥的,我和大山中午之前回来。”

赵达的牛车在村头等着,一文钱就能坐一趟车。

程弯弯交了两文钱,和赵大山坐上去,牛车上还有村里其他人。

母子两人昨天晚上都洗了澡,看起来干干净净的,虽然衣服依旧破烂,但看着还是跟其他人有些不一样。

程弯弯面色白皙,显得额头上的伤更加醒目。

有平时和她不对付的妇人讥笑开口:“赵大嫂子这是去哪呢,咋不去程家村?”

全村人都知道赵大嫂子是个啥好东西都往娘家扒拉的,却被娘家人打破了头,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程弯弯的唇角拉开一抹弧度:“富贵婶跟你男人还真是一个性子呢,总喜欢问我要去哪,我去哪跟你们两口子有关系吗?”

富贵婶的眉毛立即倒竖起来:“你这话啥意思!”

程弯弯冷哼:“富贵婶有精力盯着别人,还不如多放点心思在自己男人身上。”

三言两语,让富贵婶差点炸毛。

她恨不得现在就跳下车,跑回去问问自家男人是不是跟程弯弯有一腿。

可看程弯弯一脸坦然的样子,又不太像偷情……那就是她男人纠缠程弯弯这个寡妇!

富贵婶气的心口都在疼,可又不愿在这么多人落面子,冷冷道:“都是一个村的,也就随口问问你去哪,好心当作驴肝肺……”

程弯弯闭目养神。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原身守寡分家之后,村里就有不少老男人前来找麻烦。

好在原身是个泼辣的,一个一个都骂走了,就剩这个赵富贵还纠缠着,隔三差五就摸过来,原身不胜其烦。

她在这里提一嘴,就是希望富贵婶盯紧自己丈夫,不然她怕自己控制不住,一砖头砸破赵富贵的脑门。


大河村壮年劳力大约四百余人,浩浩荡荡一群人扛着铁锹锄头等工具上山。

在距离水源三丈远的位置开始动工,路线早就规划好了,首先分出五十人负责砍树平地,有大树就砍掉,有大石头就想办法搬走,将规划的一条道清理的干干净净。

剩余的三百余人分成两组轮流挖沟渠,每两人合作负责一丈,慢慢往山脚下移动。

一个时辰轮换一次,让参与挖沟渠的人不至于累瘫。

而村里的妇人婆子们,则挑水桶上山打水,一次挑两桶回去,省着点用一天不成问题。

赵大山和赵二狗也在劳作的人群之中,那些妇人们经过赵二狗身边,不由驻足停下来说笑几句。

“二狗子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邋里邋遢,鼻涕流这么长,长大了咋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赵二狗:“……”

小时候邋遢的往事就别再提了好么,他不要面子的吗?

“二狗子,你今年十五还是十六,说媳妇儿了吗,要不要婶子给你做个媒?”

赵二狗:“……不、不用了。”

“二狗子,我娘家有个侄女今年十五,长得那叫一个俊俏,明儿我带她过来你们相看相看。”

“你娘家那侄女不行,太懒了,我家闺女勤快,二狗子,我家闺女你也认识,叫翠花,我让她现在就来一趟……”

赵二狗被妇人的热情给惊到了,他不就是在全村人面前说了一番话么,咋就这么受欢迎了?

他干巴巴的道:“我家里穷,娶了媳妇儿只能打地铺睡,怕委屈了人家姑娘,暂时不考虑这方面的事儿,多谢各位婶子惦记我……”

他这么一说,几位被冲昏头脑了的大婶终于想起来了,二狗子再聪明、再有出息也不行,谁让他的亲娘是赵程氏!虽说赵程氏跟以前瞧着不太一样了,但苛待儿媳的名声全村谁不知道,还是不把家里的侄女闺女嫁过去受苦了……

几位婶子提着水桶上山去打水,刚走出几步,突然就见前方的林子里,有几个人鬼鬼祟祟。

“那边几个好像是桂花村的人!”

“桂花村的人咋又来了,他们想干啥,是不是想抢咱大河村的水!”

“谁跑得快,快回去通知里正!”

