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叶轩魏忠贤的现代都市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文章精选》,由网络作家“昆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重生《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叶轩魏忠贤,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昆吾”,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他穿越了,还成了大明那个即将要吊死在歪脖子树上的皇帝。看着已经陷入危难的大明,以及要夺走他江山的奸臣,他决定要做一名暴君!斩奸臣,屠建奴,收腹地,立新法,一切对抗他的人,他都一一铲除。西蕃,吐蕃,那不是他的大明果园吗?缅甸,安南,那不是他的大明粮仓吗?东南沿海,那将是大明渔场!——他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让大明永世长存!...
《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文章精选》精彩片段
声音之悲切、绝望,让人闻之落泪。
“郭爱卿,你先起来!”
崇祯看着跪在地上、脸色凄苦的户部尚书郭允泰:“其他人呢,有没有其他的提议?”
“施凤来,你是内阁辅臣,你来说说?”
被点到名字的施凤来心中一惊,脸色有些凄苦:“陛下,臣……”
施凤来正准备说什么,李若涟突然闯进了皇极殿内,语气急促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大胆!”
看着李若涟闯入皇极殿内,礼部尚书孟绍虞怒喝了一声:“李若涟,你可知朝会时,未经宣召,任何人不得随意入皇极殿?”
崇祯也是眉头一皱,但他深知李若涟为人,若不是有重大事情,绝对不会在朝会的时候带刀冲入皇极殿内的。
“李若涟,你说!”
“陛下,刚刚锦衣卫接到消息,国子监前的广场上有数百名学子聚集,大肆批判朝政,弹劾东厂提督魏大人等人,还说……”
“但说无妨!”
“还说陛下昏庸,自毁长城,斩杀直言劝谏的忠臣,以后谁还敢纳谏……”
李若涟复述完后,众大臣瞬间浑身一哆嗦,这么说陛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崇祯猛然站了起来,走到九层品台边缘,盯着李若涟:“可查清是哪些人?”
“陛下,具体人员名单暂未查清,但从目前得知的消息看,都是江南在国子监的贡生、秀才。”
众人一听李若涟的汇报,眼中若有所思。
崇祯双眼眯了一下,他现在知道为什么李若涟不顾朝会来急报了。
明朝自朱元璋时期重武轻文,还颁布了一条没有军功就不可以加封爵位的制度,断绝了所有读书人加封进爵的机会。
但还是给读书人一些特权,从秀才开始,可以免服兵役、免缴公粮、用婢女、法律优待、穿衣服方面有特权、避免下跪。
特别是法律优待这一条,明初规定即便是犯了死罪也可以特赦三次,虽然后来取消了这条律令,但还是有优待。
例如不能随便抓了审问,也不能用刑法,即便想处罚也得先撤了头衔才行。
“李若涟,带人将这群人都给围起来,不许放走一个,若是敢反抗者,杀无赦!”
崇祯冷冷的吐出了一句命令。
随即看向群臣:“走吧,在这皇极殿内待久了,咱们出去透透气!”
“陛下,您要去国子监?”
成国公惊呼道:“陛下,宫外不安全,这……”
“这什么?”
崇祯豁然转身,眼光灼灼的盯着出声的成国公:“在这北京城之中,难道你们这么多武将都护不住朕的安全吗?”
面对着皇帝如此压迫的眼神,成国公硬着头皮道:“陛下,请给臣半刻钟时间准备。”
说完便朝着一边的勋贵道:“新乐侯、武定侯,你二人速去京营调一千精锐前来护驾!”
两人应声离去,崇祯站在皇极殿门口:“车驾司不用准备銮驾,用龙撵就行。”
等了半刻钟后,抬脚便出了殿门,众大臣对视了一眼,无奈的跟了上去。
跟在崇祯身后的众大臣表情不一,除东林党外的其他党争的大臣眼中皆是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
都是人精,这群学子的把戏他们一眼都看出是东林党安排的了。
东林党的一群人脸色阴沉无比,好死不死的刚好遇见陕西民变的事情,而且还被皇帝知道了。
刚刚就干掉了许多的大臣,皇帝正在怒头上,这不是正撞上枪口上了吗?
“闪开,都闪开!”
