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书童小说 > 历史军事 >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全文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全文

理振 著

历史军事连载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朱由榔李炎是作者“理振”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他重生了,睁眼身处大明刚刚被灭的时候,而他,好巧不巧的,他就是明帝,开局还被清军追杀。一路向南逃,他们一路向南追,终于,他逃到一处,叹了口气:“跑什么,给我杀!”国可亡,家可破,他身为皇帝怎能做逃兵!清帝胜券在握,怎么也想不到他竟然还有力气杀了个回马枪,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这一次,老元将勋们,他们都不会再失望,这天下,永远是他大明的天下!...

主角:朱由榔李炎   更新:2025-04-19 07: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李炎的历史军事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全文》,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朱由榔李炎是作者“理振”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他重生了,睁眼身处大明刚刚被灭的时候,而他,好巧不巧的,他就是明帝,开局还被清军追杀。一路向南逃,他们一路向南追,终于,他逃到一处,叹了口气:“跑什么,给我杀!”国可亡,家可破,他身为皇帝怎能做逃兵!清帝胜券在握,怎么也想不到他竟然还有力气杀了个回马枪,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应对。这一次,老元将勋们,他们都不会再失望,这天下,永远是他大明的天下!...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全文》精彩片段


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黑压压的队伍脚步声响彻原野,一面高大巍峨、金黄灿灿的龙形大纛矗立在队伍中央,周围簇拥着数百骑兵,其中朱由榔也未乘什么华盖马车,而是披着锦袍大氅,勒马跨刀行在其中。

上万大军各自分为行列,绵延数里,矛头、刀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旌旗和盔缨随着路边草木飘然扬起。

比起朱由榔他们三万多大军出发前往潮惠的时候,此时凯旋归来的明军虽然队列依然显得散乱,但其中气势与凝重的氛围已然大不相同。

这是一支见过血的军队!这是只要有人看到这支队伍必然有的反应。

经过潮惠大捷之后,连战连溃、一触而逃的明军将士第一次战胜并全歼了上万清军力量,其中甚至还包括近四千八旗士卒。

虽然承受了极大伤亡,阵亡加上重伤超过七千人,但剩下的两万八千余将士却重新脱胎换骨,一洗过去散兵流氓的松散作风,有了一些坚韧堪战的架势。

攻下潮州府大部地区后,明军将士一路打了近千里,历经数战,也已然力尽疲惫,锋锐渐钝。

于是朱由榔做了一番安排后决定班师,他下旨封张家玉闽南巡抚,并加献城投降的赵任为潮州总兵。

又留下八千士卒由罗定总兵周洪、新宁总兵张世常所率,和那六千多献城投降过来的士卒一起交给张家玉统领,令他以潮州府东部的佛耳山、以及北部的大仙山、东洋溪为防御战线,以警惕防备延平府、泉州府方向的清军。

经过惠州府时又留下四个千户三千多人,最后带着剩下一万五千将士向肇庆进发。

望着气质上总算逐渐向精锐转变的明军将士,朱由榔心中颇为自得。

潮惠大捷之后,这场胜利给他可谓是带来了众多正面影响,诸如对各路抗清力量树立的威望和对肇庆小朝廷内的权威,乃至终于能够掌控目前肇庆朝廷所辖数万明军。

除去留在闽南的张家玉和赵任等人、,其余广海卫指挥使庞刚、神电卫指挥使周嘉屏、广州总兵余龙、均在军中。

-------------------------------------

肇庆府城外三十里

上百名身着绯色袍服、头戴乌纱冠冕,手持笏板的各色文武大臣分为两班,列在左右。

四周内官支着华丽缤纷的丝绸伞盖以及许多后世人叫不出名字的钟鼓乐器,呼啦啦加起来总是有几百人。

瞿式耜正色站在阵列最前面,身后则是兼管兵务的数朝老臣吕大器和尚在壮年,看起来颇为刚正的陈子壮。

众臣工无不沉肃以待

如果说之前朱由榔刚刚登基时,大家还抱着所谓“众正盈朝”、“刚正执言”、“致君父为尧舜”的想法

但当十天前来自潮惠前线的捷报不断向肇庆小朝廷涌来时,所有人都明白,情况不同了。

此时刚登基的新皇帝,已然不再是当初被两广残余抗清力量和从福建逃来的遗臣们捧出来的一位“神像”或者说旗杆,而是一名亲自御驾亲征,用一场大捷收服了数万大军以及所有各地抗清势力尊重的“光武、昭烈之姿”。

