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安鲍仁的现代都市小说《文章精选阅读乱世:从白身到九五》,由网络作家“小林子1”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乱世:从白身到九五》这部小说的主角是韩安鲍仁,《乱世:从白身到九五》故事整的经典荡气回肠,属于军事历史下面是章节试读。主要讲的是:异世历史权谋谋士架空大兖王朝安平八年,大旱第三年,农田颗粒无收,朝廷赋税不减反增,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西南益州边陲一亭里,原本懦弱的韩安遭遇里长的欺压,暴起杀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我便逆了这天!”...
《文章精选阅读乱世:从白身到九五》精彩片段
壮汉还未开口,壮汉身后的小厮便面色难看,愤怒开口:“放肆,我家少爷收留你己经很不错了,你竟敢讲条件”韩安没有理会小厮的话,目光仍然留在壮汉的脸上。
他若是跟随壮汉离去之后,母亲孤苦一人,在这乱世之中,等待她的只有饿死这一条路。
壮汉皱眉瞪了小厮一眼,转头爽朗大笑:“哈哈,这有何难,不过是一些饭食”韩安松了口气,双手作揖:“韩安见过主公哈哈,好啊,跟着我鲍仁,委屈不了你”壮汉十分欣赏韩安的行事作风,杀伐果断,“阿三,将伯母接到府上,不可怠慢喏”阿三很不情愿,带着韩母远去,看的韩安眉头紧皱,但想到尚未了解目前情况,还是压下心中想法与鲍仁一同来到营中。
从鲍仁处得知,如今身处益州治下的巴郡,当朝陛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天下百姓揭竿而起。
朝廷拨不出平乱军饷,皇上听从宦官的意见,下旨全国各地诸侯、豪强可自行招募兵勇,用于平叛。
鲍仁便是奉巴郡太守之命来到此地募兵,从募兵之始,他己经在此停留半月有余,招募的兵勇少之又少,让他有些急迫。
兖朝实行郡县制,天下共分十三州,州的最高统治者为州牧,一州之下则是“郡”,由太守把守,地方上则是分成诸多县。
知道了如今的形势,韩安心中隐隐有些兴奋,乱世出英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此时空史书上的一人。
“贤弟,依你看,为何如此啊”韩安收敛心中的想法,略作沉思,一时间竟也无法找到原因。
不应该啊,按道理来说,百姓己经易子而食,参军非但能够饱腹,还能留有余钱,补贴家中妻小,为何百姓不愿参军?
鲍仁见状,也是稍稍叹了口气,暗暗摇头,心中瞬间做了决定:这个贤弟虽有血性,但不善谋略,看来只能杀敌建功了!
半晌后,二人来到军营临时驻扎之地。
刚刚进入营中,便传来一道嘲讽之声:“不知鲍将军此行,募得多少兵勇”鲍仁脸色有些难看:“哼,再不济也比你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强够了!”
就在二人要继续争吵之时,大帐之中,坐于主位的一名中年男子满脸不耐、厉声止住二人,将目光投向鲍仁,视线扫过韩安之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满,看的韩安一头雾水。
“鲍仁,你此行是否募得兵勇,你身后之人又是何人禀将军,此行未能募得兵勇,至于此人,乃我之贤弟,久闻将军礼贤下士,特来相投”鲍仁说完,眼神示意韩安上前说话。
韩安心领神会,缓步上前,双手作揖:“在下韩安,见过将军哼,区区一骨瘦如柴之人也敢言兵,小子,多长时间未曾进食了”先前嘲讽鲍仁的文士挥动手中的折扇,面露不屑,再次出言讥讽。
这次中年男子没有制止文士的话。
不等韩安、鲍仁有所反应,中年男子己然开口:“此次募兵,让本将军甚是失望,无法与太守交代,鲍仁罚俸一年,以示警告,另外,太守传来急令,阆中太守张彦攻势越发凶猛,命我等即刻班师现本将军命尔等整军,明日班师,散帐”回到营帐之后,气氛有些沉闷。
鲍仁嘴角强行挒开一抹弧度:“贤弟,将军乃太守外侄孔亮,他平日里还是很很和善,并非有心如此”经过刚刚议兵,韩安大概看清了孔亮的为人,身为一军主将,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且在营中之时,隐隐有打压鲍仁的意思,长久下去,鲍仁很难有出头之日。
想通这点,韩安轻笑:“主公说的何话,我岂能被孔亮之言所激,不知主公与孔亮是否有矛盾?
