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村口,江橙橙就看见,队长于茂林正在跟村里的拖拉机手孙大明,交待着什么。
江橙橙走上前去打招呼:“于叔好,孙大哥这是去哪儿啊?”
“去县里,秋粮快要下来了,可村里好多人家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正是关键时候,别把人饿出个好歹来,我和明子去找县里想想办法!”于村长愁眉苦脸的说。
于村长是个热心人,眼见村里的糟糕状况,半个月前就去镇上找书记了,可书记知道了他的来意后,却说他也没办法,眼下各个村子里都吃紧,让于村长再回去想想办法。
现在情况是越来越糟了,于村长一咬牙,决定去县里试一试。
孙大明也附和着:“是啊,去年年成不好,家家户户分的粮都不多,这会儿都靠着高粱红薯菜瓜撑着呢!”
江橙橙无言以对,这年头,家家户户都难,真不知道李桂英是怎么一个人撑起这个家的,还得供孩子上学。
“宝珍啊,这天刚亮你就出发啦?要不就一起坐拖拉机吧,让明子捎你一程,你到了县里再去买省城的票,也能省点车费。”
于村长好心提议,他家离钱美兰家不远,昨晚的事也听了个大概。
他早就看钱美兰夫妇不顺眼了,心黑的丧良心,可这说到底也是人家的家事,他虽然是村长,也不好插手。
再加上李桂英一大早就来开介绍信,江宝珍天刚亮就出门了,这还有啥不明白的,恐怕是找亲戚借钱去了,也罢,能帮一分是一分吧,他心里想着。
江橙橙连忙谢过村长和孙大明,坐上了拖拉机。
从村里到县里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一路上险些把江橙橙的肺颠出来,就这,已经是难得的代步工具了,整个村里就一台拖拉机,别人想去县城还不一定能坐的上呢!
到了县城的车站,孙大明把江橙橙放下,两人朝着县政府去了,江橙橙也往车站里走去。
车站窗口卖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脸拉的老长,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
这年头的售票员端的铁饭碗,普遍自觉高人一等,更不用说什么服务意识了。
“同志,介绍信!”
江橙橙赶紧递上介绍信。
“去哪儿?”
“w市!”
“五毛三!”
江橙橙咋舌,立刻递上了毛票。
后面排队的人开始交头接耳,似乎有些不满:“怎么这么贵?上次来还不是这个价呐?”
女售票员“哼”了一声:“昨天上午刚调的价,爱买不买!”
后头排队的几个人面面相觑,都不吭声了。
江橙橙接过票,赶紧快步离开,去找通往W市的车去了。
车上倒是不挤,特殊年代一块钱能买很多东西,没有重要的事儿,一般人不会往省城里跑。
一个半小时之后,车到站了,江橙橙下了车就和人打听起来,很快就知道了目的地所在。
幸亏那地方离车站不远,否则今天恐怕得把两条腿走断了。
走了大概半小时左右,等江橙橙到达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眼前是一条清亮的大河,两边的河堤上种着柳树,视野开阔,看起来很荒凉。
河对面能看见隐隐约约的建筑,走近一看,是长长的青砖巷子,左右各穿插着三四条交错的短巷,巷子的两边稀稀拉拉的蹲着一些人。
摊主们各自隔着一些距离,许多人衣服上都打着补丁,两手拢在身前,也不敢大声吆喝,只是默默的整理着面前摆的东西。
大多是自家地里产的蔬菜瓜果,想偷偷卖到省城换点口粮。
也有自家树上的各种果子,摘了来换点钱的。
大白菜、白萝卜、鸡毛菜是最常见的,上面还滴着水,显然是刚从地里摘的。
卖红薯,南瓜,花生的也不少,黄色的糯薯切开的口子都泛着白,一看就很新鲜,全都洗的干干净净,这时候的人还比较纯朴,不肯占泥土称的便宜。
卖山核桃,柿子,秋月梨,红枣,山楂的也不少,尤其是秋月梨,黄灿灿的,看起来水分十足!
江橙橙一路看下来,心里有些高兴,暗道自己来的没错!
自己面前就是一个卖自家鸡蛋的,用竹编的篓子,下面细心的垫上稻草,鸡蛋都是洗的干干净净的,个顶个的漂亮!
想到家里的囧状,江橙橙心里把鸡蛋等补身体的食物放在了第一位。
还有卖棉布,猪肉、面粉、馒头的,这些估计是有门路的。
有些家里条件不错的,人口又多,凭票据买着的面粉不够吃,就专来这里高价买东西。
再往后看去,巷尾还蹲着些卖鲜鱼、牛羊肉,野味儿的,这些摊位前人都不多,主要是这年头肉都比较贵,而黑市不需要凭票购买,价格就比平常贵了许多,买的人自然就少了。
江橙橙从这些摊位面前,一一走过,有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也有自顾自挑选的顾客,还有一大早瞎凑热闹的人。
所有人都心照不宣的压低了声音,在一片紧张而又热闹的氛围中,一切都有序的进行着。
穿过大大小小几十个摊位,光倒卖票据的就已经不下三人,江橙橙甚至还看见有人摆摊卖邮票、旧物、古玩的,只不过门可罗雀罢了。
最吸引人却是巷子末尾的一个摊位,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才铺开一层布,人群就围了上去。
江橙橙挤进去一看,“嚯”,原来是卖二手收音机的,摊主脸色那叫一个骄傲,手上慢慢的摆出三台收音机,用白布擦了又擦,收获了周围一大片羡慕的眼神!
最后竟然从三轮车上搬下来一台七八成新的二手电视机!
这下围观的人群更多了!大家都争着问电视机的价格。
江橙橙很快就被挤了出来,但她不紧不慢的找了个附近的位置,慢条斯理的从怀里掏出一条白手绢。
将手绢上的绣花铺平后,从怀里掏出了那块儿崭新的上海牌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