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盛怀瑾海棠的现代都市小说《通房丫鬟,世子宠她上瘾热门作品》,由网络作家“奶糖甜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盛怀瑾海棠是古代言情《通房丫鬟,世子宠她上瘾》中的主要人物,梗概:前世她态度坚决,宁死不愿当妾。这辈子,她要换个活法,不是正妻又如何?只要能待在世子身边,她就有希望。人人都觉得她是世子养在身边的宠物,随时都会被抛弃。可是他们错了,世子对她上瘾,把她当心肝宠,最后还扶她上位主母。...
《通房丫鬟,世子宠她上瘾热门作品》精彩片段
梅嬷嬷表面上是给奉国公夫人之命,给盛怀瑾送些西南进献的竹荪,其实最主要的为了送一个檀木匣子。
盛怀瑾打开看了看,原来里面装着的,是一整套镶嵌红宝石的黄金头面。每一件都经过精心雕琢,光彩夺目,华贵无比。
“世子爷,这是珍宝阁出的新品,这种款式只有一套。夫人想着您忙,唯恐您没有时间为少夫人挑选生辰礼,特意为您备下了。”梅嬷嬷笑着说。
盛怀瑾面上淡淡的,吩咐一旁站立的海棠:“梅嬷嬷辛苦了,你去给梅嬷嬷拿些赏钱。”
考虑到梅嬷嬷是国公夫人身边的人,得多敬着几分,海棠急忙去取了几块碎银子,笑着帮盛怀瑾打赏了。
“海棠,去送送梅嬷嬷。”盛怀瑾又说。他礼数周到,面上却没有笑意。
梅嬷嬷闻言,恭敬地向盛怀瑾行了个礼。
海棠忙跟了上去,替梅嬷嬷打帘子。
到了院子里,梅嬷嬷压低声音说:“海棠姑娘,你在世子爷身边的时间多,挑他高兴的时候,柔声缓气劝着些,请世子爷后日务必去少夫人的生辰宴上露个面。”
梅嬷嬷这样说,应该是国公夫人的意思。这下子,若是盛怀瑾生辰宴不到场,国公夫人大概也会觉得她这个通房没有尽心劝。
太阳穴跳了起来,海棠笑道:“梅嬷嬷放心,奴婢一定尽力劝。只是,世子爷的性子……”
海棠没有再往下说,露出为难的表情。
“你尽力就好。”梅嬷嬷笑着:“主子们和睦,你也能好过些,不是吗?”
“是,奴婢明白。”海棠显得柔顺而乖巧。
送走梅嬷嬷,海棠回到屋里,发觉盛怀瑾拧着眉头,在写一份奏折,便退了下去。
第二日一早,海棠去齐芳院请安的时候,赵曼香命青提拿出两匹布料,要赏给海棠。
经过在尚衣处的历练,海棠一眼就看了出来,其中一匹是桃夭色,另外一匹是碧山色,都是最普通的绸缎,倒也符合通房的身份。
然而,海棠并没有伸手接,她想了想,笑道:“少夫人,奴婢想着,不如辛苦青提姐姐一趟,明日一早,让青提姐姐将衣料送到青山院。”
闻言,赵曼香眉心一动,微微眯起了眼睛。
虽然赵曼香应该已经猜到了用意,海棠还是说:“这样,世子爷见了,必会觉得少夫人贤惠,也能再提醒提醒他您的生辰。”
海棠看得清楚,盛怀瑾对赵曼香心结已深,这点小事不可能修补得了两人的关系。既然如此,不如帮赵曼香出个主意,在她面前卖个好。
有了赵曼香这个讨好的姿态,明日,她在世子爷跟前劝说的时候也好张口。
赵曼香果然笑了:“也是。既然如此,明日早晨,青提就跑一趟吧。记着,一定要早,世子爷一起身,你就去。”
“是。” 青提应声,将衣料拿了下去。
赵曼香看海棠一眼,将桌案上的盘子往前推了推,懒洋洋道:“这是庄子上送来的桑葚,还剩了小半盘,你们拿去分了吧。”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海棠道了谢,上前端起了盘子,拿出去和几个得闲的丫鬟一起分着吃了。
杜鹃如今不被允许进屋伺候,干的都是二等丫鬟的活儿,此刻,她正在院子里浇花。听见耳房处传来说笑声,她抬头看了看,见海棠被几个丫鬟簇拥着吃桑葚,心里生起无数怨恨。
海棠看见了杜鹃的眼神,故意朝她笑了笑,杜鹃急忙低下了头。
这天夜里,盛怀瑾回到府里,神情阴郁,只闷头忙公事,话都不说,海棠自然不敢凑上前劝他。
终于到了赵曼香生辰这一天。
青山院刚开门,海棠正在给盛怀瑾穿外衣,青提就来了。盛怀瑾让她在廊下回话。
“世子爷,少夫人命奴婢送两匹布给海棠姑娘。”
最后一个布带系好,盛怀瑾走出门,看了看托盘上的那两匹布。
海棠跟了出来,正欲上前接过,盛怀瑾淡淡道:“颜色不好,海棠适合穿紫色,两匹布都换成紫色的吧。”
青提行礼:“是。只是,今日少夫人生辰,只怕忙不过来,明日再给海棠姑娘送来可好?”