山下,里正和程弯弯在村中间的大槐树下说话。

地上的沙土上,画了弯弯曲曲一条道,正是沟渠示意图,图四处都做了标记。

程弯弯拿着树枝在最上方画了一道:“这里做个活口,稻田里的水足够之后,用石头填上堵住沟渠,需要的时候,再把这块大石头搬开……”

里正频频点头:“就是不知道这条沟渠挖好之后,能用几年。”

程弯弯努力回忆着上辈子的见闻,缓声开口道:“泥土浸水之后会变得松软,日久天长,沟渠里都是泥土,这条沟渠自然就用不成了。是不是可以在沟渠里垫石头,边上的泥土就不会被冲刷掩埋沟渠……”

里正双眼一亮:“大山娘,你这个主意好,我这就上山走一趟。”

“先不急。”程弯弯忙道,“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把水引下来,沟渠里垫石头的事可以等冬季农闲的时候再安排人去做……”

“说的是说的是。”里正又坐下来,好奇问道,“大山娘,你咋懂这么多?”

程弯弯干巴巴的咳了咳:“我小时候是住在外婆家,我外公是种田的老把式,有一回下暴雨,我外公会挖沟把水引出去,我也是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

原身的亲娘程老太太是从另外一个镇子嫁到程家村,而她从程家村嫁到大河村,她嘴里的外公外婆也不知道都去世多少年了,中间转了这么多道,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可以推在外公外婆身上,丝毫不用担心会被人戳穿。

两人正说着,赵傻根飞快跑过来,喘着粗气道:“里正叔,不好了,桂花村的人又来了!”

里正眉头紧皱,随即冷笑一声:“这山头是大河村的,山上的水自然也是属于我们的,再一个,这座山离大河村更近,我们集合了四五百人才能动工,桂花村的里正这些年干了不少人嫌狗憎的事,村里人可不会心甘情愿上山挖沟干活。”

说是这么说,里正还是决定上山走一趟。

程弯弯回到家,吴慧娘做了许多野菜荞麦饼子放在桌上,野菜饼中间暗暗夹了半个鸡蛋。

她带上两张饼上山,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就看到两个儿子拿着农具吭哧吭哧在挖坑,累的满头大汗却连擦汗的时间都没有,看到她过来也没注意到。

程弯弯也不打扰他们,坐在边上等了一会儿,然后是换班,赵大山和赵二狗被换下来休息。

“娘,你咋来了!”赵大山擦了一把汗,“这会儿都没太阳了,咋还这么热?”

赵二狗看了一眼天色:“不知道今天晚上是继续干活,还是回去休息……”

他这声还没说完,边上几个四十岁的男人就大声道:

“当然是继续挖!”

“里正说两天半,那我们就连夜干活,最迟明天晚上就会挖到山脚下!”

“地里的稻子等不得了,能快点就快点,都别偷懒!”

里正背着手走过来:“连着干一天一夜可不行,别把人给累坏了,不过晚上没有太阳,干活舒服凉快一点,那今晚通宵干,明天上午大家好好休息,下午再过来继续……”

人群干活热情高涨,不一会儿就向下移动了好几丈远。

程弯弯拉着两个儿子在边上的大石头上坐下来,从篮子里拿出两块饼子递过去:“先吃饱肚子了再干活。”

野菜荞麦饼子味道其实不怎么样,但中间夹了鸡蛋,就等于是人间美味,赵大山和赵二狗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副十分享受的样子。

边上劳作的人看了,一个个羡慕的要命。

他们在这里干了大半天活儿,家里的老娘婆娘竟然都没送一口水过来!

都说赵大嫂子经常虐待儿子,瞧瞧,这像是虐待的样子吗,搞得他们都想去做赵大嫂子的儿子了!


程弯弯将一切尽收眼底。

她没说什么,任由春花和冬花一人端了两碗走,三房四个人手上都有一碗冰粉。

她端起两碗,一碗递到老太太手上,一碗递给了老头子。

还剩最后两碗,赵二媳妇文氏开口:“大旺二旺,你们两分一碗,夏花秋花你们两个吃一碗。”

程弯弯笑了笑,就这短短几分钟的功夫,她就看明白谁是好相处的,谁是心眼比较多的。

她开口道:“大旺,你跑得快,再拿几个碗去大伯娘家里盛几碗冰粉过来,要多少有多少。”

赵二旺连忙举手:“我也去,我也去!”

