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尤其是中国人,把姓氏看的很重要,好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传承,几代单传,延误香火,而这所谓的香火是青烟,是黑烟谁又能知道。
有的人光鲜亮丽,有的人只能在黑夜里前行,不一定是自己黑暗,也许是这个环境,不打灯笼找不到路,而恰恰他并没有灯笼。
1996年是孔社出生的第一年,按现在来看,他一定会有一个时尚的外号。
出生意味着他从此有了一个姓氏,也确定了他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存在,也许他不清楚,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还在迷离中回忆酒与梦,他的爷爷奶奶十分欢喜,欢喜的是有了家中的继承人,但他母亲的冷落,是他感受不到的。
床边硬邦邦的馒头和土豆,和隔壁床牛奶鸡汤并排放在一起,是多么的讽刺,谁又知道讽刺的是谁。
熙熙攘攘的热闹,永远不属于所有人,嘈杂的车声带着一家人回到了家里。
对于孔社的到来,明显大家准备的不够充分,家里啤酒瓶子的数量比奶粉和尿戒子的数量多得多。
爷爷奶奶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孙子,似乎找到的姓氏继承的曙光,简首爱不释手,女人则由她二姐搀扶颤抖的躺在了床上。
就在这样的家庭里,孔社似乎在挣扎着长大,而很多时候,孔社的耳边都会有女人悉悉索索的声音念叨着“要不是为了你,为了给你一个完整的家,我肯定不会和他过下去。”
这就很中国了,不幸虽说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不幸的传承性确实很强。
女人在一天把孔社和男人放在了家里,自己则前往干洗店忙活,毕竟生活还是要的,不然用什么吃饭。
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家中房门紧闭,孔社的哭声此起彼伏,跟着此起彼伏的还有像老头一样零件即将破碎的床板声和男女的欢快声音,很不巧的女人又一次没带钥匙只能疯狂的敲门。
不久之后,男人搂着一个女子打开屋门出去了,女人则似乎习惯了似的,只是拨开了两人冲进屋里去照看哭嚎的孔社。
而在这个晚上,男人依旧按时回家了,可悲的是,女人没有质问,没有愤怒,只是自顾自的打开煤气炉子烧的洗澡水,换上己有的最具味道的睡衣,爬到了男人的大腿之间。
孔社的记忆系统似乎觉醒的比较早,这样的性启蒙教育早早的就印入了脑海,有时候孔社还会以为他们在玩儿骑马打仗的游戏,一个翻身跨在两人的背上,参与到游戏当中,而游戏结束之后女人还是会说“如果不是为了你…”这个男人虽然很不像个大众眼中应该有的丈夫与父亲的样子,但是作为儿子,他做的确实令人佩服。
在他成年的那年,他的父母告诉他“孩子,我们老两口这辈子没有生过孩子,你和你姐姐都是抱养的”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真真切切的体会不到当事人的心情,说出这话的人是不是害怕,听这话的人是不是震惊。
而这个男人在简短的迟疑之后,跪在他父母面前“生母不如养母亲,这辈子您二老也是我的爸妈,但是二老能不能告诉我,我是从哪里抱养的,待到二老百年,我可以回去看看。”
两位老人倒也没有隐瞒,男人姐姐是从辽宁沈阳抱养的,男人自己是从山西大同抱养的。
当初那个年代,真正穷的人,虽然不至于易子而食,但是确实穷到连个避孕套都买不起。
这样的姓氏继承看似荒唐,实则荒唐,男人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男人的父母也没有真正的姓氏继承,而孔社也仅仅是荒唐的诞生品。
这不就是简简单单物种繁衍的思维方式而己么?
继承的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