远处数里外,一股烟尘升腾而起,喧闹、脚步、马蹄声从对面不断隐隐传来。

一百多骑兵手持彩旗、长槊,分为两列,朝这边奔驰而来,而后于道路两旁驻马而立,作警卫状态。

随后又过了两刻钟的样子,只见巍峨的金黄龙纛缓缓压来,两侧近千甲士左右侍从护卫,中间又是数百骑士前后簇拥。

其实按道理来说,天子出行或亲征,应是有一番隆重的礼仪规章,叫做“卤簿”,即所谓:“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大概就是由御前甲士、战车和一干礼乐人员组成的庞大仪仗队。

当然,当下朱由榔自然是凑不出这么庞大的仪仗队,但在气氛和威势上却毫无相让。

随着领头内官高声吆喝

“恭迎圣驾!”

瞿式耜带着一众臣工躬身趋步向前,待圣驾队伍停下来后,便推金山、倒玉柱般叩首下拜,三呼万岁。

“恭贺吾皇凯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榔披袍执鞭、雕鞍跨刀、勒住身下白色骏马,大量观察了下面前跪拜的大臣们,已然能够体会出那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气氛了。

而后翻身下马,两侧将士无不让开道路,单膝跪在路旁,朱由榔缓步走向瞿式耜等,伸出双手,轻声道

“众卿平身”

“拜谢陛下!”

众人这才小心翼翼的起身而立,随着内官的一番复杂术语,周边早已准备好的礼乐也响了起来。

在磅礴大气的鼓乐声中,瞿式耜自然是代表所有臣工,向朱由榔发表了一番祝贺的长篇大论

诸如“英武盖世,力效二祖”、“帝威英断,天降其福”之类的马屁。

就这样繁琐了半刻钟,所有人再次向朱由榔拜贺一番后这才停下等待朱由榔训话。

朱由榔明显感觉到了那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敬畏,满意地点了点头

“朕此番出狩,幸得大胜,一则赖列祖宗庙庇佑;二则赖将臣士卒效命,而这其三嘛,便是诸位臣工安稳朝廷,佐理国事,令前方无忧了。”

这话到也不算是客套,毕竟潮惠大捷中明廷三万五千大军便是由主持军务的吕大器以及瞿式耜一番辛苦从附近两广各地抽调而来。

除此之外,战争初期前线所需粮草、银饷也是瞿式耜带着陈子壮及户部一干官员从各府想尽办法筹措的。

所以,虽然携大胜威望而归,但朱由榔并没有想借此压制瞿式耜等部阁大臣,搞什么“一切悉听圣裁”的微操技术,毕竟他也不过只是后世一个普通大学生,比起这帮宦海浮沉几十年的老油条,无非只是眼界开阔些,又对历史先知先觉而已。

真要比起管理具体事务,恐怕十个朱由榔绑一块也比不过一个七品县令。

一阵抚慰勉励让部阁大臣们稍稍安心了些不说,一行人便依照事先安排,把朱由榔接回行宫了。

肇庆府城内的百姓前几天也听闻过前方的消息,满清搞剃发易服那一套本来就不招汉民待见,更不必说两广这种宗族观念极重的地区。大家一听到清军意图侵犯广东,结果被天子御驾亲征给灭了,再加上皇帝“亲冒矢石”这种故事性极强的细节,倒是都有了些兴趣。

当然,封建时代的老百姓可不比后世,对于他们来说大明也好、大清也罢,都是要征收税赋、摊派徭役的,军队来来往往,无论明清,老百姓哪有不遭殃的?无非相较而言清军的所作所为更加可恨而已。

在老百姓好奇的目光中,朱由榔让将领们把军队安顿在城外,随后领着亲卫骑兵和众臣工回到肇庆府城。

接着,忙碌近两个月的朱由榔回到行宫,在太后、皇后的关心下总算好好休息了一阵子。

直到此时,他从重生后以来紧绷的神经也总算舒缓了一些,最起码迫在眉睫的生死危机已经有所缓解,他暂时不用再担心突然哪天就得从床上爬起来跑路或是直接被佟、李的清兵给一刀结果了。

