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

金蟾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翌日,谢书淮起身后,到灶房一看,忙碌的不是崔氏,却是林玉禾。看他穿的依然是往日的粗布长衫,心中纳闷。李云萝不是给他送了那么多新衣,为何不穿。谢书淮有些意外,问道:“娘呢?”“娘说,她人有些不舒服。”谢书淮向来孝顺,在崔氏门口询问一番,知道她无大碍才回灶房用早食。林玉禾熬了黍米粥,做了油饼。这油饼还是吴氏带来的,用井水冰着才没坏。谢书淮喝了米粥,吃了一个油饼,起身就走。林玉禾却唤住了他,“午食我们会给你送来,既然去了书院,就静下心来,好好进学。”而后,也不等谢书淮拒绝,回了西屋。崔氏和运姐儿起来时,早食已盖在案板上。崔氏心中欣慰,又担心林玉禾的身子。“玉禾,今日我吃完药就没事了。”“日后,书淮的早食,还是我起来做。”“你好好歇着。”“...

主角:林玉禾谢书淮   更新:2025-02-16 11:5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林玉禾谢书淮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由网络作家“金蟾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翌日,谢书淮起身后,到灶房一看,忙碌的不是崔氏,却是林玉禾。看他穿的依然是往日的粗布长衫,心中纳闷。李云萝不是给他送了那么多新衣,为何不穿。谢书淮有些意外,问道:“娘呢?”“娘说,她人有些不舒服。”谢书淮向来孝顺,在崔氏门口询问一番,知道她无大碍才回灶房用早食。林玉禾熬了黍米粥,做了油饼。这油饼还是吴氏带来的,用井水冰着才没坏。谢书淮喝了米粥,吃了一个油饼,起身就走。林玉禾却唤住了他,“午食我们会给你送来,既然去了书院,就静下心来,好好进学。”而后,也不等谢书淮拒绝,回了西屋。崔氏和运姐儿起来时,早食已盖在案板上。崔氏心中欣慰,又担心林玉禾的身子。“玉禾,今日我吃完药就没事了。”“日后,书淮的早食,还是我起来做。”“你好好歇着。”“...

《重生后,我把前夫哄进怀林玉禾谢书淮》精彩片段


翌日,谢书淮起身后,到灶房一看,忙碌的不是崔氏,却是林玉禾。

看他穿的依然是往日的粗布长衫,心中纳闷。

李云萝不是给他送了那么多新衣,为何不穿。

谢书淮有些意外,问道:“娘呢?”

“娘说,她人有些不舒服。”

谢书淮向来孝顺,在崔氏门口询问一番,知道她无大碍才回灶房用早食。

林玉禾熬了黍米粥,做了油饼。

这油饼还是吴氏带来的,用井水冰着才没坏。

谢书淮喝了米粥,吃了一个油饼,起身就走。

林玉禾却唤住了他,“午食我们会给你送来,既然去了书院,就静下心来,好好进学。”

而后,也不等谢书淮拒绝,回了西屋。

崔氏和运姐儿起来时,早食已盖在案板上。

崔氏心中欣慰,又担心林玉禾的身子。

“玉禾,今日我吃完药就没事了。”

“日后,书淮的早食,还是我起来做。”

“你好好歇着。”

“娘,我无事。季大夫说了,只要不磕碰就没事。”

“稍后,你不咳了帮我打些杏果,我和运儿去摘些野果,我想做果露。”

“趁着给相公送饭食时,背到书院外去买。”

上次卖凉茶还剩下不少竹碗,不愁没器具装。

“挣的银子,也能多买些肉食,给相公补补身子。”

崔氏笑得合不拢嘴,隐隐又觉得不妥,“那书院的人会不会赶人。”

林玉禾倒不担心,“赶不赶人试试就知道了。”

“书院不能卖,我就去市集。”

听到又能去山里摘野果子,运姐儿高兴蹦跳起来。

她最爱往山里跑了,这几日可把她闷坏了。

运姐儿两口就吃完油饼,提起篮子就走。

林玉禾想起早上,谢书淮依然是一身旧衣,好奇地问道:“娘,李姑娘不是给你们送了夏日的新衣吗?”

“相公为何还穿往日的长衫?”

想起此事,崔氏就是一肚子火,“淮儿全都没要,只留了运儿一身新裙。”

“也不知,他是咋想的,反正日后是一家……”

