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现代都市 >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前文+后续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前文+后续

明月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奉天殿。“来人,把刘伯温和李善长找来。”朱元璋吩咐道。昨天马皇后夜晚没有再咳嗽发烧,朱元璋就放下心,跑到奉天殿拟内阁制和任期制的章程,如今雏形已经有了,还需要有人帮忙完善。“朱涛啊朱涛,你一句话出来,朕堂堂一个皇上,就得忙上一整天啊。”朱元璋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个时辰,李善长和刘伯温都到了。“上位!”“上位召我二人,有何事吩咐?”刘伯温还算淡然,自从开国,他就努力收敛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朱元璋亲自问策,他也一言不发。而李善长则不同,他本是右相,代表着淮西勋贵,处于朝廷权利漩涡中心,更何况胡惟庸这个左相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胡惟庸的死,让他始终心有疑虑,尤其是他现在接管了左相的权柄,每天都如履薄冰。朱元璋笑了笑:“胡惟庸去世,李卿你要接...

主角:朱涛朱标   更新:2025-03-24 14:1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涛朱标的现代都市小说《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明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奉天殿。“来人,把刘伯温和李善长找来。”朱元璋吩咐道。昨天马皇后夜晚没有再咳嗽发烧,朱元璋就放下心,跑到奉天殿拟内阁制和任期制的章程,如今雏形已经有了,还需要有人帮忙完善。“朱涛啊朱涛,你一句话出来,朕堂堂一个皇上,就得忙上一整天啊。”朱元璋笑自言自语道。过了一个时辰,李善长和刘伯温都到了。“上位!”“上位召我二人,有何事吩咐?”刘伯温还算淡然,自从开国,他就努力收敛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朱元璋亲自问策,他也一言不发。而李善长则不同,他本是右相,代表着淮西勋贵,处于朝廷权利漩涡中心,更何况胡惟庸这个左相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胡惟庸的死,让他始终心有疑虑,尤其是他现在接管了左相的权柄,每天都如履薄冰。朱元璋笑了笑:“胡惟庸去世,李卿你要接...

《苟在大明,直到亲爹身份曝光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奉天殿。

“来人,把刘伯温和李善长找来。”朱元璋吩咐道。

昨天马皇后夜晚没有再咳嗽发烧,朱元璋就放下心,跑到奉天殿拟内阁制和任期制的章程,如今雏形已经有了,还需要有人帮忙完善。

“朱涛啊朱涛,你一句话出来,朕堂堂一个皇上,就得忙上一整天啊。”朱元璋笑自言自语道。

过了一个时辰,李善长和刘伯温都到了。

“上位!”

“上位召我二人,有何事吩咐?”

刘伯温还算淡然,自从开国,他就努力收敛自己的存在感,哪怕朱元璋亲自问策,他也一言不发。

而李善长则不同,他本是右相,代表着淮西勋贵,处于朝廷权利漩涡中心,更何况胡惟庸这个左相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胡惟庸的死,让他始终心有疑虑,尤其是他现在接管了左相的权柄,每天都如履薄冰。

朱元璋笑了笑:“胡惟庸去世,李卿你要接受他的公务,辛苦了。”

“为国效力,不敢称辛苦!”李善长赶紧说道。

不知怎的,他总有一种预感,今天朱元璋把他叫来,恐怕有大事发生。

果然,朱元璋说道:“大明开国十余年,事务繁杂,百废待兴,朕始终觉得这么多大事都交由宰相一人处理,过于严苛,胡卿死后,咱更是愧疚啊,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朕才累死的。”

刘伯温的眼里猛的闪过一道精光,他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朱元璋。

李善长担惊受怕,没有听出弦外之音,但是他却懂了朱元璋的意思。

“朕,准备撤销宰相之位,让更多的人担起担子,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

噗通。

李善长一下子跪在地上:“臣年老愚钝,自知无力辅佐陛下,请乞骸骨!”

他还以为朱元璋是找个借口要对他下手。

虽然家里还有一枚免死金牌,但是真正的聪明人,谁把这东西当回事儿?

刘伯温却看了一眼李善长,陷入沉思,他不觉得这是朱元璋为了要动李善长找的借口,因为他早就发现朱元璋对丞相之位有所顾忌。

“李卿你这是作甚,咱还需要你主持朝政呢。”朱元璋上前把李善长拉了起来:“咱只是觉得光靠一个宰相办公,实在忙不过来,不如裁撤了宰相,换上其他官职。”

“兹事体大,陛下,这事还是您亲自做主比较好!”刘伯温拱手说道。

这趟浑水,他这个明哲保身的人可不敢掺合。

李善长看见刘伯温表态,也明白过来,赶紧附和道:“臣也觉得该由陛下圣心独裁,臣绝无二话!”