-------------------------------------

隆武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肇庆行宫议事殿

说是宫殿,其实并没有多大,比起两京早朝用的大殿简直就是个公厕大小,勉强能塞进小朝廷七八十名部阁及各职能部门的官员。

“众位卿家都说说吧”

朱由榔坐在稍显简陋的龙椅上,对丹陛下站着的众臣说道

休息了两天之后,今日召开的朝会十分重要,可以说将决定未来整个小朝廷的工作方向,因为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

接下来怎么办?或者说,战略方向。



不一会儿,一名年轻官员青袍栩栩而立,操着略带后世湖南口音的官话,向四人见礼,正是向朱由榔请缨而来的王夫之。

他对着为首的四位躬身道

“下官见过四位将军!”

孙可望等四人互视一眼,然后刘文秀一指不远的桌子,开口

“天使多礼了,请坐吧!”

待王夫之坐定,刘文秀又召人上了茶,孙可望这才直入正题地问道

“天使此行不知是为何而来啊?”

王夫之微微一笑,他那身难掩的书卷士子气在这一群杀伐果决的军汉中显得鹤立鸡群,左右打量了一眼两侧同样坐着,肃穆威势、甲胄凛然的十来名将校,并没有将这刻意地“下马威”当回事。

反而对孙可望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下官此行为家国天下而来!”

“家国天下?天使何出此言呐?”

孙可望看着这个大放厥词的年轻人,有些讥讽地问

“哦?那还请天使讲讲,是怎么个家国天下法啊?”

王夫之仿佛没有看见孙可望那有些讥嘲的笑容,正襟危坐严肃道

“于天家而言,清虏两弑君父,残杀皇族,窃据宗庙,毁伤社稷。于四位将军而言,清虏更使诈袭害八大王(张献忠的外号),有杀父之仇,此可谓四将军与我主具与清虏家仇滔天,将军以为然否?”

孙可望也只得点头,在这个时代,“孝”是一个人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不孝,别说是一般人,就算是皇帝也得被千夫所指,背上骂名。

君不见唐太宗何等文治武功、天纵豪杰?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有杀兄逼父的情节,也不得不在完美的帝王履历留下黑点,被后人议论千年。

如果说孙可望等人否认这一点,那么就会背负上“不孝”的骂名,虽然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地位,但恐怕名声就得臭大街了。毕竟无论怎么说,张献忠都是一手把他们提拔上来的“老上级”加义父,是忠孝都绕不开的。

王夫之见状接着说

“而且清虏南下,所到之处,掳杀无数,所取州郡,无不泣血,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清虏荼毒九州,士民悲戚,四将军虽自立于朝外,然亦是大明域内之民,眼看乡梓惨遭屠戮,又怎能坐视,此难道不是四将军与朝廷共同的国恨吗?”

面对这番大义凛然的论述,孙可望等人依然难以反驳

倒是李定国闻言好奇地问

“天使所言国恨、家仇,在下都还能理解。清虏荼毒中原,为天下士民所厌,义父惨遭其手,与我等有不共戴天之仇。只是不知这‘天下’是指何事啊?”

王夫之凛然正色

“所谓天下事,下官曾听陛下有所言。”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将从朱由榔那听到的说法复述了出来。

“陛下曾说过:‘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乃一家一姓之枯荣,而亡天下,则是匹夫与有责焉!”

话音刚落,李定国就眼前一亮,仿佛突然明白了许多东西,接着好奇问道

“那这满清入关,与亡天下有何干系?”

王夫之接着解释

“太祖皇帝北伐胡元时有言:‘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华夷之辩,古已有之!清虏入关之后,下令剃发易服,违者杀无赦。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乃孝道之始!清虏此为,不正是要亡我汉家天下吗?”

“且满清残暴不仁,自居主人,视汉人为牛马!跑马圈地、豪夺汉民田土,奴役汉家子女,所作所为,凡炎黄之嗣,岂有不愤然之理!”

“是故,降于清虏,非只是改旗易帜,实乃汉奸耳!抗清,就是在保我汉家天下!”