看到林玉禾还在,崔氏忙住了口。

几人分工合作。

林玉禾同运姐儿摘了满满一篮子香甜可口的野果。

崔氏把屋后的杏子也打落了大半。

果露做法简单,把这些野果洗净后捣碎,用白布过滤掉果渣。

用水熬煮开即可。

林玉禾备食材时,崔氏就开始煮饭。

她切了腊肉炒了大碗青瓜,又煮了荠菜汤。

把谢书淮的那份饭菜装进陶钵。

再洗净锅灶,林玉禾就能熬果露了。

她打开箱子拿竹碗时,不小心带起一点江米干粉。

江米粉不多,若是想吃汤圆则还要重新磨。

她便捏着小汤圆,放到了果露里。

最后又放了点糖霜。

果渣也不能浪费,林玉禾倒进金窝。

前几日,她又卖了两只母鸡。

如今家中四人,都有鸡蛋吃。

三人用过午食,把熬好的果露放凉了不少,才装到木桶盖上木盖。

运姐儿一口气喝了两碗。

崔氏不敢让林玉禾背重物,送到书院门口。

云香书院离红叶村不远,一炷香的时间就到了。

书院侧门口陆陆续续都有进进出出的人。

崔氏放下木桶,林玉禾则在侧门口支起了卖果露的摊子。

起初她还担心没人买,或者被人驱赶。

不想崔氏送饭还没出来,一伙童生班的孩子们就围拢过来。

一看卖相好,又能解渴纷纷递过铜钱要买。

片刻后,不少年纪稍大地闻着味儿也来了,围到林玉禾的木桶前直嚷着来一碗。

等崔氏出来,林玉禾的鲜果露已卖了大半桶。

林玉禾不想让人认出崔氏来,便让她先回去。

崔氏犹豫片刻,把运姐儿留下了。

李家铺子。

生意一如既往的兴隆,绣娘们个个夸赞李云萝心灵手巧。

李云萝却一脸心事重重,兴致不高,交待两句后就离开了。

马车上冬月也不敢作声。

她们姑娘自大病一场后,变得聪慧了许多,什么都会。

可相应的性子也变了不少,在旁人眼里,她温柔善良。

只有她和月容苑的几个丫头知道,如今的姑娘不好伺候,她极易发怒。

李云萝不高兴,也只因为,谢书淮连连婉拒她送的东西。

让她爆棚的自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直到马夫问李云萝去何处时,她才开口说话。

“回李府。”

冬月又想起,她在玉楼为谢书淮定的玉冠。

适当提醒,“姑娘,玉楼的伙计昨日来口信说,玉冠好了。”

李云萝愤怒道:“拿了又能怎样,谢书淮又不要,先放着。”

主子开了口,做奴婢的自当配合。

还不能说废话,冬月绞尽脑汁想着法子为李云萝分忧。

“姑娘,奴婢觉得东西你可以不送,人却要多到他面前走动走动。”

“这样就能慢慢入谢公子的心了。”

“姑娘样样都好,在许阳县只怕还没哪个男子不喜欢姑娘。”

“读书人好面子,姑娘你东西送勤了,他反而不愿收。”

李云萝觉得有几分道理。

自己每次去不是送美食,就是送用物。

而且送荷包这样的信物,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当时,她只是为了气林玉禾,不想谢书淮不收,闹心的却是她自己。

李云萝阴沉的脸色好了不少,心情也豁然开朗。

“你的建议不错,回去有赏。”

冬月激动不已,“奴婢谢姑娘。”

看到李云萝高兴,冬月继续说道:“那林玉禾除了一张脸出众,她什么都比过姑娘你。”

“谢公子日后定是成大事的人,他怎会喜欢林玉禾。”

李云萝随口问了句,“你可知,两人当初是为何成婚的。”

“奴婢听说,是因为林母对谢公子家有恩,才答应这门婚事的。”

在长相上,李云萝内心还是有些不甘的。

人人都说她的长相端庄大气,生来就是做官家大娘子的。

其实她知道,林玉禾那样秾丽美艳,身段婀娜的女子反倒更受男子们的喜欢。

可若说谢书淮的心中喜欢之人,她觉得自己更有把握些。

因为她方方面面都比林玉禾强。

*

林玉禾这厢,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完了一整桶。

书院的学子们,嘱托让她明日再来。

个个喝得意犹未尽。

走时,林玉禾还特意留了两碗送给侧门的门丁。

两人有些意外,“小娘子有心了。”

林玉禾笑道:“今日我果露能卖完,多亏两位。”

林玉禾懂得人情世故,两人又多了两句嘴。

“在这里卖小食,连山长都不会阻拦。”

“有些家中困难,能进书院已是掏空了家底。那吃不起书院的饭菜,就只能啃个馍馍了事。”

“你这又不贵,还能让他们吃上口热乎的,多好呀。”

另一个稍矮地也附和道:“往日也有旁人背着来卖过,不是做得不好吃,就是价钱贵,无人买。”

林玉禾到此时才明白过来,难怪方才有几人提议,让她卖些热乎能填饱肚子的小食。

于是她脑子一激灵,当即有了主意。


陈瑾湛的余光看了眼运姐儿后,目光定了定。

犹豫瞬间,问道:“书淮,那孩子是你女儿?”

谢书淮神色柔和,“回夫子,她是学生的外甥女。”

“既然如此,为师还是提醒你一句。”

“保护好你的外甥女。”

“昨日这小姑娘和一位妇人在路上遇到了歹人,那妇人身怀六甲挣脱不掉,被两名男子强行拖拽着往马车上推。”

“若不是妇人连连喊救命,我路过时听到,只怕那歹人就得手了。”

瞬间,谢书淮整个人僵在了原地,脸色一白,幽深眼底隐隐泛起波澜。

陈瑾湛离开后,运姐儿看谢书淮呆呆地站着,出声喊道:“舅舅。”

喊了几次,谢书淮才漫步来到运姐儿身边。

他接过陶钵,缓缓蹲下身子拉过运姐儿的小手,温声问道:“运儿你能告诉舅舅,昨日在路上你和舅娘发生了何事?”

运姐儿想起林玉禾叮嘱,摇了摇头。

谢书淮耐心哄道:“你不说,舅舅也不勉强你。”

“若是舅舅猜对了,你点点头就好。”

“昨日你和舅娘在路上遇到坏人了对吗?”