李若涟得到命令,带着一群锦衣卫冲到了国子监外的广场上。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捐银的可以在这边登记。”
阮康文说完,又是数人搬着桌子一溜摆在了坊市门口。
围观的百姓们沉默了,看热闹可以,但捐银这事直接关系自己人的温饱问题,得慎重慎重再慎重。
现场气氛有些尴尬,阮康文扫视了一圈后,朝着几个方向隐秘的点了点头。
“少东家,老汉年纪大了,没什么余钱,这二两银子是老汉准备买寿材的,就捐给陕西吧,就当积点阴德吧!少东家不会嫌少吧!”
一位身材有些佝偻的老年人颤颤巍巍的走出了人群,慢慢的走到了记录的桌子前,从怀中掏出一块破布,打开是是一块块小小的碎银。
阮康文愣了一下,这人并不是他事先安排好的,但此刻竟然也站了出来。
当即脸色一肃,将老人家扶到桌前的:“老人家,我代陕西的父老乡亲谢谢您了。”
亲自给老人家登记后,高声道:“有如此老者,是我陕西百姓之幸、是我大明之幸。”
“哎,想我康清河在北京商人中也算是一号人物,如今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的还不如一位贫瘠的老者,真是惭愧。”
又一位中年汉子到了登记的长桌前:“我大康米坊,别的没有,粮食倒是有一些,我捐粮一千石!能帮一些是一些吧!”
两人的举动算是激起了围观人群的恻隐之心,一个接一个的站了出来。
“康老板,我庭轩客栈也凑个热闹,捐银一千两,算是给自己积点阴德吧!”
“哎,我们也就是仗着投胎的好,生活在北京城,要是生活在陕西……我鸿运酒楼捐银两千两。”
……
又有几名阮康文的好友站了出来,出手就是千两。
昨日阮康文在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就纷纷表示赞助,千两白银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花钱买个好名声,这笔买卖做的值当。
围观的人都愣住了,什么时候这些有钱人如此的大方了?
但不管怎么说,捐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十几张登记的桌子前都排满了人,消息越传越广,整个京城的人都知晓了,百姓们都陆陆续续的赶来了,其中不乏商贾巨富、达官显贵、勋贵士绅。
这些人其实不想来的,但此次的捐银活动已经形成大势了,官府已经派人介入了,最后的名单肯定会直达天听。
更有甚者,朝中大臣们都认为这是皇帝搞出来的,否则朝会上皇帝说缺的银子他来想办法,然后第二天就闹出了这么一出捐银的把戏?
皇帝看了名单以后,有些商人捐了,他们一毛都没有捐,到时候会不会被惦记上?
从这几次的的事件看,这位新帝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随便暗示一下某位大臣,他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恼恨阮康文,但该捐还是得捐,而且还不能少。
坊市门口的百余名桌子都是长长的队伍,每一名桌子前都有一名锦衣卫持刀而立,这些锦衣卫就是崇祯让李若涟安排的。
第一天,捐银人数高达一万七千余人,捐银二十二万两;
第二天,捐银人数六万六千余人,捐银四十八万两;
第三天,捐银人数三万两千两,捐银十九万两;
……
活动一共持续了七天,总共捐银人数十六万余人,占了北京城近两成人口,捐银一百五十余万两。
东暖阁内,崇祯看着户部尚书郭云厚,轻笑道:“郭爱卿,合计两百五十万两,够了吗?”
精选一篇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穿越、打脸、历史、佚名穿越、打脸、历史、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佚名,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昆吾,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目前已写2990170字,小说最新章节第1430章 三百人打三万,优势在我,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书友评论
想看这本书的做好作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按照作者的说法,明朝是全世界最菜的国家。(阅读时长骗不了你)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打北京,第九代英国公
张世泽在得知崇祯自缢之后,仍坚持和李自成做最后的斗争,最后被李自成所杀。
至此,张家效忠于大明朝,算是有始有终。你这样写好吗?
除了围杀建奴,都是崇祯和臣子的对话,没啥具体情节。大概作者认为男主是皇帝,不能轻易出皇宫,因此把故事情节局限在一次次的朝会的对话上。
章节推荐
第164章 淘汰武生质问,崇祯答疑
第165章 百斤大刀的猛将,君王来礼聘
第166章 考生惹众怒,人形机关枪
第167章 猛虎二将,亲自证名
第168章 坑爹策问题目,白蹭创意
作品阅读
过了几息之后,崇祯轻声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以为孙承宗不可出任……”
“别跟朕说废话,你推选一位再说!”