朱元璋叹了口气,李善长也就罢了,本来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好的建议,但是他是真的希望刘伯温可以别这么置身事外,能帮他多出谋划策。

罢了。

反正我已经有朱涛了,你刘伯温不是不喜欢当出头鸟吗,那就打打下手吧,也不算辱没了你那份官俸。

“你们看看吧!”朱元璋从案上拿起草拟的内阁制文书。

李善长接过,大致扫了一眼,顿时瞠目结舌。

刘伯温见他这个样子,赶紧也拿过文书,越看眼前越是明亮:“大才!此乃大才!这内阁制还有任期制,是何人所提?”

“莫不是,陛下请东山书院的大儒出山了?”

刘伯温不认为朝堂之上有谁能提出这种制度吗,先不说本身内阁任期制度就和文官的利益相悖,而且也没有人能有这样的才华和眼光,就算是朱元璋都不行!

“东山书院?咱可没那兴趣去吃这些腐儒的闭门羹。”朱元璋撇了撇嘴,随机语气有些骄傲起来:“提出者制度的人,是咱的儿子!”

“太子殿下?”刘伯温愣了愣:“这绝无可能!”

他太了解朱标了,朱标虽然也是能令百官文武信服之人,但靠的并非这等收拢权利的才华,而是真真正正的仁道。

相反,这份内阁任期制,则是赤裸裸的王道,给你规则,明摆着告诉你我要收敛天下大权,有着与太子完全不相符的霸气。

“不是太子。”朱元璋笑了笑。

太子现在,应该在种地。

“燕王?”刘伯温喃喃道:“也不像啊。”

刘伯温看得出朱棣有帝王之资,但是也不觉得这是他能想出来的东西。

“诚意伯,你说说看,这制度如何,想出这制度的人又如何?”

“这制度,足以让朝堂改天换日。至于这人……”刘伯温想了想,叹息着说道:“经国之才,臣不如!只是不知道是哪里的高人,臣只愿有幸一见!”

“哈哈哈哈,刘伯温啊刘伯温,你也有被人压着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大笑起来:“这内阁任期制度,出自咱刚认的儿子,不过是个未及冠的少年郎!”

刘伯温自从开国,就一直明哲保身,一副高高在上的方外之人的样子,就连朱元璋的面子都不给。

朱元璋早就觉得憋屈了,偏偏还要依仗刘伯温,而且人家功劳太大,又不惹事,所以总是让朱元璋有一种无力感。

但是现在,自己认的儿子能让刘伯温都震惊了,保持不了木头人的样子,属实帮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刘伯温和李善长倒吸一口凉气,两人都以为这至少是出自一个老道之人,至少也要对朝局势力还有帝王心思了若指掌,才能设计出这样的制度。

却不成想,只是一个少年?

这得是个什么妖孽?就算是诸葛孔明在年少时,也不及这个人吧?

“恭喜陛下!”刘伯温拱手:“得此天才,朝堂无忧矣!”

何止朝堂无忧,刘伯温心里想到,如今还未及冠的少年,怕是朱元璋驾崩,甚至朱标继位驾崩后,都能继续辅佐新帝。

皇上这下,是找了一个惊才绝艳的三朝老臣啊!

“臣恭喜陛下得此麒麟儿,以后朝堂上,要更有生机了!”李善长也赶紧拍马屁道。

然而,听了刘伯温还有李善长的话,朱元璋的脸色却古怪了起来。

“恭喜个屁!”朱元璋忍不住爆粗口:“咱这个孽子,他不肯当官儿啊!”


“你朝堂上的事还得让人家孩子给出主意呢,就别瞎操心了哈。”

“唉,逆子啊!”

朱涛这边,一顿烤肉吃得宾主皆欢,沈婉儿道别离开后,朱涛坐在亭子里,望着湖面发呆。

“少爷,吃点水果吧。”老唐笑呵呵地端着水果过来:“人家沈姑娘才刚走没一会儿,您就犯相思病了?”

