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扶摇直上》,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主角:赵泗嬴政 更新:2024-09-20 06:24: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完整篇章》,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扶摇直上》,由网络作家“徐福”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泗嬴政,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穿越大秦,成为出海为始皇求长生药船队的一名船员......飘洋八年,终回故土,成为大秦第一位海归。嬴政:可有仙山?可有仙人?可有仙药?赵泗:无......始皇帝:无功而返,此乃死罪......赵泗:“臣有物要献!”说罢,赵泗摊开一块破布,掏出几袋子皱巴巴的种子。“陛下,此乃世界地图,大秦尚未四海归一,此乃红薯土豆,亩产千斤!此乃......
王离对于赵泗口中的大海分外向往。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没有见过大海,王离亦是如此。
他打小就在关中长大,见过最大的也无非就是湖泊罢了。
漫无边际的大海,如蛟龙一般的大鱼,长了八条腿的章鱼,这些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景象。
他只能通过赵泗的描述来在脑海之中想象。
古人的娱乐较为匮乏,看热闹都能看半晌,更何况是从未见过的大海,一个全新的世界。
赵泗叙说各地风物,王离听得也十分入迷。
直至,太阳缓缓西斜,天色渐晚,赵泗才停下了描述,王离依旧意犹未尽。
一个下午的时间,军匠们也终于制造出了和长直辕犁等比例的长曲辕犁。
因为体积重量过大,依旧需要用两头牛来进行牵引。
相比较于长直辕犁,长曲辕犁吃土更深更牢固,耕出来的痕迹更均匀。
同样使用两头牛进行耕种得情况下,速度明显更快,而且耕牛的步伐也明显更加轻松。
等到长曲辕犁一个来回过来,传统的直辕犁才刚刚走了三分之二。
速度上来说节约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更加省力,对耕牛的体力消耗更少,制作成本差不多一样。
这就够了!
仅仅这些就足以将长直辕犁扫进历史的尘埃了。
“啧,还以为曲辕犁一出大杀四方,起码得节约个一半的效率呢…”赵泗摇头失笑。
一旁正在满脸笑容听着军匠们赞叹的王离闻言偏头看过来开口说道:“吃土更深更牢,又不累耕牛,制造所用木材差不多一样,速度还快了三分,这曲辕犁还有不足?”
“足了足了……”赵泗笑了起来。
对于古人而言,提高三分之一的效率已经算得上大提升和跨时代的发明了。
古代不可能如同现代一样,一个新的东西直接导致生产力提高数倍。
事实上直至清朝,良田耕种得小麦平均亩产也只能达到两百斤。
对比秦朝,提升也并没有很大。
粮食产量大跨步的提升,还得是化肥农药出来以后。
不然,再怎么堆肥也好,顶破天也就一亩地收成个三百多斤,还得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根本无法扩大规模。
王离很是兴奋,毕竟这件东西再怎么说也是自己督促诞生,按道理来说他是有三分功劳的。
而且涉及农具,可能会引起始皇帝重视。
王离即刻派人去将刚刚实验过的长曲辕犁封存起来,打起来报告。
这玩意按理是交给地方政府,然后地方郡县进行核对,确定效果以后核定奖励。
但谁让王离是三代?
作为大秦唯一一个彻侯的亲孙子,王离是可以直接上报朝廷的。
甚至于夸张一点,可以让他爷爷亲自去找始皇帝私底下说。
“我会上书报于陛下,放心,你的功劳我不会私吞。”王离显得十分大方。
“不过陛下眼下正在大巡天下,如这般事情,只能等到陛下回转咸阳以后再论功行赏。”王离解释了一下。
始皇帝大巡天下并非就不理政务了,事实上,始皇帝大巡天下期间,会随身带一批心腹,蒙毅负责制定行程规划,天下大小事,皆入始皇帝驾撵之中。
而咸阳留下的官员则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应对。
不过像这种事情,咸阳这边肯定不可能直接送给始皇帝,王离更不可能闲的没事通过驿站给正在大巡天下的始皇帝传信,虽然理论上来说他有这个能力。
这个时代连直辕犁在天下都不算普遍,贫农多用耒耜,故而曲辕犁的诞生还真不算甚么大事,普通百姓买不起大件啊……
若是像明清时期,犁具普遍进入千家万户,这个时候能够让犁具的耕种效率提升三分之一,恐怕就真是震动朝廷的大事。
说白了还是小农家庭用不起价格高昂的犁具买不起耕牛,相应的导致了改进犁具受益的群体并不多,也就间接的导致功劳缩水。
说白了,功劳大小,全看上位者的眼光长远与否。
小说里写的什么掏出红薯土豆直接封侯那是以现代人的角度来意淫的。
事实上红薯就是明朝人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从海外传回中国,也没见陈振龙封侯,甚至朝廷连像样的表示都没有,若不是当地饥荒欠收,陈振龙父子极力上书推广红薯,恐怕红薯能不能普及开来都是问题。
赵泗做事情的出发点,更多是历史意义,而非现实意义。
就封建社会而言,唯有盐铁可称重器。
当然,事无绝对!