话音之中,正气凛然,整个大厅都隐隐回荡



朱由榔的想法也并不复杂,一方面通过向军中派驻文官统计军功,既能一定程度上限制虚报军功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能起到部分监视作用。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参军、主簿是军中主将的属下,但又不能由主将任免,既不可能干涉的到主将决策,又能让主将有所忌惮。

接着,一众君臣又讨论了一个多时辰,从粮饷问题到募兵工作,从辖制问题到文武分野,叽叽喳喳闹了半天,总算定下了一个基本方案。

首先,撤销现有的卫所、募兵编制,重新设立都督府统一管辖。

在这一点上,瞿式耜、何腾蛟是主张直接使用过去的五军都督府编制,但朱由榔却是赞同了吕大器的观点。即现在局势已经不需要过去那种五军分立的分权思想了,当务之急,不如直接学习太祖皇帝打天下时建立的大都督府,由天子亲任天下兵马大都督。

不过朱由榔取“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昭社稷、救济斯民”北伐口号中的“光复”二字,给这个大都督府重新定名为光复军大都督府,新编军队也以此得名为“光复军”。

大都督府设立大都督同知一人,大都督签事一人,大都督长史一人(均为正一品)。

大都督之下才分辖前后左右中海六军都督(从一品),同样设有同知、佥事、长史(正二品)。

其中海军都督府是朱由榔所提议设立的,这是他打算留给郑成功的位置,毕竟之前他已经封郑成功为左都督,现在降人家官肯定不合适,干脆给郑成功专门设立一个官职衙门。而且在朱由榔的初步设想中,北伐满清,郑成功的水师将会有极大作用,独设一军也是早晚的事。

而其中的长史一职便是朱由榔所提出的驻军文官,他还指定首辅瞿式耜为首任大都督府长史,并且以此为成例,日后大都督府长史均由内阁首辅兼任。

到这里,这个光复军的编制与之前明廷军制差距还不大,关键在于五个都督府之下。

由于废除卫所,每个都督所辖部队便不再以卫所区分,而是直接以一个新单位“师”为单位。

每都督辖前后左右中五师,师主将为总兵(正三品),以副将、参军为佐(从三品)。

每师又辖若干营(无定数),营主将为参将(正四品)或游击(正五品),以参佐、主簿为副(正五品或正六品)。

其中参将为师的常备主力部队,而游击则类似于后世“独立师”、“独立团”的侧翼部队。

再往下就是按照此时明军募军的一般编制,由哨总、把总、千总之类的辖制了。

除了编制之外,朝廷还重新理清了各品级武将所应授予的散阶,比如各师正三品总兵授予昭勇将军衔,正四品参将授明威将军衔,这就类似于后世军衔制度了。

除了编制问题以外,就是扩军工作了,有了一百万两银子底气的朱由榔出手也阔绰了许多,先拿出十五万两银子出来,由兵部官员出面,让亲军配合在肇庆、梧州、广州、惠州、潮州等地设卡征募青壮士卒。

以明朝后期的募军待遇,应征就给五两安家银,入伍后又给饷银每月七钱,一年约九两。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则是裁撤解散军中四十岁以上老弱,重新补充以十五岁以上,三十八岁以下的青壮。

兵部规划预计,此次扩军大约两万三千人,再算上被裁撤的老弱,整编后的两广明军应在五万人左右。

在充足资金的润滑下,这架吱吱呀呀的“袖珍”国家机器转动了起来,兵部开始组织外派官吏,与此同时,之前计划征募人才的陈子壮的工作也取得了进展。

约四百名来自两广、湖广、福建各个府县推举的原朝中离职官吏、未出世的举人、秀才等都向肇庆汇聚。

-------------------------------------

郭恪擎刀候在校场一旁,陪护着天子左右视察


“据臣对那些个兵头将佐们的了解,其实也未必就有敢反的胆子,只要能徐徐图之,他们也不敢太和朝廷对着干。毕竟事到如今,其他地方且不提,就两广而言,各路兵马还是要仰仗朝廷粮饷的。”

“而且潮惠、漳州大捷之后,陛下军中威势已成,主要几位领兵文武将臣如广州总兵余龙、闽南巡抚张家玉、广东巡抚陈邦彦、以及广西曹晔部均是朝廷心腹,且也已能掌控本部军伍,若欲行新制,完全可以这几部先行。”

自从潮惠大捷之后,何腾蛟的心境受到了很大冲击。过去,他被天子召回肇庆,心中是极为愤懑的,觉得这新上任的小皇帝实在荒唐,偏信瞿式耜、吕大器等,对军务毫无了解还横加干涉。