“扯淡!”朱涛瞪了他一眼:“本少爷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么会随随便便被一个刁蛮丫头迷住。我只是在思考罢了。”

只不过,沈婉儿这个女孩,有一种这个年代的大家闺秀所缺少的东西,朱涛觉得她身上有一种活力,虽然鲁莽,但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或多或少,也是在朱涛的心里留下了一点涟漪。

但是他又不是没见过女人,怎么可能真的为一个少女失魂落魄。

他只是在想,等到明年开春儿,是不是可以在这里修建一个水上乐园,,旅游业,也能赚不少钱,更能带动村子里的经济。

“呵呵,少爷您继续思考,咱先去喂马了。”老唐乐呵呵地走了,他想起了刚遇见少爷的时候。

少爷刚遭遇匪徒劫掠,只剩下孤身一人,而他刚从战场逃下来,母亲重病,却没有人敢跟他这个逃兵有牵连,是少爷给了他钱买药,又亲自帮他母亲治病

之后,他就把命卖给了少爷。

来京城这几年,刚开始家里就少爷一个人,后来买了丫鬟仆役,加起来也就几个人,老爷只有书信发过来,这些年,朱家宅子其实多少有些冷清。

所以,老唐偶尔会看见朱涛一个人望着村外灯火的身影。

那身影,非常孤独。

现在好了,老爷回来了,少爷也像是有动心的姑娘了,再过一段时间,朱家,或许会越来越热闹的。

……

过了几天,宋濂三人终于推开内阁办公宫殿的大门,三位首辅,全是一脸精力不济的样子,内阁官员还没配齐,而且如此重要的国策也不可能让其他人插手,所以他们三个硬是事无巨细,亲手处理,这才将三条国策制定完成。

少年几句话,让他们三个忙了五天时间。

“百世啊,我怎么觉得,那个少年才是真的首辅,咱们三个就只是给他打下手的?”宋濂心情复杂地说道。

“别抱怨了景濂,你要是有这能耐,我们也给你打下手。”李善长说完,快步往外走去:“走吧,赶紧给上位汇报去!”

三人很快找到朱元璋,呈上拟定的国策。

“好!”朱元璋一拍御案:“有了这三个国策,十年大明可得富强!”

只不过,朱元璋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七天的时间里,清点土地的第一步,就在官员和读书人群体里遇见了挫折。

拍下去清点土地的公务员,被一个官员的家奴打断了腿,虽然官员立马处死了家奴,并上奏折请罪,但明眼人都知道,幕后主使分明就是他。

更让朱元璋生气的是,还有一大批朝臣给他求情!

这是在求情吗,这分明是在逼宫!

奉天殿,太子、内阁大臣和几个勋贵齐齐站在玉阶下面。

“这帮混蛋!”朱元璋恼怒地把奏折摔在地上:“朝廷给他们功名官职,他们竟然敢阻挠我大明国策!”

“朕要杀了他!剥皮充草!”

看着暴跳如雷的朱元璋,刘伯温三人都不敢说什么。

他们三个倒是做了表率,不打折扣地清点土地,但是底下的官员他们可管不了。人心隔肚皮,人家跟你阳奉阴违,你也没有办法。


听到朱涛的话,朱元璋一拍大腿,瞪大了眼睛:“这一条计策,能推动三条国策?”

胡惟庸像是见了鬼一样地看着朱涛。

这么一条离经叛道的方法,竟然能产生这么复杂的影响,这是人能想出来的办法?

胡惟庸终于知道,这个少年为什么简单一句话,就能让本已经动了杀心的朱元璋改变主意了。

马皇后摸了摸朱涛的头:“涛儿果然聪颖无双,若是你能进入朝堂为官,想来大明一定能尽快强盛起来。”

“不会的,我就能出个主意,就算皇帝肯采纳,那也需要有人尽力去执行才可以,不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进了朝堂,反而每日蝇营狗苟。”朱涛谦虚道。

朱标目光复杂,你的计策,父皇还有诚意伯他们,可是完全在全力执行啊,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

“唉,这个逆子,怎么就不肯入朝为官呢?”一提起这个,朱元璋顿时觉得桌上的菜都不好吃了。

“对了涛儿,你觉得如今朝里,谁最适合去做这个官商的带头人?”朱元璋又问道,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能安排谁去。

胡惟庸一听这个问题,立马有些额头冒汗。

“胡惟庸呗。”朱涛果然点了胡惟庸的名字。

“竟然是他?”朱元璋大为惊讶:“你不是说这个人只会蝇营狗苟,与国无益吗?”