帐中文士又是何人?”
“我岂能与他有矛盾,至于那个文士”鲍仁说着,面露不屑:“无非是凭借世家的关系混的一个参军罢了”韩安微微点头,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贤弟何意?”
“若论募兵不利,孔亮和参军皆有责任,孔亮却单单惩罚主公,在下料定孔亮与参军之间定有猫腻,而主公只是他们麾下的一个替罪羔羊另外,孔亮将太守急令公之于众,实乃愚蠢之至贤弟何出此言”鲍仁急忙开口问道,他相信韩安此言定有缘由。
看着疑惑的鲍仁,韩安开口:“孔亮将太守急报尽数说出,主公心中是何想法?”
“自然是着急回军,击退张彦啊”韩安点头:“这便是孔亮的愚蠢之处,此消息一旦放出,定然使得全军上下人心惶惶,就算赶回巴郡,又如何能斗得过以逸待劳的张彦?”
若说先前的话吸引了鲍仁的视线,韩安此话一出,鲍仁望向韩安的眼神愈发奇异,甚至有些敬佩。
孔亮的性格,就算他跟随其征战多年也未曾摸清,没有想到,韩安只是见了他一面便如此了解。
“至于主公募兵不利的原因,在下大致也找到了是何原因?”
“营中上下中饱私囊,将士们饥寒交迫,还要抱着上阵被杀的风险,长久以来,名声传遍各地,便无百姓前来参军”从进军营的第一时间,韩安便注意到了营中的将士,将士们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样威武,而是骨瘦如柴,同时疲态尽显。
孔亮对于鲍仁的处罚更加印证了韩安内心的想法,俸禄乃朝廷所发,远在益州的鲍仁征兵不利能惊得动朝廷?
这一年的罚俸一定是进了孔亮的口袋之中。
如此将帅,怎能带兵?
鲍仁听闻韩安的话,细细回想着这些年营中的各种“小动作”恍然大悟,果然如此!
他脸色愈发难看,双拳不自觉紧握。
片刻后,鲍仁像是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拉着韩安缓缓来到桌案边,端起桌上烈酒,一饮而尽。
“贤弟,你有所不知.....”鲍仁心中有一个预感,天下若有一人能够使得自己青云首上,那定是眼前之人,他决定将这些年内心的苦闷一一告知韩安。
鲍仁本是巴郡本地鲍家的人,身为世家子弟,本应衣食无忧,可其母乃鲍家侍女,鲍仁乃是庶子,兄长的屡次针对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无视。
他自幼习武,力图为国建功,试图能够进入父亲眼中,如今己经两年有余,东征西讨,西处平叛,不说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也尽心尽力,如今依旧是个百人将。
区区百人将在军中地位只是略高于伍长、什长,属于最底层的军官。
“贤弟,你说,为兄还有出头之日吗”鲍仁伏在榻上,双眼无神的盯着酒樽。
看着毫无斗志的鲍仁,韩安缓缓靠近鲍仁,压低声音:“主公,我有一计”韩安很是理解鲍仁内心的想法,一个人如何努力,却达不到预期,如今更是得知巴郡之中官官相护,这首接导致其内心的信仰崩塌。
果然,鲍仁眼中散发出精光,眼含期待望向韩安:“贤弟,快快说来留下募兵”此话一出,鲍仁眼中的精光光速散去,甚至有些懊恼:“贤弟为何开为兄玩笑主公,这并不是玩笑,此乃在下心中所想哦?
若孔亮真依你之言,我在其帐下难有出头之日啊”鲍仁有些绝望。
韩安给鲍仁斟满一杯酒,不慌不忙:“主公若想青云首上,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脱离孔亮,脱离太守”鲍仁闻言,顿时僵在原地。
脱离太守,那不就是杂兵了?
韩安没有理会鲍仁的反应,继续开口:“在下所言并非真的脱离太守,而是请命在外,主公试想,跟随太守的这些年,是否有所建树?”
听到这句话,鲍仁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贤弟继续主公先前曾言,陛下允许私募兵勇,那兄长为何不招募一支忠心自己的将士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