“好。退下吧。”盛怀瑾皱皱眉。
青提端着托盘,退了几步,转身离开。
海棠垂下眼帘,暗想,她穿紫色好看吗?以前都没有发现。世子爷居然留心了这个?
盛怀瑾却像往常一样,去偏厅里用早饭了。
海棠忙跟过去,站在一旁,伺候布菜。她今日早起了些,在青山院的小灶房为盛怀瑾添了几样饭菜,有三鲜粥、杂粮饼,还有一份茼蒿炒鸡蛋。
这些日子以来,她观察盛怀瑾的偏好,琢磨着他应该会爱吃这些。
果然,盛怀瑾吃得十分舒坦,连神色都轻松了不少。
待他吃好了,趁着给他递擦手的热帕子的功夫,海棠柔声道:“听闻今日大姑奶奶要回来,大姑奶奶家的小公子应该满百天了,不知道大姑奶奶会不会带着他来。”
大姑奶奶盛淑窈是国公府的大小姐,也是嫡出。
盛怀瑾面色缓和了些,没有说话。
“都说外甥似舅,想来小少爷一定好看。世子爷不如一会儿去齐芳院看看小少爷。”海棠斟酌着,浅笑委婉劝道。
盛怀瑾依旧不说话,只看着海棠。
海棠被看得有些心虚,她想,世子爷应该看穿了她的心思,不如明说。于是,她可怜兮兮地微微低头,哀求道:“世子爷哪怕在齐芳院露个面,然后立刻就走也好。奴婢……奴婢也好交差……”
海棠越说语气越弱。
过了片刻,盛怀瑾依旧没有回话。
海棠只得继续硬着头皮求道:“世子爷,您就去一趟吧,您露个面,夫人那边也宽心些。”
“你想让我去?”盛怀瑾声音低沉地问。
海棠忙点头:“奴婢也是为了夫人高兴。”
“可我是为了你去的,你总要拿些什么来换。”盛怀瑾低声道。
海棠惊讶抬头,看到盛怀瑾唇边带着玩味的笑。
她红了脸:“奴婢……奴婢回来就写十张大字。”
“一个月内,把玉安居士的词全背会,如何?”盛怀瑾带着一抹促狭的笑意问。
“好,奴婢背!”海棠忙不迭点头。
不就是背书吗?又不是让她举大鼎!背就背,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
赵曼香七岁的时候,灵溪村遇上旱灾,庄稼全都干枯了,许多人家颗粒无收。那时候,一家人实在要活不下去了,她爹诓她说要带她去挖野菜,实际上哪里有野菜?只有两个牙婆等在村口小树林里。
那时候,她被牙婆拽着,哭得厉害。她爹抹着泪说:“孩子,你别怪爹心狠,咱们一家总不能都饿死。你娘怀了身孕,更挨不得饿,求求你,你是女娃,你让爹留个后吧。”
小小的赵曼香抹了抹泪,便没有再哭了。
好好的人,饿得胃里都难受,何况娘怀着身子?