运姐儿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点了点头。

月容苑

李云萝从广陵郡回来后,送字帖的小厮忙把昨日一事告知于她。

本想是来讨份赏赐,不想李云萝听后,当即变了脸色。

把那小厮一顿训斥,又罚他跪在院中两个时辰。

她昨日去了一趟广陵郡,查看李家新开铺子的生意状况。

还特意为谢书淮选了一套精贵的端砚,想过两日给他送去。

那日林玉禾才说过,谢书淮亲口承认喜欢她李云萝。

让李云萝欢喜半天,不想这笨奴才却做了这样一件蠢事。

午时的太阳向来毒辣,不一会儿那小厮就晒得满脸通红,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

李云萝用过午食后,经过那小厮的身边,忍不住继续责备。

“你这般自作主张把此事告诉谢郎君,他会怎么想我。”

“他向来心思深沉,定会以为我和那爱嚼舌根的妇人一样。”

冬月看那小厮可怜,鼓起勇气为小厮求情。

“姑娘,小五他知道错了,你就饶了他吧。”

“他也是一心为主。”

这个叫小五的小厮,看年龄也不过十三四岁。

放到李云萝那个时代还是个初中生。

在月容苑当差多年,有些机灵就是没把握好分寸。

李云萝淡声道:“你起来吧,我知道你是想维护我,可也不能当面告诉谢郎君。”

“这样的事,借他人之手岂不更好。”

小五身子一晃,低头认错道:“小的知错了。”

李云萝看他态度诚恳,对他挥了挥手。

回到厢房,冬月才提起另一件事情,“姑娘,十日后太守夫人的寿宴,你去吗?”

“奴婢觉得太守家的二公,看你的眼神不对。”

在冬月心里,他们姑娘既然中意谢书淮,就该回避旁的男子示好。

李云萝脱下外面一件窄袖褙子,神色慵懒侧躺在美人榻上,“当然去,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怎能错过。”

李云萝不是原主,一心只装一人,隔绝了所有男子。

她不会。

在现代,哪怕她和她姐夫私下确定了关系后,身边依然还有几个男朋友。

当然一般凡夫俗子是入不了她的眼。

太守家的儿子,早听说过她在许阳的名声。

被李云萝新颖的经商头脑折服。

李家的店铺开到广陵郡后,李云萝推出现代版的口脂,生意好得很。

每日一上柜就被人抢空,很多贵女根本就买不到。


这些日子,她挣银子也更起劲了。

结果却是因为李云萝。

心中酸酸的,下意识红了眼眶。

也无心再听他们的谈话,专心包着江米饭。

李云萝逗运姐儿时,谢书淮的目光隔着进进出出的人群,看向大树下的林玉禾。

她的小腹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微微隆起,却动作麻利包着江米饭。

一个又一个,有些不知疲倦。

谢书淮清冷的眼眸中不自觉泛起一阵复杂和茫然,目光久久没能挪开。

李云萝见谢书淮紧盯着林玉禾,以为是嫌她丢自己的人,故意拱火道:“书淮哥哥,这进进出出的人都看着,林姐姐在这里卖午食,只怕对你不好。”

谢书淮眼中不见任何波澜,语气淡淡说道:“有何不好,能有机会挣到银子,也是凭她本事。”

崔氏和运姐儿一直瞒着谢书淮,其实他早就知晓此事。

李云萝脑子转得够快,听出了谢书淮的维护之意。

心中不快的同时也有些意外,“书淮哥哥说得对,林姐姐和婶母的确能干。”

“云萝今日来,是想告诉你另一件事。”

“今晚许阳的鸿儒们在四海茶楼,有雅集诗会。我大哥手上有请帖,他说带我们去。”

“你结识的人多了,以后有这样的诗会,他们会主动给你发请帖。”

“也不用很早,书院下学后,我来接你。”

李云萝的大哥李云深,也是个诗词爱好者,落榜两次后无心再考。

干脆随着李父一起从商。

谢家落魄后,他暗中时常帮扶谢书淮。

直到谢书淮一家搬到红叶村后,两人才少了走动。

在李云深心中,谢书淮这个妹夫他倒很满意。

这次诗会也是李云深,有意带谢书淮出去见识一番,为他引荐友人。

谢书淮没有任何犹豫,果断回道:“云萝妹妹费心了,我向来不喜这些嘈杂的地方。”

李云萝很不解,这样的聚会,一般有识之士都不会拒绝。

能经常参加这样的诗会,不仅能积累人脉,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好友互相切磋学问。

许多贫寒学子苦于没有拜帖,在茶楼外徘徊良久只能不甘离去。

李云萝耐心解释,“这次去的都是许阳有名的文人儒士们,书淮哥哥去了只有好处。”

“只怕你们书院有名望的夫子,都会在邀请之列。”

面对李云萝的穷追不舍,谢书淮也不会说过子丑寅卯来,他向来寡言。

只是丢下一句,“我要去书堂温书,告辞。”

这也是李云萝第一次见识到谢书淮的冷漠,心中委屈。

崔氏怕她生气,圆场道:“云萝,你别怪他,他就是这样的性子。”

“他喜欢安静,甚少去那样的场合。”

一丝无力感袭来,李云萝觉得她对谢书淮的了解,远远不够。

原本以为,只要她出面,谢书淮定不会拒绝。

不想,谢书淮却拒绝得不留一点余地。

和崔氏客气几句后,李云萝上了马车离开了书院。

马车快进县城时,冬月撩起纱帘探出脑袋,正好看到马车后牛车上的林玉禾。

“姑娘,林娘子在后面。”

想到今日的烦心事,李云萝正愁没人给他解惑,吩咐马夫停了马车。

让冬月把牛车拦了下来。

林玉禾不想耽误牛车上的其他人,向四叔付了银子。

她身子笨重,动作小心磨蹭了很久。

冬月和李云萝在一边冷眼旁观看着。

还是红叶村的一个婆子,看不过去扶着她下的牛车。


听到这话,林玉禾也不敢耽搁。

知道他哥哥有事寻她。

到了后院,出来迎接她的不是吴氏,也不是她哥哥。

而是曲姨娘的表侄女,那个要做她哥哥妾室的女子。

她叫秋儿,嘴甜得很,一见林玉禾的人,就喊她姐姐。

把林玉禾往屋里拉。

林玉禾心中没来由一紧,下意识推开她的拉扯问道:“我阿嫂和我哥呢?”