如果有王离这个身份足够的中间人上书,那可就说不准了。
陈振龙如果能够直接见到皇帝献上红薯,或许也是另一番情况。
“多谢足下!”赵泗领情感谢。
“无妨,多同我讲讲海上故事!”王离笑眯眯的开口说道。
献曲辕犁有功是其次,更主要的是他确实和赵泗相处的不错,看赵泗也顺眼,在赵泗面前能找到快乐愉悦的感觉。
事实上不管是什么样的功劳,对于他的加成也微乎其微。显赫的家世让他不管从军还是从政都只能做一个吉祥物了。
王家在大秦的地位太超然了,在人臣中也是独一档。
赵泗欣然答应,刚刚点头,肚子却传来咕噜咕噜的声音。
抬头一看,只见天色渐晚,到了该吃饭的时候。
一天两顿饭就是酱紫,天还没黑就饿的咕咕叫。
赵泗在船上条件允许一般都是按着一日三餐的习惯来,条件不允许该节俭就节俭,陡然登陆变成了一日两餐,还真有点不适应。
“用过饭再讲吧!”赵泗抬头看了一眼。
因为是一日两餐的原因,故而晚饭用餐时间较早,大概四点多就到了用餐时间,吃完饭距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还有空余时间再跟王离唠一会小嗑。
王离正处于新鲜时候,却不能忍受等更,片刻都无法忍受。
“与我同食!”
王离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一边吃一边讲。
他请赵泗吃饭,赵泗给他讲海上故事。
赵泗倒是没想到王离听故事的瘾头都那么大,不过赵泗并没有过多犹豫。
能白蹭一顿饭是极好的,秦朝军中用餐爵位高低待遇不同。
赵泗今天早上那一顿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致还不如去船上啃咸鱼干。
赵泗已经做好了登陆以后伙食简陋的准备,可是也没想到那么简陋,王离身为王家嫡子,总得吃点好的吧?
赵泗平生唯好二者。
美食和冒险!
(月末了,各位读者老爷可以清理一下月票,投喂给俺了,另外跪求追读!!)
“你便是赵泗?”逃离了父亲王贲高强度压力气场的王离重新变得活泼起来,略带好奇的打量着面前的一行人。
“恳田种植可有甚么需求?尽管说来,都有人筹备。”王离开口说道。
“无甚要求,只需一些田地耕具即可。”赵泗开口回答到,尔后开始思考红薯土豆玉米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种植。
土豆怎么种来着?切块,对切块发芽即可。
红薯不能切块,红薯切块怕坏,整个种下去等着红薯藤长出来以后再行掐藤插种。
玉米倒是简单,玉米粒往里面洒就行。
其余辣椒番茄也都凑合种种,往地里面洒呗。
赵泗又不是什么农学家,能让种子发芽就行,精细操持农作物这活他还真干不来。
“需要多少田地?”王离问道。
“百亩吧。”赵泗沉吟一下。
他这次出海带回来的红薯玉米土豆种子还真不少。
这三样农作物尤为重要,故而带的比较多,每条船上都单独储存了一部分,怕的就是哪条船上发生霉变,或者船只倾覆以至于三种种子付之东流。
“好!”王离即刻派人询问此地军所剩余田产情况。
蓝田大营也是有耕地的,算是军产地,虽然耕地相比较于诺大的蓝田大营并不算太多,但是十几倾还是有的。
没有等候多久,王离就开口道:“随我来吧。”
“二三子,随我布种!”赵泗去招呼跟随自己来到咸阳的船员们。
一行船员各自背负从船上带下来的农作物种子,一行七八十人呼啦啦的跟随在王离身后。
王离好奇,有心想要瞅瞅据说亩产五百斤的海外粮种有何神奇之处,但是考虑到自己的形象,最终没有转身偷瞄。
一行人行约小半个时辰,来到一处谷地,谷地面积很大,两侧是山,地势稍低,但是并不影响光照,而且还有人力建设的排水沟渠和蓄水池,开垦得力,此地耕地已有数倾。
赵泗注意到,此地早已经种上了小麦,现在已经绿油油的冒出头来。
眼下是四月份,天气适宜,只是此地早有耕种,小麦这玩意成长周期长,种的早,一般来说都是开春前就早早种下,等到农历五六月份就可以迎来丰收。
而眼下这地界的小麦都已经抽穗了,要看距离成熟也已经不剩多少。
“除了吧!”王离挥了挥手,示意士卒行动。
一应士卒没有质疑,只是略带惋惜,再等上个一个多月,这批小麦就可以丰收了啊。
他们只是寻常应役的士卒,家中也都是种地为生,从来都是精心操持自家田地,哪里敢想这已经抽穗,长势如此好的小麦就得叫他们硬生生的除了?