但潮惠大捷之后,他虽然还是没有觉得自己在湖广的抗清政策有问题,但却不得不承认这位新天子并非懦弱无主见之君。

知道今天御前会议要讨论军制改革和扩军问题,他好是精心准备思考了一番,算有有备而来,想在天子表现一下,证明自己是“知兵”的。

朱由榔倒是点头表示认同,何腾蛟这话还是挺靠谱的,所谓改革还是先得有个试点才好。否则也不知道后果,一通胡乱操作,把小朝廷给改没了怎么办?

“那何卿以为这军制改革当以何入手?”

朱由榔郑重的提问,这让何腾蛟心中欢喜,道天子总算明白我何腾蛟并非等闲之辈了。

“陛下之前所说的军中弊病臣以为归纳起来分为三类。一曰粮饷,即空额、贪墨、侵吞严重,兵无所养,自然无斗志可言;二曰跋扈,军将自专威福,官爵世袭罔替,豢养家丁,视兵马为私产;三曰乱制,指挥权职不明,或归督抚、或归兵部、或归总兵,上官无数,难知令之所出。”

朱由榔听得全神贯注,偶尔发言附和

何腾蛟见状自信的接着说

“既然要徐徐图之,臣以为可先下三剂缓药。”

“其一,此次朝廷扩军,可由兵部派人直接在各府县设卡征募,再统一分配给各军,如此安家耗费银两不必经军中将佐之手,使兵士先知朝廷,而后知军将。”

“其二,之前各地兵马所辖繁杂,如今卫所崩坏,募军杂乱,当将现有军士一并重新合编,废卫所、募军名号,重设五军都督府统辖。”

一众君臣听到这里也很是赞同,何腾蛟的建议看起来动作很大,其实都没有直接对现有军队编制动刀子,而是先把募兵权收回兵部,再将现有军队混乱的统辖体系规范而已。一方面可以加强朝廷对各军统辖力度,另一方面通过中央统一募兵限制了各军的独立性。

“其三,可以由朝廷向各军派驻文臣,以作监军!”

听到这第三条建议,旁边一直沉默,但却分管军务,在这次会议中举足轻重的内阁辅臣吕大器表示了反对

“老臣以为,此议不妥,所谓大军作战,军令第一,我朝以文制武是常例,若向军中派驻监军,临机决断之时难免冲突。”

这话说的委婉,其实就是怕外行指挥内行而已。因为即使明朝文人统兵是常事,但那是以文官作为统帅,而武将执行。现在直接向各军派驻监军,却是让文官直接干预具体战术指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朱由榔此时有着更多思考,他想到了后世军队中的政治委员,此时大明朝的军队是完全由一帮“军阀兵头”辖制的,如果能够在不干涉军队指挥的前提下建立一个监督体系倒也并非坏事。

他想了想开口道

“朕以为,若不是派遣监军,而是向各军增设一主簿、参军,以作记录军功之用,位在主将之下,为属官,如何?”

吕大器思索一二,拱手称赞道

“皇上圣明!”


王夫之一通从朱由榔那(事实上是朱由榔凭着后世记忆剽窃后来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的“亡天下”思想)得到的“暴论”输出,既摆明了朝廷的合作态度,同时也站在了有利的谈判地位。

家、国、天下三重“道德绑架”之下,你大西军不和朝廷合作抗清,那就是“忘杀父之仇、背国家之义”而且还是坐视汉家天下灭亡的“汉奸”!

四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不知说些什么,李定国倒是想说,但此时四人中毕竟以孙可望为首,所以他也不方便独自说话。

最后还是四人当中以稳重著称的刘文秀打破沉默

“虽然天使这样说,可是朝廷想要与我等联合抗清,我等还是有些疑虑啊。”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当初我等追随义父,造过大明的反,占过朝廷的州郡,杀过朝廷的官,甚至,还取过不少宗室的性命,难道朝廷也都可以不追究吗?”

王夫之依然不为所动

“下官刚才说过,抗清乃是为保卫我汉家天下的大义、大业,在此汉家大义之前,无论过去是官军也好、民军也罢,只要能抗击清虏,不管是什么人,皆可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天使,这东西总不能听您和朝廷的一面之词吧?”