“玉平哥哥和明秀姐姐在他们卧房里。”

林玉禾穿过正厅,一进房中就看到吴氏躺在床上,林玉平在一侧照顾吴氏喝药。

两个孩子,也围着她们爹娘。

看到林玉进来,忙小跑着奔向她,“姑姑来了。”

吴氏眼眶微红。

林玉禾不知原因,还以为是他哥哥中了美人计,又要纳那女子做妾。

劈头盖脸质问道:“哥,嫂子是被你们气病的?”

“你答应了不纳妾室,怎么又变卦了。”

林玉平当即就懵了,还是吴氏破涕为笑主动解释,“小妹,你误会相公了。”

“她是主动到我们家的,你哥哥不会纳她。”

“我呀,也不是被相公气病的,而是……”

吴氏有些难为情,没再说下去,脸色微红。

林玉平也是一脸傻笑,拉过吴氏的手紧握着。

看到让林玉禾一头雾水,星姐儿高兴道:“姑姑,我娘亲有喜了。”

林玉平当即接过话茬,“大夫说,你阿嫂有滑胎的迹象,叮嘱她头两月要静养。”

林玉禾提着的心又悬了起来,“所以你就把秋儿叫到家中来。”

“阿嫂,你咋糊涂呀,留谁也不能留她呀。”

“让她走,这两月让阿柱的娘来照顾你。”

阿柱家住清水弯,也算是知根知底的熟人。

吴氏没说话,看了眼林玉平。

林玉平爽快应下,讪讪笑道:“小妹,你以为我留秋儿, 是起了龌龊心思。”

“难道不是吗?”

“不是。今日我从她口中,无意中听到一个和娘亲死因有关的事情。”

“曲姨娘在邬桥村认识一个卖药的小贩。”

“娘已经去世一年了,药渣也找不到了。”

“若是找到此人,威逼利诱或许能问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兄妹俩自怀疑曲氏开始,便在暗中找寻证据。

奈何方式死去一年了,没有找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今日曲姨娘侄女无心的一句话,让林玉平又看到了希望。

一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林玉禾默认了自己哥哥的意见。

想从秋儿口中,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不假。

方法也不止一个,把她留在林玉平家中是最冒险的。

时间长了,只怕消息没问出来,秋儿真成了林玉平的妾室就得不偿失了。

那便是引狼入室。

她娘亲就是这样中的曲姨娘的计。

“套话一事需得从长计议,无论如何不能把秋儿留在这里。”

“哥你别再犯糊涂了,家中人的饭食一定要交给放心的人来做。”

“娘的死,还没让你长心。”

听林玉禾一提。

林玉平一脸后怕,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小妹说得对,以后家中的饭食和茶水,都由我自己经手。”

“衣衫和收拾屋子交由阿柱婶。”

见她哥哥态度坚决,林玉禾才放心回红叶村。

走时,林玉平又给林玉禾装了不少白面。

林玉禾拒绝不了,只好背回去,准备包饺子。

她不来她哥哥的粮铺,买江米就是这个原因。

不但不收她的银子,还会送这送那。

只怕一整日赚的银子,还不够她来一趟。

随后,林玉禾还把秋儿这个隐患也带走了。

路上,林玉禾用几把炒瓜子,就和秋儿处成了‘好姐妹’。


看到谢书淮,林玉禾心中微暖,满眼喜色。

她缓缓走到谢书淮跟前,时隔多年,她终于能和他面对面了。

再也不是她的魂魄跟着谢书淮转。

谢书淮既看不到她,也触碰不到她,更不知道她的存在。

林玉禾痴痴看着谢书淮,好似怎么都看不够。

她的出现,打乱了所有的人的节奏。

唢呐也不吹了,谢书淮脚步一停,后面的娇夫,喜娘以及抬嫁妆的一大路人都伫立在原地。

气氛安静下来,林玉禾瞬间清醒。

“你要娶李云萝,你……喜欢她。”

谢书淮眼中没有一点留恋,厌恶地后退两步,果断回道:“是!”

他长得好看,就是一双眼犹如寒潭冰冷彻骨。

林玉禾心口一阵痛意再次袭来。

心道,这点倒是不假,两人从小就定了亲。

若不是谢家出了事,大抵也没她什么事。

后来谢书淮多年不娶,等的不就是李云萝吗?

李云萝一和离,他就把人娶了回去。

听到谢书淮直白的答案,林玉禾嘴唇微张,事先想好的说辞,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这一路人,几乎都认识林玉禾。

往日她和谢书淮大婚,也是他们迎的礼。

众人对林玉禾更是唾弃不已。

看她缠着谢书淮,喜娘第一个不答应。

她不管不顾走到林玉禾跟前,把她往旁边一扯,大声道:“林娘子,这可是喜事,有何事等过了今日再说。”

“耽误了吉时,是要遭报应的。”

后面的轿夫和众人,也开始出声催赶挖苦林玉禾,此事不成,他们可没银子拿。

“还不快些让开,哪有这样脸皮厚的人。”

“朝三暮四妇德有亏。”

“李家的姑娘,比她强多了。”

林玉平是个宠妹的主,最见不得有人欺负自己妹子,出声阻拦:“我妹妹清清白白,尔等,休要辱她。”

“再出言不逊,我的拳头可不饶。”

林玉平身子健壮,挽起袖子就要干架。

谢书淮无视兄妹俩,直接踱步离开。

林玉禾不慌不忙,在他身后再次开口道:“谢书淮你等等,今日我不是来拦你的。”

“只想替我腹中的孩子问问,你还要不要他?”