不过也仅仅是惋惜,秦朝的军法很严,秦军的职业素养也很高,他们拿起农具,套上耕牛,准备行动。
“将军且慢!”赵泗忽然开口。
“还是垦荒吧……”赵泗倒也算不上圣母,只是看着百亩即将收成的良田就这么被摧毁有些于心不忍,说白了还是心态没转变过来。
“为何?”王离转身开口。
“红薯土豆荒地也能种,不影响。”赵泗开口回答道。
红薯土豆,除了产量以外,就是出了名的耐操。
至于玉米,荒田也能种,无非收成的时候对标荒田小麦产量进行对比即可。
王离也没有固执己见,赵泗说什么是什么。
这三种农作物都是海上泊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王贲已经叮嘱过王离了,一应所求皆应之。
王离性格跳脱但不是傻子,他们父子起的是一个监管作用。
说白了,这三种海上泊来的种子是真是假不好说,甚至能不能种出来都不好说,王离甚至下意识的就把赵泗跟徐福这样的方士联系起来。
真假王离不敢肯定,但是王离知道这三种农作物种出来他半毛钱功劳也没有,要是种不出来,自己又中途有什么阻拦或者不配合,对方往自己身上抹屎可太简单了。
“可!”
王离又带赵泗一行准备开垦荒田。
找好地界以后,王离又调来耕牛和犁具。
赵泗一行人好是一通手忙脚乱。
他们是水手,几年下来陆地生活可以说少的可怜。
又是自幼跟随徐福出海,后来徐福垦荒虽然也曾跟着开垦土地,但是距离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农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行水手可以说水平参次不齐但是又都差的平均,甚至于对于如何使用大型耕具上还产生了分歧,没办法,以前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犁啊。
在目睹一番乱象以后,王离又派人接替了赵泗一行人的工作,去帮助他们垦荒。
留下一种船员略显狼狈的站在原地。
赵泗和荆相视许久哈哈大笑。
“我分明记得该……”
众人七口八舌。
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完全不会种地,而是每个人都对种地的印象很浅,而且还很片面。
时间让他们忘了很多,只能记起来只言片语。
零碎的记忆,七八十人,对照不起来,也就出现了分歧。
只是谁也不愿意承认,从土里走出来的孩子,连种地都种不好了。
不过种地这东西,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看一遍就能学会种地,但是想把地种好,可能就得是十年二十年的学问。
有王离派来的士卒帮忙,赵泗一行人也没有闲着,而是提前去切割土豆,方便待会进行种植。
至于其余的一些农作物种子也挑拣出来晾晒。
赵泗自己则闲得发慌的坐在树下打量着这个时代的耕种方式。
入目所见,是颇为经典的二牛抬杠式。
即犁具硕大,上有横杠,二牛负于肩,即为二牛抬杠。
赵泗又敏锐的注意到,这个时候的犁具的犁辕,还是直辕。
“曲辕犁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来着?这个时代总归是没有的。”赵泗沉吟思索。
赵泗动手能力一般,也没有手搓曲辕犁的经历,不过他还真见过曲辕犁,老家里迄今为止还有两个曲辕犁呢,爷爷那一辈是农具,现在纯粹是当成老古董丢在了牛棚子里。
新世纪的农村,牛棚子猪圈里面没有牛没有猪是很正常的。
里面大约都会堆着一堆看似有用实则没用的杂物。
很小很小的时候,堆了一堆乱七八糟东西的牛棚子,就是赵泗童年的藏宝之地。
回想起上一世中原地区的糟糕环境,赵泗多少有些唏嘘。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古代和现代不同的不仅仅是习俗和制度,环境的差别亦是十分巨大。
眼瞅着天色渐晚,以现在的温度情况,恐怕就算是正夏也得个好几天才能把盐水晒干出盐,赵泗也无心等待,轻车熟路的朝着王离的营房走去。
之前陪王离吃了一顿火锅以后,赵泗和王离就混熟了。
赵泗是苦于没有食材,空有调料。
王离则是没有调料,没有烹饪手段,空有食材。
二人又都是老饕,一拍即合,干脆成了饭搭子,赵泗负责料理食材,王离负责提供食材。
要不说王离是狗大户呢,这货嘴里说着不能擅杀耕牛,基本上天天都能弄出来牛肉来吃。
到了地方,王离人还没来,不知道去忙活什么去了,不过奴仆倒是在,有王离吩咐,不用赵泗开口便奉上点心酪浆。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军队是可以带奴仆参军的。
准确来说,对于家中有奴隶的,秦国征兵是连带着家里的奴隶一起征的。
奴兵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以跟随主人前后,有的则是被征调为辅兵。
奴隶如果杀敌立功,秦律是有赏赐的,不分官奴隶和私奴隶,只要功劳足够,就可以脱离奴籍。
秦朝时期本就处于奴隶制社会,奴隶数量不在少数,官私奴隶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不比自耕农少多少。