后来,她被带到京城,卖进了赵家当丫鬟。
长大一些以后,她托人打听爹娘的消息,人家告诉她,她被卖了的第二年夏天,发洪水,她爹娘和弟弟都被冲走了,连那座旧旧的茅草屋都没了。
想到这里,赵曼香鼻子有些泛酸,对眼前这个小戏子多了几分亲切,低头问道:“你爹娘是谁?兴许我认识。”
“你也是灵溪村的人?”小戏子很惊讶。
“曾经是,我不到七岁就离开了那里。”赵曼香苦笑。
“我离开那里的时候,还是个奶娃娃。不过,爹娘总说,京城这里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在灵溪村。”小戏子踢着一块石子说。
“你家人叫什么名字?”赵曼香越听越觉得亲切,不由得又问。
小戏子回答:“我爹叫许俊明,我娘叫芷荷。”
赵曼香一下子定住了,世上竟然有这么巧的事情?!
她一把扯住小戏子的袖子,问:“你爹娘是不是经历过洪水?”
“你怎么知道?我名字就叫洪生,经历了洪水还能活下来的意思。”小戏子惊讶极了。
赵曼香的眼里满是泪水,眼前的这个小戏子,竟然是她的亲弟弟?!
“姐姐,你怎么哭了?”洪生手足无措起来。
赵曼香的眼泪越擦越多,两世为人,她从没有想到,还能找到自己的亲人,他们居然都还活着。
虽说他们卖了自己,但他们也有苦衷,他们毕竟是与她血脉相连的人。
以往,她有过怨,可是,上辈子刷恭桶的那些艰难日子里,她最怀念的,还是在灵溪村的日子。
她很想告诉洪生,自己是他的姐姐。可是,想了想,她还是忍住了。
如今,她自己在夹缝中求生,万一赵曼香得知她家人尚在,抓住她的家人来辖制她,岂不反而拖累了家人?自己做起事来也会束手束脚。
“听见你说灵溪村的事,姐姐想家人了,可惜他们都不在了。”赵曼香微微抬头,硬是将眼泪憋了回去。
洪生同情地看着赵曼香。
赵曼香从袖子里掏出两块碎银子,递给洪生:“这是姐姐赏你的,你收好,回去买些好吃的。”
“谢谢姐姐!”洪生高兴地笑了起来。
赵曼香也笑了:“你这么小,演的是什么角色?”
“我是翻扑武生,翻跟头特别厉害。下午你要是看戏的话,《大闹天宫》里头,翻跟头最好的那只小猴子就是我!”洪生很是骄傲。
赵曼香暗想,估计家里还是穷苦,否则,爹娘应该也不舍得把洪生送到戏班子里,不知道他练戏吃了多少苦。
如今,戏子是下九流,被人看不起,赵曼香不希望弟弟一直走这条路。要是能攒够银子,替弟弟赎身就好了。
“洪生弟弟,你家在什么地方?我得空了想去你家拜访一下,打听打听我家人的事。”赵曼香问。
洪生仔仔细细说了,赵曼香默默记在了心里。
很快就到了澜翠院。赵曼香陪着洪生走了进去。
班主正在找洪生,见他这个时候才来,抬脚便要踹他。
赵曼香忙拦着:“班主,对不住,我方才拿的东西多,拜托这个小兄弟帮忙跑了一趟,耽误功夫了。”
班主见赵曼香是国公府的大丫鬟,不敢得罪,赔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当他淘气,偷偷跑出去玩了。”
“没有,他很懂事,也很伶俐,方才我们世子爷还夸他来着。”赵曼香笑道。
班主摸了摸洪生的头:“是吗?你赶紧去上妆换衣裳吧。”
洪生跑了进去。
赵曼香又拿出两块碎银子,塞到班主手里:“我家世子爷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这是打赏给班主您的,拜托您以后好好待这个孩子。”
班主收了银子,喜笑颜开:“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能入得了贵人的眼,是他的福气,我定好好待他。”
赵曼香这才离开翠澜院。
眼下只能先求班主待洪生好一些,等她攒够了银子,一定张罗着把洪生赎出来。
突然得知爹娘和弟弟健在,赵曼香更有心劲儿了。她不仅要自己过好,也要带着家人过好,以后也能互相照应。
下午,赵曼香特意在戏园子里,看完了整个《大闹天宫》,里头确实有一只小猴子筋斗翻得最好。虽然上着浓浓的妆,但是,赵曼香还是认了出来,那就是洪生。
赵曼香跟着众人一起叫好,泪水模糊了视线。
宴会结束,赵曼香回了青山院,赵曼香已经从外面回来了,正在书房写字。
赵曼香刚喝了一口茶,便隔着窗子看到杜鹃来了。
她居然还能出来?