两个小子飞快的跑走了。

赵老头盯着碗里滑腻腻的东西,有些迟疑:“大山娘,你说这是冰、冰粉?”

赵老太太心里有些发憷:“老婆子我活了六十年见都没见过这东西,咋看着不像是能吃的东西?”

赵二大大咧咧的说道:“大嫂肯定不会拿不能吃的过来,吃一口不就知道了。”

他端起碗,一口气喝了一半,顿时目瞪口呆:“难怪叫冰粉,吃下去整个人都冰凉凉的,大嫂,这真的是用灯笼草做出来的吗,咋做的?”

赵三也赶紧喝了一口,囫囵就吞下去:“咋还有山楂的味道,这玩意太酸了,我以前都不碰的,放在这冰粉里竟然还挺好吃的……”

最小的冬花一口气喝完,抹了抹嘴巴:“大伯娘,好好喝,特别甜,我没喝够,还有吗?”

赵老太太一记冷眼瞪过去:“张口就要吃的,谁教你的规矩?这是你们大伯娘拿来卖钱的,一碗起码得要一文钱吧,再想吃,就给钱!”

程弯弯觉得这个老太太真可爱,无形之中就帮她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她笑眯眯的道:“这冰粉我打算卖两文钱一碗,娘,您觉得可行吗?”

孙氏倒吸一口凉气,这东西,卖两文钱一碗,疯了吧,两文钱拿去买个肉包子不香吗,现在肉包子涨价了,大概是要四文,两文钱能买一个馒头,为啥要买这不顶饱的点心?

不过她不会好心提醒的,让大嫂吃个闭门羹,一文钱都赚不到,看老太太还怎么偏心!

她笑着道:“我觉得两文钱便宜了,这东西是大河村、平安镇独一份,卖个三文钱不过分吧。”

程弯弯原本也是定价三文钱,不过因为天灾,许多人家里都没什么存钱,三文钱有点点贵,她担心无人问津。

两文一碗,不算太便宜,也能让人接受,她可以赚一笔。

她观察了一下,放红糖水的冰粉似乎更受欢迎,但喜欢酸口的也能接受放山楂,两种口味都行。

等大伙吃完后她才开口道:“先卖两文钱试试看,明早要去镇上,我就先回去忙活了。”

她拎着篮子回去时,赵大旺和赵二旺已经吃了两碗冰粉,两人摸着肚皮直叹气,实在是太舒服了。

这个夏天很热,使劲扇风都扇不走燥热,唯独这一会,他们从脚底板凉爽到了天灵盖。

程弯弯忍不住失笑:“这一大盆冰粉你们两个抬回去,让老赵家的人都吃个够。”

这一盆是白面淀粉凝固的,凝固时间长,且不够顺滑,卖相不太好,为了不浪费,就自家人消化吧。

赵大旺和赵二旺一个鲤鱼打挺,一跃而起,端起盆子就往外走,生怕大伯娘反悔。

两人端着一大盆冰粉回去,赵老太太都惊呆了:“你们两个臭小子,咋不把大伯娘的家搬回来,这可是你们大伯娘赚钱的营生,赶紧给我还回去!”

赵大旺连忙道:“是大伯娘让我们拿回来的,说今天随便吃,以后就没有了。”

老太太还没说什么,冬花就扑了过来,口水都差点流进盆子里。

“行了,一人再吃一碗。”老太太无奈开口,“剩下的冰镇放着,明天再吃,一天天的没个节制……”

老太太进了屋子,对赵老头子道:“老大媳妇做事越来越敞亮大方了,跟以前真不一样了。”

赵老头子抽着旱烟道:“以前她惦记着程家大侄子的提拔,跟程家闹翻了,可不就要懂事了吗,也不知道这冰粉能不能卖上价钱。”

赵老太太摇头:“我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没做过买卖,也教不了她啥子,让她自己慢慢摸索吧……”