谢书淮脚步一顿,悠悠转身,“何意?”

林玉禾趁此走到他跟前,抚上自己的小腹,柔声道:“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肚里的孩儿,一身脏污问我为何不要他。”

说到最后,林玉禾已经泪流满面,眼中尽是悔恨。

谢书淮清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破绽,他目光一转,看向她的小腹。

“我今日来,就是想问你一声,肚里是你的孩子,你还要吗?”

谢书淮没出声,后面的人又开始起哄。

“谢郎君,莫要听信她的谎言,她和闵家都定了亲,如何还会留着孩子。”

“对呀,一定是诓骗你的。”

林玉平大声呵斥道:“有没有诓骗,找个大夫一查便知。”

“把大夫找到,吉时早已过了,你们这兄妹安的什么心。”

众人吵闹间,谢书淮走到一挑扁担的老人跟前,恭敬道:“季伯有劳了。”

季伯是红叶村的赤脚大夫。

红叶村人人排斥谢书淮一家,往日谢书淮没有功名在身时,时常刁难。

后来谢书淮考中秀才,又中了举人,村中人才有所收敛。

今年落榜后,村户们又开始幸灾乐祸,编排起谢家的不是。

这帮忙的人都是谢书淮在外村找的。

只有季大夫,是自愿来帮谢书淮挑礼。

季伯见谢书淮开了口,微微颔首。

林玉禾也相当配合,主动伸手让季伯诊脉。

片刻后,季伯笃定开口:“林娘子没说谎,她已有三个月的身孕。”

这下众人彻底没了声。

谢书淮沉默一晌,对众人欠身一礼,“诸位,李家的亲不接了。”

“答应各位的酬银,分文不少。”

喜娘气得直跳脚,“谢郎君,你可想好了结果,我看你如何向李家交代。”

“此事,我自会去向李家谢罪,还望婶子先去知会一声。”

众人心中再愤愤不平,也做不了谢书淮的主,拿着银两自动离去。

谢书淮一言不发,转身回家。

林玉禾兄妹俩跟在他身后。

谢书淮家住在村中西南角,穿过村子时,惹来村中人人围观。

回到熟悉的泥墙小院那刻,林玉禾迷茫的心才安定下来。

家中的宾客寥寥无几,除了谢书淮的母亲崔氏和侄女运姐儿以外。

便是村中少有几户和他们家有点来往的村妇,她们在灶房里帮衬着厨子。

院中装饰喜庆,墙上贴上了大红的喜字,屋檐下挂上了红色灯笼,门帘也换上红布帘。

比她和谢书淮大婚那时还要隆重。

崔氏看到自己儿子带回来的人是林玉禾,一脸气愤哆哆嗦嗦道:“谁让你把她带回来的,今日可是你和云萝的大婚。”

林玉禾立在原地,神色愧疚喊了声:“娘!”

崔氏当即呵斥,“我不是你娘,你走。”

林玉平心疼自己妹妹,这才说出实情:“表姨,禾禾她肚里的孩子还在,那可是书淮的亲骨肉呀。”

崔氏震惊不已,许久没再说一句话,大概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决定。

谢书淮并没多作解释,拿出谢礼发给帮忙的几人。

片刻间院中的外人,搬着自己的桌子条凳走得干干净净。

等外人一走,谢书淮脸色铁青对林玉禾冷声道:“生完孩子,马上离开。”

“我的房间也不准再进一步。”

犹如当头一棒打得林玉禾整个人都蒙了,原来谢书淮根本就没想与她和婚。

那她留在谢书淮的身边只有半年。

是她自己活该,她没得选择。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哪料脑中一激灵,她想到生完孩子,还得给孩子喂奶,至少也得一两年。

她李云萝能等那么久。

按捺住心中欣喜,点头答应下来。

林玉平看不过,想反驳两句,林玉禾急忙拦住。

谢书淮从房中出来后,已换下了他那身红衣。

看他要走,林玉禾轻声唤道:“相公……”

话没说完,被谢书淮厉声打断:“住口,你我早已不是夫妇关系。”

林玉禾柔声道:“那我叫你书淮哥哥,你就成了孩子的舅,你是孩子的爹,我只能叫你相公。”

“私下叫相公,外面……”

不等林玉禾啰唆完,谢书淮已拂袖而去。


李云萝还提前给太守夫人,送了许多她空间才有的小食。

引得太守夫人连连夸赞。

为此,太守夫人寿辰时,特意给她发了请帖。

权贵官宦人家给商户发请帖,李家人还是头一回。

*

经过几日的休整,林玉禾又开始忙碌起来。

她不想再卖江米饭了,书院门口卖江米饭的小贩太多了。

她投入的本钱也大。

打算卖另一种成本稍小的食物。

林玉禾好几日没来书院门口摆摊,今日看她出现。

出来买饭食的学子们,都凑到林玉禾的木桶前。

看着翠绿的东西,忍不住好奇起来,有些孩子家中吃过,便嚷开了,“是豆腐凉粉,我祖母做过不好吃。”

林玉禾听人说豆腐凉粉不好吃,也不生气。

笑道:“好不好吃,你尝尝不就知道了。”

她卖东西实在,往日做的小食味道也不错,大家对她比较信任。

都伸手用竹箸夹起来品尝。

尝过后,孩子们直嚷好吃。

一听,才三文钱一份,纷纷叫着要来一份。

比起旁人卖的十五文一份的江米饭。

对贫寒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大家品尝后觉得味道不错,没吃饱摊开芭蕉叶,还要再买。