赵曼香思量着,走出门去,问杜鹃:“你来做什么?”
“少夫人命我给世子爷送一碗参汤。”杜鹃眼神闪躲。
赵曼香想想也知道,今日赵曼香即便真给世子爷送参汤,也定然不会派杜鹃来。
赵曼香上前,打开食盒看了看,里面确实放着一碗参汤。
“这碗参汤凉了,你端回去吧。”赵曼香意味深长地看着杜鹃,冷淡地说道。
“这参汤……是好的。再……再说哪里凉了?”杜鹃明显心虚。
赵曼香将食盒的盖子合上,笑着低声道:“你要是执意给世子爷送,就进来吧。省得你将来埋怨我阻了你的青云路。”
说着,赵曼香先行进了屋子,对赵曼香行礼道:“世子爷,杜鹃来给您送参汤了。”
顿了顿,赵曼香又压低声音说:“世子爷仔细着些。”
赵曼香原本没有太在意,听到赵曼香这句话,他看了看赵曼香,略想了想,便颔首说:“知道了。”
这时,杜鹃打开帘子走了进来,妖妖娆娆地行礼,嗲声嗲气道:“世子爷,少夫人遣奴婢来给您送参汤。”
赵曼香循声望去,发觉赵曼香站在一棵桃树旁。
赵曼香今日打扮得很华贵,她目光含妒带怨,脸上却偏偏装出笑意,看起来颇有几分诡异可怖。
“世子爷,您要带赵曼香去见母亲吗?” 赵曼香走上前来,对赵曼香行了个礼。
赵曼香冷冷扫了赵曼香一眼:“你这是要跟着我吗?”
赵曼香眼里有了淡淡的泪光:“我岂敢?母亲斋戒礼佛多日,今日刚刚出关,命人唤我过去。”
原来是凑巧。赵曼香这样想着,便不再理会赵曼香,往前走去。
赵曼香快步跟上,怯了几分,却还是对赵曼香说:“世子爷,妾身想着,还是等赵曼香生下孩儿,再带她去见母亲吧。”
“赵曼香,跟着伺候。”赵曼香回头唤道。
赵曼香决定遵从她之前想好的原则,不能同时顾及世子爷夫妻两个的时候,以世子为先。
为了自保,她还是做出为难的样子,胆怯地看了赵曼香一眼,咬着嘴唇迟疑了一下,然后才小跑着跟上了赵曼香。
赵曼香气得慌。
可是,今日难得能跟赵曼香共处一会儿,她怎能错过这个机会?她咬牙忍气跟了上来。
萱和堂里,弥漫着檀香的味道。
盛夫人坐在上首,见儿子和儿媳居然先后走了进来,很是纳罕,面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了笑意:“难得你们夫妻一起来,不用行礼了,赶紧坐下吧。”
赵曼香在左侧第一个位子坐下,赵曼香坐到了他旁边,赵曼香则乖觉地走到他们身后,站在了二人中间的小几案后面。
“这个丫鬟眼生。”盛夫人疑惑地看了看赵曼香,对赵曼香说。
赵曼香轻咳了一声,抢先说:“母亲,这是儿子刚刚收的通房,名叫赵曼香。”
事到如今,赵曼香眼见已经是定局,便急忙请功:“母亲,赵曼香原是儿媳的陪嫁丫鬟,儿媳看她有几分姿色,便让她去伺候世子爷了。”
盛夫人闻言,笑着夸赵曼香:“你为子嗣考虑,贤惠大度,确实比之前长进了不少。”
“多谢母亲夸奖,这原是儿媳该做的。”赵曼香堆笑。
盛夫人说:“曼香,后天是你的生辰,母亲特意为你准备了生辰礼,你看看喜不喜欢。”
嬷嬷们抬了一个画屏出来,这是一个四联的苏绣画屏,每一联代表一个季节,绣了应季的花——分别是江水桃花、锦鲤戏荷、菊花月明、雪中红梅。
赵曼香忙行礼:“谢母亲的礼物。”
“跟母亲客气什么?你坐着吧,一会儿我让婆子们给你送去。”盛夫人笑容可掬。
赵曼香面带喜色,坐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老太太还是顾着她的脸面。