程弯弯一直在算数。

半斤石花籽能出一大盆冰粉,称了一下能有二十斤,二十斤冰粉分切成小块,能装至少八十碗。

一碗冰粉两文钱,也就是说,这里还剩下的四斤多石花籽,她一共能赚1200文钱左右,折合下来就是一两二钱银子,再除去微薄的成本,至少净盈利一两银子。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农户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是二两银子,这还是风调雨顺的情况下。

而她若是将这些冰粉全都成功卖出去,都快赚到别人半年赚的钱了,这相当于是一笔巨款。

但前提是,冰粉能卖出去。

程弯弯让吴慧娘和赵大山再拿出半斤石花籽做冰粉,加上方才试做还没吃完的成品,一共能出差不多一百三十碗,明天就先拿这些去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

这一夜,程弯弯带着孩子们忙到了很晚。

而隔壁桂花村,也亮着火把一夜未眠。

今天下午,桂花村不少人偷摸摸去了大河村,亲眼看到一条沟渠从山上流下来,流进了干涸的稻田里,不少人都眼红。

经过里正的深思熟虑,决定效仿大河村,召集全村人也来挖沟渠。

这一决定,得到了桂花村所有人的全票通过。

然而,在确定挖沟人选时,出现了不小的争执。

“里正,我家的田距离大东山最近,照理说,我家是不是该少出一个劳动力?”

“里正,谁都知道我家男人力气大,一个人能比得上别人家两个,我们家就出他一个人吧!”

“都闭嘴!”里正气的胡子翘起来,“大东山是大河村的山头,距离我们桂花村更远,他们出四百多个劳动力,我们至少得出六百个,才能在三天之内把沟渠挖通,你们一个个的不想着出力,咋光惦记着偷懒……”

“可我们家的田隔得近,确实不需要多出力啊。”

“我家是隔得远,但都是同一个村的,不能这么计较吧。”

“隔得远就要多出人,没有大人就孩子顶上,反正我们家不能吃亏!”

“你特娘的是找打!!”

桂花村的人乱成一锅粥,一晚上过去了也没整出个章程来。


工地上一共三十六人,就有三十人买了冰粉。

剩余的六个人大概是家里真的穷,硬是忍着没凑过来。

程弯弯看了一眼桶里,起码还有七八十碗冰粉,在这里肯定是卖不出去了,还得换地方。

她思考着下一个地方去哪里。

赵大山和赵三牛激动的坐在边上数钱。

赵大山目瞪口呆:“一共是六十四文钱,娘啊,一天咋能赚这么多!”

赵三牛也是一脸不敢相信:“扛大包一天才二十文钱,卖冰粉可以赚六十四文,我们家要变财主了!”

程弯弯:“……”

这俩小子,能不能收起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她没好气的说道:“冰粉里加的红糖花了四十文钱,这些瓷碗勺子花了三十文钱,连成本都没赚回来,你们高兴个什么劲?”

赵大山和赵三牛的黑脸立马垮下来。

两人掰着手指头算到底还差多少才能叫赚钱,算来算去也算不明白。

程弯弯将东西收拾好:“先吃点东西,然后去下一个地方。”

赵大山和赵三牛挑起两担东西,跟着她一起走到街上。

早市虽然散了,但街上依然有许多买吃食的摊子,程弯弯在一家面馆摊子上坐下来。

赵三牛立马拽住了她:“娘,我吃包子就可以了……”

一个素包子两文钱,这里一碗面却要十文钱,他们卖出去五碗冰粉才能赚回来。

赵大山剧烈摇头:“娘,我们回去吃就是了,慧娘肯定已经做了很多好吃的……”

“让你们吃就吃!”程弯弯看着两个傻儿子有些发愁,“不吃饱怎么有力气干活,等会还要继续卖冰粉,卖完了再回去。”

赵大山和赵三牛只好坐下来。

老板很快就端了三碗面上来,那香味一飘过来,赵三牛的口水瞬间就流出来,滴在桌子上,他趁没人看到,赶紧用袖子擦干净。

程弯弯拿起筷子:“赶紧吃吧。”

赵大山和赵三牛埋头开始吃面,两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连面汤都喝的干干净净。

这场面,程弯弯不忍直视,她扭过头和面摊老板搭话:“嫂子,你知道咱们平安镇上有学堂吗?”