朱涛点头:“对啊,但是做生意就是需要这种长袖善舞的人,而且只要皇上对他动手的时候留他一命,就抓住了他的把柄,这样的工具人,最适合去商界开疆拓土。”

胡惟庸听得想叹气,他都不知道朱涛这是在夸自己,还是在贬低自己。

当官儿与国无用,竟然要靠商贾之术才能算是为国效力,胡惟庸觉得自己有些悲哀。

“当然了,皇上多半不敢再用胡惟庸,而且光靠他一个,分量不够。”

“我想想哈,对了,燕王朱棣也行,省得他回头造反。”

“造反?”马皇后吓了一跳,胡惟庸也瞪大了眼睛,他们可没听说过朱棣有什么不轨的地方。

“涛儿,这话可不好乱说!”马皇后抓住朱涛的手,虽然朱棣不是她的儿子,但是他也不希望这孩子走上歧路。

然而,朱元璋和朱标都沉默了下来,若不是有朱涛在,朱棣造反恐怕已经成为了定局了。

这就是为什么这父子最信任朱涛的原因。

因为这个少年,可以看破定局,也可以打破定局!

“伯母,不用担心。”朱标和马皇后解释了对朱棣造反的推测

马皇后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她这才知道原来朱标差点就短命,朱棣借机造反的事。

胡惟庸则是一脸惊骇,这个少年,竟然改变了大明的趋势!

这等人物,已经不是一句妖孽能形容的了。

“对了。”朱元璋忽然想起来:“涛儿你有没有看上的姑娘?我跟你娘去提亲,就算是王公贵族,也得卖个面子!”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涛一惊:“爹,是不是老唐跟你说什么了?”

朱元璋愣了一下,原来还真有喜欢的姑娘了,难怪老唐今天喜气洋洋的,说话也支支吾吾。

“你这孩子,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跟娘说,娘去给你提亲!”马皇后慈祥的说道。

朱涛有些腼腆:“其实也不算喜欢,就是遇上一个叫沈婉儿,字灵玉的丫头,感觉还挺有趣的。而且也不知道是哪的人。”

“以后还能不能再见还不一定了呢。”


“公务员?”

“那是什么?”

朱涛喝了口酒,有些怅然,前世的他,也当过公务员啊!

“公务员就是国家养着的一群办公人员,差不多就是胥吏,但是公务员有晋升渠道,同时福利保障要好,这样避免他们走上歪路!”

朱涛想起前世当公务员的时候,工资不算高,但就算是一些月薪上万的人也要羡慕他,一来是上升渠道和稳定性,二来就是福利待遇是真的好。

“这些贫家子一旦落榜,浪费的是三口人十年的供养,所以必定自责失望。”

“而这个时候,给他们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虽然不是官,却有晋升渠道,同时福利待遇远超其他行业,这样他们一定会答应。”

朱元璋三人尝试带入了一下贫民之家的读书人,落榜之后无颜面见父母亲人,家里也供不起他下一个十年,正想着在哪结束自己的生命,忽然得知朝廷用人,自己有机会被录用。

好家伙,简直就是给了一条活路啊!

反而是那些上榜的学子,未必可用。

摊丁入亩若要实行,必定是要死人的,若不是走投无路,把这个机会当作救命稻草的人,恐怕不会尽全力去落实。

毕竟有了功名,他们就和那些地主士绅是一个利益集体的人了,哪有人会背叛自己的阶级的,尤其是食利阶层的人。

“当然了,这批人必须有权力,有福利,也必须有惩罚措施。”

“但凡敢违规的,一律死刑!”

朱涛声音有些冷:“胥吏之治,才是支撑大明朝堂的柱子,尤其是在清点土地这方面!”

嘶!

刘伯温和朱标都有些惊讶,这朱涛忽然冒出杀气的样子,还真有点儿像朱元璋啊!

“其实吧,这个政策最重要的,是商路!”朱涛继续说道:“商业好了,才能推动土地政策的改革。”

朱元璋皱了下眉头,古代一直重农抑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商业能影响农业这个国之根本的。

“你以为那些士绅地主不会耍其他的心眼儿吗?还有就算是死刑,也没法遏制每一个人的贪欲,终究会出问题的。”朱涛说道。

“虽然对整体而言,就算出了一点纰漏也没什么影响,但是这一点纰漏,可能就会导致一户农家的悲剧。”

“所以,只有商路畅通,让土地变得没那么值钱,才能从本质上让农民都有自己的地,才能让粮食不愁!”

“而且,商业繁茂,只要税务跟上,恐怕商税这一项就能让大明吃饱,到时候免了农税都问题不大!”

朱元璋三人惊异不定,发展商业,有这么好?