不到半个时辰,一大桶豆腐凉粉就见了底。

这豆腐凉粉,又称神仙豆腐,林玉禾见她娘亲做过一次。

往日大旱年间,闹饥荒。

农户们吃上一顿都觉得奢侈。

如今大家日子好过不少,便没人吃这个东西。

那日林玉禾在家中闲来无事,脑中便搜索出这个。

按她娘亲教的方子,味道实在难以下咽。

主要是往日粮食稀缺,这豆腐凉粉最多放点盐巴。

她在家中尝试了几次,直到加上菜油和茱萸粉后,味道一下就起来了。

崔氏看到孩子们爱吃,心中也暗喜。

也不枉她们忙活一场。

收摊后,崔氏带着运姐儿先回家。

林玉禾要去市集买佐料。

这豆腐凉粉,可以接连买一段时日。

她得多买些茱萸粉和菜油。

一路上林玉禾都有些胆战心惊,怕再遇到闵折远。

其实今日林玉禾去县城还有一件正事,带秋儿去上工。

到了铺子后院,听到吴氏和阿柱娘的声音。

林玉禾大步走了进去,摘下了头上的草帽。

吴氏气色好多了,手上没停歇,在给肚里的孩子做衣衫。

看到林玉禾来了,阿柱娘自觉地出了屋子。

两个孩子在吴氏身边睡着了。

吴氏放下了手上的衣衫,直接说出一个让林玉禾当场石化的消息。

“小妹,你可知道闵折远出事了?”

“听你哥哥说,昨日他马车受了惊,人从车里摔了出来,满身是血。”

林玉禾微张着小嘴,半天没回过神来。

随后,心中又涌起一阵狂喜,她终于安全了。

因为这个消息,林玉禾心情好了不少。

她饮了些凉茶后,才说出此行的目的,“阿嫂,日后你再也不用担心,秋儿来打哥哥的主意了。”

吴氏一脸喜色,“为何?”

林玉禾俏皮一笑,“晚上阿柱回来,让他告诉你。”

“我走了。”

风风火火的,看得吴氏一愣。

阿柱按林玉禾的交代,把秋儿从老屋接了出来。

秋儿听说林玉禾给她找了份差事,笑得眼都快眯成了一条缝。

当阿柱的牛车停在李府门口时。

秋儿和阿柱都是一脸懵。

到了李府,林玉禾报上自己名字后,没过多久,冬月便出来了。

她语气硬邦邦的,“我们姑娘说了,如今绣楼不缺人。”


“老爷,广陵郡太远了。”

陈瑾湛低声道:“那也比,在这许阳县一家家找大夫强。”

主仆俩不敢停留,健步如飞往门口小跑而去。

谢书淮耳力向来极好,他坐的位置靠窗,把两人的说话声听得清清楚楚。

他快速出了书堂跟了上去,叫住了还没出门口的陈瑾湛。

“夫子且慢,我知道有一人,定能救你家令郎。”

陈瑾湛晓得他不是冒失之人,没有任何犹豫,相信了他的话。

马车驶到红叶村路口,福安从车内把小郎君小心翼翼抱出来。

从身量上看,这孩子应当五六岁,和运姐儿一般大。

谢书淮在前面带路,福安抱着孩子跟在谢书淮身后,两人都有功夫脚力也快。

陈瑾湛和管家严叔根本追不上两人。

谢书淮把人带到季大夫家中,从他小徒弟口中得知,季大夫去了他家。

谢书淮眼中骤然涌起一抹忧色,拿起季大夫常用的那个大药箱。

从福安手上接过小公子,健步如飞从小路往他家赶。

这时,福安才震惊发现,谢书淮身上的功夫丝毫不逊色于他。

*

季大夫给林玉禾诊脉后,告知两人,她肚中的孩儿无碍,她本人是中了热。

交代崔氏熬了些解暑的凉茶喝喝就行。

崔氏听说季大夫还没用午食,熬好凉茶后,又给他煮了碗汤饼。

谢书淮抱着小公子赶到家中时,季大夫一碗汤饼还没吃完。

谢书淮先看眼西屋,没啥动静。

又见自己娘亲和季大夫唠着家常,才把手上的小公子抱到季大夫跟前,

“季伯,这位小郎君误食了毒菌,烦请你救救他。”

猛地看到谢书淮抱回来一陌生孩子,崔氏和季大夫都是一惊。

尤其是季大夫,他看这孩子的嘴唇都已经泛黑。

知道不能再耽搁,拉过孩子的手腕,正欲给他诊脉时。

一抬眸,就看到院中的福安。

他脸色突变,冷声道:“老夫不给官家人看病,抱走。”

谢书淮知道这老头的脾气古怪,看病救人完全看心情,忙解释,“季伯,他不是官家子弟,是我夫子家的令郎。”

“还请,季伯莫要拖延。”

季大夫呼哧一下起身,语气又重了不少,“你休要来糊弄老夫,我走南闯北多年,什么人没见过。”

“这侍卫一看,从前就是行伍之人。不是身份显贵的官家人,区区商贾岂会请得动他。”

福安看这人不好相处,正想带他的小主子。

可季大夫一眼就看穿了他的身世,便猜到,眼前这个老头理应有些真本事。

他欠身抬手一礼,“大夫,你看不惯在下,在下离开此处就是。小公子他什么都不知情,还请你大人大量为我家公子诊治。”

在这个气氛凝重的节骨眼上,陈瑾湛和管家气喘吁吁赶来。

季大夫一看陈瑾湛那身衣衫和儒雅中带点疏离的气势,更加断定他的身份。

火气噌地一下卷到他的天灵盖,也不与他们废话,背起药箱就要走。

谢书淮忙伸手拦住,“季伯,今日是书淮特意带他们来的,你就当是帮帮书淮吧。”

季大夫在村中,不愿与人多打交道。

他对谢书淮特立独行,不巴结众人的性子极为欣赏。

谢书淮对他也十分尊敬,不像村中那般对他时常无礼。

两人有种惺惺相惜的默契。

平日谢书淮只要有难事,说一声,季大夫都不会置身事外。

但今日,他连谢书淮的面子都不顾,看来对当官之人的厌恶也是达到了顶点。


林玉禾以为谢书淮又要训斥自己,让他失了面子。

心中有气,回道:“我的事不要你管,反正你说了,我们现在不是夫妇。”

“也不会丢你的人。”

话毕,把谢书淮往旁边一推,直接越过他,回家去拿东西。

林玉禾不敢大跑,等她把月事袋送到岔路口时,天色也黑了下来。

大丫接过她手中的月事袋,还以为自己在做梦。

“玉禾姐姐,你真的给我了吗?”