崇祯打断了内阁辅臣施凤来的话:“其他人也一样,别指责别人不行,要么你们廷推一位,或者毛遂自荐也行,朕只要结果。”
既然皇帝发话了,众大臣也开始讨论了起来。
虽然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个烫手的山芋,但那也是位总督,封疆大吏。
赈灾做的好,那将平步青云,直入内阁。
办不好,那就是脑袋搬家,遗臭万年了。
从目前认知看,国库空虚,办砸的可能性会更高一些。
但这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件大事,势必会全力支持的,所以,综合来看,好坏各一半。
足足讨论了一刻钟的时间,大臣们从开始的低声细语,到最后激烈争吵了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各方都想争取自己阵营的人。
崇祯听的有些头疼,随即站了起来:“朕有些事情要处理,你们继续廷议,什么时间出结果什么时间退朝,王承恩,你在这里看着,有结果通报。”
说完崇祯下了平台出了皇极殿,回到东暖阁后,看着方正化低声道:“方正化,给朕弄些点心来。”
片刻后,方正华端着几盘糕点放在了崇祯面前,崇祯一口糕点一口茶,吃的那叫一个舒坦。
而皇极殿内,群臣对视了一眼,皆是叹了口气。
皇帝的举动已经很明显了,要么选孙承宗,要么选袁可立,
不是这两个中的一个,你们就老实在皇极殿内待着,饿不饿你们自己看。
施凤来看了看众人:“诸位,选孙承宗的站右边,选袁可立的站左边,有意见的站中间,哪方人数多就选哪方,王中官做个见证,如何?”
“陛下,王中官让奴婢来回话,皇极殿廷议有结果了。”
“一帮滑头!”
一盘糕点还没吃完,一位随侍的小太监就到了东暖阁,崇祯低骂了一声。
“去告诉王承恩,就说朕在忙,让朝臣们等一会儿!”
崇祯说完,将手中的糕点吃完,然后端起两个装有糕点的盘子塞给了一边候着的方正化。
“你们几个先吃点糕点垫垫肚子,朕睡会儿,晾一晾他们。”
说完便走到一边的软塌上躺了下去。
方正化端着盘子哭笑不得,这会儿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不吃吧,这会儿又好饿,糕点又很香,吃吧,在东暖阁内吃东西,这要是传出去了非得被那帮御史给喷死。
看着几位徒弟的眼神,方正化没好气的瞪了一眼,随即朝着崇祯叩拜了下去,心中满满的感动。
起身到了暖阁外,低声笑骂道:“换班去吃,每人一盏茶的时间。”
东暖阁内,崇祯轻微的鼾声响起。
而皇极殿内的群臣们则心中都在吐槽着崇祯。
神特么的处理正事,满朝的朝臣都在皇极殿,您能处理啥正事?
从早上上朝开始到现在,先是陕西灾情的事情,然后又去国子监忙活了个把时辰,现在又回来商议赈灾的事情,这会儿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了。
别说吃饭了,茶都没来的及喝一口,这会儿又饿又渴,这都好说,可内急这事可没法忍。
“王中官,我们能不能去出恭一下。”
“随便,不过咱家可告诉你,陛下随时可能来,今日陛下……”
下面的话王承恩没有说,那意思很明显,陛下今天杀了不少人,你要是想死你就去。
小说《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声音之大和急切,瞬间让暖阁内的王承恩、李若涟跪了下来。
崇祯起身,快步走到挂有地图的墙壁前,看着密密麻麻的标注,眉头轻皱。
“李若涟,从忠州到北京,若是有六百里加急的公文传递,会从哪条路走?”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心中猛然一惊,六百里加急只有地方发生重大变故时才能启用,如紧急军情、特大天灾等。
难道四川忠州发生变故了?
来不及多想,李若涟立刻道:“陛下,六百里加急走的是驿站,从忠州出发,必须要经过陕西,只有这么一条路;
从陕西开始,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过潼关到卫辉府、真定府进入北京,
另一条则是从平凉府进入兰州,然后走宁夏、大同、宣府进入北京,但这一条会远上数百里。”
身为锦衣卫的千户,对全国的驿站的路线图再清楚不过了,也走过太多次了,因此,崇祯一问就立刻回应了。
“若涟,让你的心腹,带一百户锦衣卫分别在两条路线上,离北京五百里外的驿站上驻守,截住所有从四川沿路入北京的六百里加急公文,其余的放任不管。”
“臣领旨!”