孙可望在旁尖利问道

“就是!若是朝廷先稳住俺们,让咱们给你们卖命,完事儿又翻脸不认人怎么办?总得给俺们一个保证吧?”

坐在右侧末位的艾能奇大声出言应和,艾能奇在四人中资历最浅,能力也不算强,处于四人中最末尾,但脾气却是比较粗犷,无甚花花肠子,直来直往。

刚才他一直没说话,他对这些和朝廷的事情也不太懂,但造了这么多年反,明朝那些个督抚大臣是个什么性子,他还是略有领教的。现在跟你好言好语,那是因为需要你,等到时候用完了,卸磨杀驴、鸟尽弓藏也不只是什么话本故事。

“那艾将军以为,朝廷当如何给出这个保证?”

王夫之一脸认真,并无玩笑之色,却是让艾能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他想了想,看了一眼孙可望,这才道

“俺们若是要朝廷不得干涉军队指挥,不得换掉俺们的将佐,如何?”

“可以”

艾能奇哑然,又紧接着“顺杆爬”

“如若俺们希望朝廷不得派官吏来俺们云贵这边呢?”

“可以”

这回艾能奇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了

但王夫之却接着说

“下官临走之前,陛下有过交代,只要抗清,只要能够联合一致,无论什么条件,朝廷都可以答应!”

“陛下说,如果四位将军还不安心,那么,大不了他就封四个国公乃至四个异姓王,赐四张丹书铁劵,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千秋大义在前,春秋褒贬在后,河北、中原、江南亿万士民尚在胡尘哀嚎!四位将军,只要能够抗清,朝廷什么都可以忍!天子都可以让!”

在一片沉默之中,孙可望总算低头,开口问道

“那按照天使的意思,朝廷打算安排我们这些人?”

虽然心中不甘,但他还是不得不接受联合的提议。因为他知道,在张献忠死前留下了让他们投奔明廷的遗言后,又加上张献忠惨死于清军之手,西军将佐就有大量支持联明抗清路线的。

其中尤以李定国为甚,其余除了没什么心思的艾能奇,刘文秀虽然嘴上不说,但孙可望能感觉出来,他是有些偏向于李定国的主张的。

如果说之前作为西军残部名义上的首领,孙可望还能以各种理由、谈判条件、明廷态度之类的搪塞这些联明派,那么现在这种明廷方面已经明确表示:只要能够抗清,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什么条件都可以让步。

他这时要是再反对或是搪塞,恐怕那些之前跟着李定国上演“以死进谏”大戏的将佐们,就不仅仅是“以死进谏”这么简单了。

接着,李定国、刘文秀又向王夫之询问了一些细节。

王夫之明确表示,只要西军能够接受与明军合作,天子愿意拿出一个独立编制,直接就地把西军改为光复左军,而且左军都督、佥事、同知等一系列将帅编制,以及以下师、营总兵、参将等等的人事任免均由西军自行推选,明廷一概不干涉,只要报上来就批准。


财政困难的到解决之后,朱由榔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之前他已经让李景兴、郭恪开始在肇庆府周围征募士兵,也已经有四千多人,当然,这些刚刚应征的青壮还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

不过朱由榔却是已经想通过李景兴他们来尝试改变这时候大明军队中堕落腐败的成例。

明朝立国之时,在军制上建立了卫所军户制,简单来说就是军屯。

朝廷给各个卫所分有田地,军户们平时组织耕种,上交粮食,战时披甲持械,编入军队。

而士兵的粮饷就直接从屯田所得分发提供,正如朱元璋吹嘘的那样,“朕为国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不过这种制度却并非什么千秋万代之计,事实上卫所制度在太祖、成祖建国初期时自然战力彪悍,仁宗、宣宗也还算能够维持。但自从“叫门天子”朱祁镇土木堡之后,随着大量勋贵和精锐卫所力量的灭亡,成为了压垮这一制度的重要一锤。

究其原因,其实无非封建王朝的根本问题:“土地兼并”。卫所制度的前提是要能够有足够土地让卫所军户们组织生产,自给自足。可明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在外部,地方有背景的豪绅大族、各地宗室王府、太监外戚,甚至还有天子的皇庄都在蚕食吞并卫所军屯土地。在内部,那些世袭罔替的卫所高级军官也随着腐化堕落,最终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地主,将剩下的军屯土地视为私产,把卫所军户看作自家佃农。