赵泗一边喝着酪浆一边吃着点心有些怀念现代社会的科技与狠活。
王离确实不缺食材,连熊掌都能弄得来,各种野味山珍,只要开口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问题在于赵泗没有足够的调料,他的厨艺也算不得精湛,更别说这个时代连个炒锅都没有。
炒锅这个东西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是要做出来需要的工业水平还真不低。
首先不能太厚,太厚影响导热性。
其次不能太脆,太脆了炒着炒着锅碎了。
然后不能太软,动不动就变形。
铁锅普及千家万户一需要钢铁产量的大规模提升,二则意味着钢铁冶炼技术达到封建时代的高峰。
现在的秦朝依旧以青铜器为主,铁器普遍较脆,连制造日常工具都够呛,更别提铁锅了。
“所以,钢铁冶炼怎么弄来着?”赵泗皱眉。
这玩意真是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谁没事学这个啊?赵泗知道的也就是含碳量影响钢铁质量,再多的就不知道了,他甚至连铁的熔点都没记住。
钢铁取代青铜器是大势所需,没办法,铁矿的开采难度远低于铜矿,其次铁的蕴藏量远高于铜的蕴藏量。
最后,封建时代的巅峰钢铁铠甲武器质量远胜巅峰青铜器。
问题出在这里,秦朝已经是青铜器巅峰了。
而钢铁冶炼甚至连入门都不算……
这边科技树已经点满,那边科技树刚发了个芽,而钢铁冶炼如果没有政府大规模投入,技术进展慢的令人发指。
汉朝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很大一部分情况是因为铜矿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另外大量的青铜器以及金银被陪葬,铜还要承担货币属性,完全不够用,没办法才去点了铁器的科技树。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技术断层!
秦朝的青铜冶炼水平几乎是青铜器时代的巅峰,秦末乱世,冶炼技术倒退,关键技术和制度遗失,也是汉朝不得不点铁器科技树的重要原因。
而秦朝虽然也面临了这些问题,但是并没有汉朝时期那么严峻,毕竟这个时代还较为原始,商业也并不发达。
青铜,虽然贵且少,但是放眼国家层面勉强还算够用。
而钢铁,以目前表现出来的冶炼难度和令人泪目的实用水平,对于始皇帝而言,还不如继续在青铜器冶炼方面深造,寄希望于找出更大的铜矿和更先进的冶炼技术。
但是赵泗知道,秦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走到头了,再往上也就那样。
可惜,想要在这个青铜器质量正值巅峰,数量也勉强够用的时代另开钢铁支线,需要的魄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钢铁冶炼可不像造纸,随便找几个匠人就能慢慢琢磨。
这玩意,投入大的离谱,非得是官方机构大笔大规模投入资金,从铁矿等源头产业开始投入。
而且很有可能还会面临很长一段时间负收益的情况。对财政造成极大的负担。
初期的铁器绝对比不上青铜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也不知道始皇帝有没有魄力进行产业转型,这玩意真的是利在千秋!”赵泗琢磨着,哪天撺掇一下始皇帝,顺嘴提上那么一句。
钢铁冶炼技术没有发展,很多东西都无计可施,钢铁性能远高于青铜,这是事实。
正在思索如何撺掇始皇帝投一笔大的,却看见王离一脸喜色的捧着一口青铜锅晃晃悠悠的走来。
“你说的锅,我差人弄出来了!”王离喜气洋洋的拍了拍锅底笑着说到。
得益于赵泗心心念念的炒菜,给王离抱怨大秦没有锅,王离记在心上,作为老饕的王离自然也想尝尝赵泗所说的炒菜是何滋味,于是差使家中匠人按照赵泗的描述制出铜锅。
赵泗入手,沉的离谱。
不过厚度倒是适中,不算特别厚,但是也做不了特别薄。
青铜这玩意脆,弄太薄了不行,天生比铁锅得厚上几分。
王离弄来的铜锅能成这个样子已经十分不错,虽然有可能会影响导热性,但是问题不大,火力全开,锅还能凉了不成?
不过很显然,这口铜锅肉眼可见的价值不菲技艺精湛,在这个时代压根不可能大规模批量生产。
普通家庭,忙活一年赚来的钱都未必能买得起这一口锅。
这可是实打实的铜,能直接熔成钱的那种。
不过对于赵泗而言,并没有什么大碍!
毕竟王离是富三代,压根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轻轻抚摸做工精湛的铜锅,赵泗脸上露出喜色。
在这一瞬间,他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好几个菜式。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为您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