“咱们平安镇最大的学堂是德康学堂,一个老秀才开办的,不过老秀才年纪大了,有些不记事儿。”老板压低声音,“现在好多人都把自家的孩子送到隔壁河口镇去念书,河口镇是一个举人老爷牵头创办的,在那边念书才有出息呢。”

程弯弯隐隐约约记起来,程家最出息的孩子程昭似乎就在河口镇的学堂念书,叫什么南府书院。

她心中有了成算,又问道:“从这边去河口镇路程要多久?”

“不远,走路半个时辰就到了。”

程弯弯谢过老板,付了三十文面钱,然后带着两个儿子前往河口镇。

这会儿大中午的,镇子门口没有牛车,母子三人只能徒步走路去,走到午时末,才终于看到了河口镇的城墙。

只看一眼,程弯弯就感觉到,河口镇比平安镇经济发达一些,来来往往到处都是人,不远处一条大河在城边上,下沉的河道上有零星的船只,码头那边估计会更热闹。

平安镇早市过后就没什么人了,但河口镇却还是人流如织。

赵大山和赵三牛左看右看,两只眼睛都有些不够用了,第一次来河口镇,什么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很稀奇。

程弯弯带着儿子穿过街头,她习惯性的看了一眼粮店,河口镇的粮食也不便宜,粟米的价格竟然涨到了十文钱,而大白米和白面根本就没摆出来卖,估计是知道平头老百姓买不起。

她一扭头,就见粮店门口,一个妇人跪在地上,边上是一个面黄肌瘦的丫头,约莫四五岁的样子。

妇人的眼泪不断往下掉:“家里断粮了,再这样下去孩子一个个都会饿死,只能把这丫头送人,三百个铜钱就可以把她带走,求大家行行好……”

那四五岁的丫头哭的十分可怜,大大的眼睛看着围观的众人,眼中全是惊惶。

程弯弯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如果是她到了这个境地,她宁愿自己被饿死,都不可能卖掉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

三百文买一个丫头回去,一点都不贵,可这世上,不是只有这一个丫头被迫卖身换粮……

灾情继续加重,卖孩子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而且被卖掉的应该大多是女孩。

程弯弯收回目光,步履沉重的带着两个儿子继续朝前走。

这条街走到底,就到了河口镇赫赫有名的南府书院。

这个书院是官府和一个举人老爷联合创立的,请来的先生至少都是秀才出身,附近镇上优秀的孩子读到一定程度后,都会汇集在这里念书。

也就是说,在这里念书的人,要么有读书的天赋,要么家中不缺钱。

学堂门口也有一些小摊子,不过大多是卖笔墨纸砚的,还有卖书卖画的,充满了书香气息。

程弯弯的摊子一支起来,就有老板好心提醒道:“南府书院有食堂,这里的学生基本不会外出买这些吃食,大婶还是换个地方吧。”

“谢谢提醒。”程弯弯笑着道,“来都来了,试试吧。”

赵三牛已经借来了一张桌子,母子三人将试吃的冰粉呈一字摆开,刚忙活完,书院里就传来铃声。

铃声响起,门口的小摊贩立马站直了身体,一副神采奕奕准备迎客的模样。

不多时,学生们三五成群从书院里走出来。

他们穿着统一白蓝色的书院服装,看过去,一水的俊俏少年,甚是养眼。

程弯弯带着两个儿子吆喝起来。

“卖冰粉,清清凉凉的冰粉嘞!”

“免费试吃,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边上摆摊的几个老板顿时目瞪口呆。

这里是书院,读书写字的神圣之地,这妇人怎么不分场合嚷嚷起来?

他们这些卖笔墨纸砚的,讲究一个风雅,谁要是这么粗俗的叫卖,那些学生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

小贩们给程弯弯默默点了一根蜡,今天是他们第一次见这位大婶,应该也是最后一次。

然而!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竟然真的有三五个学生走过来了,径直停在了程弯弯的摊位面前。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