如此状况之下,军户们不堪压迫,纷纷大量逃亡,剩下没跑的也退化成了军官的私人佃户,更谈不了什么战斗力了。

最终,到了嘉靖时期,卫所军制的崩坏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就连朝廷和皇帝也不再抱以期望。所以才会有后来张居正支持下,戚继光戚爷爷招募编练新军,剿灭倭患,防备鞑虏。

而万历以后,明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也就逐渐以领军饷银两的募军为主了。

但到了崇祯年间,就连募军也开始崩坏了,九边军将把士卒视为私产,喝兵血、吃空饷成为常例,再然后国家财政拖垮后,便连这点被层层盘剥军饷都发不出来了,边军将领世袭罔替,彻底沦为军阀做派,尤其以辽东为甚。

这导致整个大明朝的军队战斗意志极低,当清军入关南下时,只要能承诺发军饷、给饭吃,便会有成片成片的“大明将士”们倒戈投降,而那些把军队视为财产的军阀们又怎么会为了朝廷损害自己实力?无不望风倒戈而降。

所以想要扩军,第一个摆在朱由榔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杜绝或者缓解这些大明军队的痼疾。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军制崩坏、军队腐化堕落,欠饷、贪腐严重,军阀化严重绝对是极其重要的一条。

想到这些,朱由榔在得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召集三位内阁大臣和各个主要部门负责人开了一次军政会议,而讨论主题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军和军制改革。

“陛下,臣以为规范改革军制,虽是好事,毕竟自甲申以后,国家沦丧,顾不得许多,乃至于军旅统帅混杂,调动复杂,若能统一军制、隶属、号令必能增健战力。不过.......


“为湖广巡抚堵胤锡所奏”

听到是由自己比较看重的,在原来历史里就是很厉害的人物所上奏折,朱由榔也重视了起来。

他从身旁内官手里拿过奏折,摊开细细阅读

.......

“好!”

片刻之后,朱由榔眼前一亮,惊喜叫道

在所有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朱由榔将奏折交给身旁内官,让他念出来给所有人听。

“臣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堵胤锡启奏:今清虏南下,有图两广之意,贼孔、耿、尚俱以大军相屯湘南......”

整篇奏文洋洋洒洒七八百字,但核心意思就是四条。

其一,据堵胤锡观察判断,清军的战略动向毫无疑问是想南下图谋两广,把朱由榔这个光烈小朝廷给灭了。

这个任务其实本来应该是福建方向干的,但奈何佟、李两部被灭,剩下的清军也被郑成功那边牵制住,短时间内没有进犯能力。

于是清廷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目前正在湖广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三顺王”所部。

其二,忠贞营的确是顶不住了,目前已经开始大步向湘西、贵州方向转移。也真正因为如此,湖广方向的清军才能倾力南下。

其三,堵胤锡提出让忠贞营剩下的四五万大军进入广西休整,一则,可以让补给短缺、军士疲劳的忠贞营得到休整补充,同时也能充实广西防御力量。

一听到这条,许多大臣都已经不等内官念完,直接就出言反对。

兵科给事中金堡直接出言道堵胤锡其心可诛,当斩!

一向对农民军意见颇深的吏部尚书何腾蛟已经章旷自不必说,立即附和。

“流军反复无常、目无君父,陛下万不可引狼入室啊!”

“流军向来自成体系,若入广西,难说不会窃城而降啊。”

“陛下,流贼万不可信!!”

一帮人叽叽喳喳,好一点的还称流军、流营,还有的就直接叫流贼、流寇!

总之一句话,李自成的民军是逼死崇祯的罪魁祸首,是弑杀君父的罪人!他留下的残部就算可以利用,也绝对不能信任!

朱由榔却只是呵呵一笑,然后轻声道

“大家何不听这奏折念完?”

所有人这才安静了一些,那内官又接着念下去

可当众臣工听到这第四条,无不惊骇万分

“这......怎么可能?”

如果说刚才第三条算是不能接受,但所有人也不感到意外,毕竟天子刚登基时,召回何腾蛟、章旷时,大家也能从中感觉到一些心思。

但这第四条却是......

与大西军那帮张献忠的干儿子们合作?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