盛夫人看向赵曼香,收敛了笑容:“上前来,让我看一看。”
赵曼香垂首上前。
盛夫人仔细端详了赵曼香,见她容貌出众,该丰满的地方都很丰满,应该是个好生养的,便说:“你以后要好好侍奉怀瑾。将来,你若生下一男半女,国公府不会亏待你。”
赵曼香低头称是。
“但是,你要记住身为奴婢的本分,不要耍弄心思,更不能恃宠而骄,一定要敬重主母,明白了吗?!”话锋一转,盛夫人语气严厉起来
赵曼香心中一凛,急忙跪下回道:“奴婢谨遵夫人教诲。”
盛夫人没有让赵曼香起身,一片沉默中,赵曼香感觉很是压抑。
国公夫人之威,沉重如斯。
赵曼香想起,府里几位姨娘确实有不安分的。其中一位如今在塞北军营陪着安国公,简直端起了嫡妻的范儿。
盛夫人受过妾室的气,自然不喜通房妾室失了分寸。何况,盛夫人也要表个姿态给赵曼香看,好安赵曼香的心。
赵曼香放下手中的茶盏,解围说:“母亲,赵曼香很本分,伺候儿子也很尽心。”
盛夫人闻言,这才缓和了脸色,吩咐一旁的嬷嬷几句话。
嬷嬷很快拿来了一个银簪子。
“这个鸢尾花的银簪子就赏给你了。”盛夫人依旧很严肃,没有半点笑模样。
赵曼香上前,身子半蹲着,盛夫人亲自将银簪子插在了她的发间。
“曼香,赵曼香既然如今已经是通房了,份例就按一等丫鬟,给她每月一两银子吧。另外,照着以往的例子,赏她两匹布。”
“母亲,儿媳妇晓得。” 赵曼香维持着面上的笑,答道。
再次谢恩之后,赵曼香低眉敛目,回到了原处。
之后,盛夫人语重心长地说:“家和万事兴。怀瑾,曼香,你们夫妻和睦,母亲才能放心。”
赵曼香垂下眼帘:“儿子明白。”
随即,赵曼香便转了话题,问候起了盛夫人的身子。
“菩萨保佑,母亲身子还好。只是,你父亲派人送来了家书,你二弟又得了一个儿子。”
赵曼香是唯一的嫡子,盛夫人说的“二弟”,便是柳姨娘生的盛怀臣。
柳姨娘是安国公年轻时候,他的一位上司所赠,原是良籍女子,生了一子一女,如今跟着安国公长居塞北。
塞北的不少人,竟只知柳姨娘不知盛夫人。她的儿子盛怀臣从武,也在塞北,在安国公的栽培之下,也立了些军功。
盛夫人自然感觉地位受到了威胁。
“那真该恭喜二弟。我让人准备贺礼,送往塞北吧。”赵曼香笑道。
盛夫人不悦地瞥了赵曼香一眼:“你比怀臣还要大一岁,怀臣如今有一个嫡子、一个庶子、一个庶女。你呢?你如今一个孩子都没有,将来偌大的家业,要由谁继承?”
“将来总会有的。”赵曼香面上依旧带着笑。
“你父亲在信里也催问你子嗣的事情了。你上心些,抓紧生个孩子出来,别惹你父亲生气。”盛夫人只觉得心口闷疼。
“儿子知道了。”赵曼香微微低着头,笑道。
盛夫人挥挥手:“罢了,我乏了,你们都退下去吧。”
赵曼香站起身,又向国公夫人行了一礼,便走了出来。
而赵曼香其实有些高兴,婆母催生,不知道赵曼香听进去没有?
她已经找大夫看过了,身子没有丝毫问题。只要赵曼香肯与她同房,她必定能怀孕生子。
赵曼香偷偷抬眼看赵曼香,却只看到了赵曼香的背影。
如果生辰那天夜里,赵曼香能留在齐芳院睡就好了。
赵曼香这样想着,慢慢走了回去。
赵曼香走得太快,赵曼香跟不上,只能一路小跑,累得气喘吁吁才回到青山院。
赵曼香似乎心绪不佳,蹙着眉看起书来,却半天也不翻一页,赵曼香便不进去打扰他。
刚喝了一盏茶,坐下歇了片刻,国公夫人身边的梅嬷嬷就来送东西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