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日本自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逐渐侵占中国东北并虎视华北,企图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帅部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集中兵力准备歼灭上海的日军。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
尽管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但由于武器装备和指挥等方面存在不足,最终未能阻止日军进攻。
这场战役对整个中日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7年8月,一名摄影记者在当时的上海南站附近拍下的废墟中的婴儿。
大屠杀不限于南京一个婴儿,在被日军轰炸后的断壁残垣中嚎啕大哭——这是淞沪会战中日寇暴行的铁证。
1937年8月28日,上海南站被日机轰炸,摄影记者王小亭闻讯后马上赶往现场,拍下了这张震撼人心的照片”。
“彼时的上海南站位于上海老城厢的南市(现属黄浦区),远离战区,也没有任何军事设施。
日军的轰炸完全是针对无辜平民。”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说。
纪念馆特意将这张照片制作成三维场景,照片中被轰炸后的废墟“延伸”至参观者的脚下。
当时的国际舆论,也在谴责日军的无差别攻击。
1937年9月9日的《字林西报》,报道了9月8日由上海开往嘉兴的难民列车,在上海松江遭到日机轰炸的场景:“客车五辆全毁,死三百人,其中大部分是妇孺,受伤者更多,没有一个中国兵。
上海难民又逢一次浩劫”,“轰炸以后,站内的景象至为凄惨,断腿残肢,血腥满地”。
唐磊说,事实上,日军的大屠杀,不是到了南京才开始的,也不仅限于南京一城,就在1937年8月13日当天,日军惨绝人寰的屠杀己经开始。
日军挑起战端后,立即进占上海虹口、杨浦、闸北等地,封锁所有通往外界的道路。
根据8月15日《申报》报道,居住在上述地区的居民,“以祸起仓促,未遑逃避”,“(日军)将此无辜居民,以刺刀大刀屠杀,而以吴淞路一带被日兵所杀死者尤多,以致尸体堆积,血流成河”。
10天后的8月23日凌晨,增援的侵华日军在上海宝山罗泾小川沙河口登陆后,沿途烧杀淫掠,在不到100天时间里,杀害平民2244人,占当时乡民总数的80%,烧毁房屋10948间,奸淫妇女数以百计,史称“罗泾血案”。
以上资料来自于2022年8月12日新华社发布的《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85年前,椎心泣血的淞沪会战》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