“给你了,快些回去。”

“嗯。”大丫当然高兴。

回去的脚步也快了许多。

翌日,林玉禾早早让四叔把果露和江米饭送到书院门口。

她并没因为谢书淮昨日的态度,就打起了退堂鼓。

虽说她想弥补自己往日对谢书淮的伤害,可也是有原则的。

不偷不抢,靠自己双手挣银子,没啥可丢人的。

林玉禾一来,就发现了书院门口又多几个小贩,她们还是红叶村的人,卖的也是江米饭。

林玉禾泄气了不少,心想着只怕自己以后的生意就没那么好做了。

不料,书院侧门一开,齐刷刷的人都涌向林玉禾这里。

也有人去旁边几家询问,一问价钱,再一看品相。

又回到了林玉禾这里。

就在江米饭快卖完时,一辆马车停在了林玉禾的小摊前。

车帘一掀,李云萝窈窕的身影出现在林玉禾眼前,她一袭湘妃色襦裙,像是落入凡间的精灵。

与这里的烟火之气格格不入。

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林玉禾再一看自己,上穿一件青色粗布半臂,下穿一条洗得发白的暗红色长裙。

果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可她早已不是往日那个爱慕虚荣的林玉禾。

一点都不在乎。

林玉禾一抬眸,就撞上了李云萝眼中一闪而过的鄙夷。

还听到了她的心里话,‘真是粗俗不堪,难怪书淮哥哥都不愿多看她一眼’

林玉禾坦荡一笑,一小勺果露泼了出去。

恰巧泼在李云萝的裙摆上。

李云萝嫌弃地眉头一皱。

林玉禾无辜一笑,“实在对不住,毕竟我粗鄙不堪,李姑娘见谅。”

李云萝再次害怕地傻在原地。

她的心里话被林玉禾再一次准确无误地接住。

崔氏忙着收几人的银子,转身就看到李云萝,她当即放下长勺。

“云萝,你来了。”

“婶母,你怎么在这里卖这些?”

李云萝下意识嫌弃的语气,听到崔氏不知所措。

好在,李云萝反应快,解释道:“婶母,我是怕你热着了,没有别的意思。”

“你能带我去看看书淮哥哥吗?听说他来了书院。”

崔氏的当然乐意,运姐儿方才进去给谢书淮送饭食,到现在也没出来,她也有些不放心。

领着李云萝往侧门而去。

还没进门,谢书淮拉着运姐儿赫然出现在侧门口。

看到李云萝,运姐儿当即小跑过来,“云萝姑姑,你知道我舅舅来书院了?”

李云萝揉了揉运姐儿圆圆的脑袋,“是呀,你舅舅做什么,云萝姑姑都知道,这叫心灵感应。”

明明就是在路上,遇到驾牛车的四叔告诉她的。

她却非要说得这么暧昧,而且还这么大声。

林玉禾不想听到都难,她心中一咯噔。

也认定了谢书淮能进云香书院,是听了李云萝的劝告。

心道,难怪说夫子束脩都不要了,原来是李云萝为她出的。

之前她还暗中窃喜,以为谢书淮,是因为听了她的建议才进的云香书院。


说起自己儿子,崔氏又是一脸忧心,“他昨夜淋了大雨,染了风寒到此时还发着热。”

“方才喝了汤药也不见好转。”

林玉禾的心口忽上忽下,好在谢书淮没再坚持去京城。

听到谢书淮时不时传出来的咳嗽声,她立在木窗前也有些担心。

很想进屋去看看,可想到谢书淮那吃人的眼神,又打起了退堂鼓。

雨一直下到半夜才停下来。

次日,天色才好转了些 。

谢书淮发热的症状依然没有好转,崔氏把他叫醒,又让他喝了药。

就是端进去的饭菜,他一口都没吃。

林玉禾隐隐有些不安。

她在屋中给运姐儿梳发髻时,听到了屋外她阿嫂的声音。

吴氏提着沉甸甸一篮子东西。

崔氏忙把人迎到房中,“明秀丫头,你来就好。每次来带这么多东西,让表姨我实在愧疚。”

“表姨,都是一家人,不用这般客气。”

“我小妹还得烦你照顾。”

昨日是星姐儿的生辰,林玉禾没来。

林玉平嘴里念叨了许久。

吴氏看在眼里,一提要给林玉禾送些小食,他当然高兴。

她把没炖的半只鸡和没煮完的半刀肉,以及包的肉饼都捎带了过来。

一进西屋,吴氏就看到了林玉禾额头上的伤,这才发现不对劲。

吴氏问起,林玉禾不愿多问。

还是运姐儿说出,林玉禾昨日摔了跟头。

吴氏也忍不住后怕,连连嘱托她日后小心些。

随后,吴氏用一颗桂花糖,支走运姐儿。

她凑近林玉禾身边,小声道:“小妹,闵家公子前日找到我们铺子来了,说要见你一面,你哥哥回绝了。”

“看样子他不会罢休,这两日你在家中养养也好,若是碰到了被人看见还说不清。”

林玉禾疑惑道:“我哥不是把聘礼退回闵家了,他还想如何?”