“但是一旦放开对商业的限制,恐怕会养出一大批蛀虫。”

“爹,您可是行商,竟然都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的吗?”朱涛诧异地看了一眼朱元璋,没想到自己老爹格局还挺大的。

“发展商业,遏制商户,让商户变多,让钱变多,让大商人变少,这就行了,反正现在是封建时代,做到这个还挺容易的。”朱涛轻松给出了方针。

这个时代,还是有一点优越性的。

但很快,朱涛往椅子里一瘫:“算了,说这些又有什么用,没想到还是改不了妄议国事的毛病啊。”

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个键政爱好者,天天拿着没多少的工资,反而敢到处指点国际风云,穿越来之后竟然还有这个毛病。

“爹,刘先生,堂哥,我先去睡觉了!”刚才说的太兴奋,现在酒意上涌,朱涛困得不行,直接告辞去睡觉了。


“老爷,少爷好像有千里眼了。”老唐说道:“马车刚到村口,少爷就说您到了。”

朱元璋诧异的看了老唐一眼,村口离这这么远,涛儿上哪能看见自己去?

“爹,娘!”朱涛拎着望远镜出来迎接了。

“涛儿,你这是什么东西?”朱元璋好奇地看着朱涛手里的管子。

“这个啊,叫望远镜,您试试看。”朱涛递给朱元璋,朱元璋好奇地拿起来,按朱涛交的办法,眼睛对准镜子一看。

“怎么回事?”

只听朱元璋惊呼一声,不小心把望远镜甩了出来,好在老唐身手好,一把就接住了。

我怎么看着,像是要撞在墙上一般?”朱元璋心有余悸。

朱涛拿过望远镜:“爹,您小心点,这东西宝贝着呢。喏,您别看院儿里,朝外面那棵树看。”

朱元璋又试了试,整个人都愣住了,只见大概五百米外的那棵树,用这镜子看,仿佛伸手便可以触摸一般。

“还挺好玩儿,不过涛儿,这奇技淫巧,你……”朱元璋放下望远镜,正准备劝朱涛把心思放在正道上,却忽然顿住了。

“您猜到了?”朱涛看着朱元璋的反应,笑着问道。

“这东西,若是用于军事……”朱元璋激动地有些发抖。

朱涛却无语了,他本想说带着望远镜,行商能安全很多。

却不想,老爹第一反应是军事,虽说这东西确实是军事利器,但是你一个行商,格局总放这么大干嘛?

“这东西若用于军事,敌军踪迹,我军尽可以悉数掌握啊!”朱元璋兴奋地说。

这简直就是神器啊!

“涛儿,你从哪弄来的这个宝贝?”

“遇上行商,买的,这东西叫望远镜,就这一个了,不过我能做。”

对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言,就是烧玻璃废点事,反而金属管和设计是最容易的。

以现在的条件,朱涛只能生产最普通的玻璃,而系统签到出的这个望远镜,用的可是专业的光学玻璃。

“什么,你能做?”朱元璋惊呼一声,他发现自己认的这个宝贝儿子,越来越能给他惊喜了。

之前还只是在文治上面给自己排忧解难,现在就连军事上,也能帮上大忙啊!

“涛儿,多久能炼制出来一个望远镜,为父给你提供场地,尽管放开了做!”

“这个宝贝,简直可以令军士如虎添翼啊!”

朱元璋激动地脸色发红,他正准备北伐的事,没想到朱涛就给他带来了这个宝贝。真是瞌睡来了就有枕头!

一想到每个将军都带上这么一个望远镜,那北元余孽还有什么好怕的?朱元璋顿时豪气冲天。

朱元璋在和北元余孽打仗的时候最担心的是什么?正是他们的骑兵。

虽然北元余孽如今不过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势力,但是只要骑兵还在,朱元璋想要打掉他们,就必须流血。

大明的士兵一个个身经百战,但是骑兵的数量不多,一旦打起来,太吃亏了,只能靠人命去堆。

虽说靠军阵之法可以对抗骑兵,但是敌人哪会给你排兵布阵的机会?

尤其是北元骑兵太喜欢劫掠战咯,往往趁着大明的士卒行军休息的时候,依仗着高度的机动能力,直接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古代的时候,人们打仗还是讲究礼法的,甚至那个时候有一种东西叫免战牌,只要你挂上去,敌军就真的会等你。

直到孙子出现,战场上彻底礼崩乐坏,讲究规矩的将军全死了,只剩下一帮兵不厌诈的选手。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