吴氏对此事也是一头雾水,“他有何目的,我们也不知道,总之还是避开些。”

“你哥哥今日让我来看你,就是让我把此事告诉你。”

吴氏本就忙碌,说完正事,又急急忙忙离开了。

林玉禾心中又多了件烦心事。

之前,她和闵折远虽定亲,中间见面的次数其实不多,而且每次碰面也是由曲姨娘陪着。

两人私下并没过多接触,她心中坦荡倒不害怕。

就是不得不防对方使什么阴险的招数,她嫂子说得对,能躲开就躲开,对自己也有好处。

吴氏离开不久,林玉禾就听到墨墨的叫声。

从墨墨的声音判断,定是谢家不欢迎的人。

接着,林玉禾就听到,崔氏有些不悦的声音在屋外响起,“村长来了,又是为何事?”

在红叶村不但村户们有意为难谢家,村长也日常找谢家的麻烦。

“村里要翻修祠堂,每户人家都需出银子。”

祠堂好好的,有什么可翻修的。

林玉禾猜到他家要娶儿媳妇了,需要用银子,就找这么个借口。

崔氏脸色也随着阴沉下来,“要交多少银子?”

“旁人家交五百文钱,你家是外来人户,得交一两银子”

“若是那家不交,就断了他家的水源。”

“过两日我就来收,这几日想办法备着。”

话带到后,村长便扬长而去。

村中只有一口大水井,红叶村二三十户人家都在那里打水。

古井也有百十来年了,水好,遇到干旱年间都不会缺水。

崔氏又恨又气,旁的可以不顾,吃水可是大事。

村长家凡是办一次事,就得搜刮一次。

尤其对他们家。

崔氏一脸愁容,她早已习惯了大事上谢书淮拿主意。

林玉禾在屋中把村长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她走到崔氏身边,安慰道:“娘,莫要急,银子我有。”

“却不是这么给的,到时我有办法让他闭嘴。”

崔氏不信,都是弱女子,她能有什么办法。

“玉禾,要不,你去和你爹爹说说,村长怕你爹。”

林玉禾苦涩一笑,“娘,我爹早已变了。和村长一样,都是一副让人恶心的嘴脸。”

“我执意要生下肚里的孩子,和他彻底闹翻了。”

崔氏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和林玉禾肚里的孩子相比。

此事也算不得什么。

午食,崔氏熬了白米粥,吃的是吴氏带来的肉饼,又捡了一些腌菜。

运姐儿乖乖坐在桌上吃饭。

崔氏手里端着粥和菜,两手不得空。

让林玉禾把汤药送到谢书淮房中。

林玉禾愣了好半天没动,再回谢家,她一直谨记谢书淮的警告,没进过他的东屋。

直到崔氏再次提醒,她才端着药碗跟进屋。

谢书淮热还没退,人也烧得迷迷糊糊喝完药后,又睡了过去。

粥是一口没吃。

林玉禾立在一旁,既紧张,又担忧。

紧张谢书淮会把自己轰出去,担心他的热一直不退。

“娘,要不明日我们用四叔的牛车,送相公去县城看看吧。”

“他这样拖着,身子如何受得了。”

崔氏叹道:“今晚是最后一道药,若是明日还不见好,就带他去。”

“季大夫的医术不错。”

“你别担心,书淮底子好,不会有事。”

她这样说,不仅是在安慰林玉禾,也是在自我安慰。

崔氏端着药碗出去后,林玉禾却没有走。

看着床上面色潮红,眉头微皱的谢书淮。

林玉禾还是有些心疼。

她拧干木盆里的浸泡的帕子,轻轻擦拭着谢书淮的面颊和手心。

而后拉开他的衣领,擦拭着他的身子。

谢书淮身子滚烫,对这突如其来的凉意贪恋不已。

抓住帕子不放。

林玉禾心中一片柔软,任由他拽着。

又重新换了条帕子,为他继续擦拭。

动作熟练自然,没有一丝拘谨。

即便谢书淮对她冷漠得好似一个陌生人。

可她对谢书淮的感情依然停留在往日,应该是比往日更加浓烈。

前世所有美好的记忆好似都和谢书淮有关,那些孤寂中唯一的温暖也是谢书淮带给她的。

擦好身子,她才停下手上的动作。

开始端详着屋内的一切。

屋内的东西依然没变,床的对面是谢书淮的书桌,书桌临窗而放。

一侧是一张长几,和一个衣橱。

好似又变了,变得更加冷清。

往日,她经常从山中摘一些野花回来,插在陶罐花瓶中,放在谢书淮的桌案上。

即使谢书淮不喜欢这些花花草草,因为林玉禾喜欢,他也不会扔掉。

有时他自己还会摘一些回来。

如今,别说花,连花瓶都没了影子。

一阵困意袭来,林玉禾紧握着谢书淮的手也睡了过去。

突然,她的手被用力甩开。

睡眼惺忪正好对上谢书淮的盛着寒意的双眸。

人也瞬间清醒不少。

谢书淮一脸病容,冷声道:“出去!”

林玉禾猛地抬眸嘴唇微微颤抖,心中难过,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眼中晶莹的泪珠,一颗接一颗地滚落下来。

谢书淮视而不见,语气不由得加重了几分重复道:“出去!”

林玉禾忽地起身,哽咽道:“你就这么恨我,连你的屋子都不让我进。”

“你就是嫌我身子不干净对吗?可除了你,我从未与那个男子有过亲近之举。”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