“对了,顺便调查一下司礼监的司礼系笔太监(秉笔太监的跟班)李永桢,朕要的是实锤的证据,一旦亮出证据,没有任何人能挽救。”
李若涟退出东暖阁后,脸色平淡,实则内心欢喜。
他从这位少年皇帝身上看到了大明的希望,各种安排详细之极。
他现在就是要去找田尔耕,接手调查周奎的事宜,这是皇帝的安排。
皇帝找他总得有个理由吧,至于田尔耕等人信不信,那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走了几步后,李若涟突然愣在了原地,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想法——皇帝调白杆兵进京了。
再结合让他调查锦衣卫的事情,他能敏锐的察觉到皇帝要搞事情了,到底是对阉党还是东林党,或者两者一起就不得而知了。
无论是哪一方,朝堂就要清明了,大明还有救。
这个念头只是刚出现,李若涟就立刻将其扼杀了,这事牵扯甚大不是他能参与的,他必须得加倍小心完成皇帝交代的事情。
出了差错,他就是大明的罪人。
看着离去的李若涟,崇祯皱着的眉头舒缓了一些。
以前的崇祯在干掉了魏忠贤以后被东林党给忽悠瘸了,东林党说锦衣卫干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再用恐被朝官百姓厌恶,不得民心。
崇祯这位年少的帝王竟然信了,从此锦衣卫形同虚设,悬在文官头上的利剑消失了,东林党势力越来越大,反过来刁难皇帝,以下犯上。
更重要的是没有了锦衣卫、东厂这些情报机构,他就成了睁眼瞎,以至于百官欺上瞒下。
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就能看出来,崇祯的权威已经逐渐消失。
再有一点是,锦衣卫个个都是好手,虽然战力可能不及关宁铁骑,但绝对比地方府、卫军战力要强。
以一当十有些夸张,但训练的好,以一当三问题不大。
掌控了锦衣卫,皇宫才真正的安全。
所以,崇祯才会急于掌控这么一支力量,
一个月后,秦良玉的白杆兵进京,就是重组腾骧四卫和锦衣卫的时候。
到时候,白杆兵、御马监腾骧四卫、锦衣卫,三股力量在手,腰板就硬了,他就能放开手脚做一些事情了。
不做则已,一旦动了,那就是雷霆之力,任何人都无法阻挡。
但前提是得有钱,所以他刚刚让查李永桢。
李永桢也是个狠人,五岁自宫,进宫后伺候皇后,随后得罪了明神宗,被关押十八年,出来后依附魏忠贤,一月五连升,成为司礼系笔太监。
你想想,别说是明代了,就算是现代被关了18年,出来后不得缓上一两年的,可这货出来就特么的直接起飞。
魏忠贤斗大的字不识一筐,李永贞与王体乾共同为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后被崇祯诛杀,其他财产不计,光现银就有29万两。
以当时的锦衣卫的作风,肉过手留油,肯定都截流了一部分,崇祯现在期待到底能抄出来多少。
他让李若涟查李永桢,一是抄的钱,二是震慑魏忠贤,三是安插自己的心腹进去。
现在是局已经布下了,静待一个月后收网了,至此,崇祯心情才算是放松了许多。
宫内这边搞得差不多,现在还有两件事情,一是如何搞死客氏,二是搞死几个六部九卿的人,好为孙承宗等人入阁做准备。
弄死客氏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一则是她的身份的特殊,二则是和魏忠贤不清不楚,贸然动她,容易出事。
客氏,名为印月,又名巴巴,十八岁入宫为朱由校的乳娘,姿色妖媚,为人狠毒残忍,生性淫z荡。
传闻朱由校大婚之前,她就已经‘先邀上淫宠’了,被天启帝封为奉圣夫人。
魏忠贤为了切权,花了500两银子搬了一桌六十道菜的酒席,客氏想利用魏忠贤巩固自己的地位,魏忠贤则是想获取天启帝信任,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
朱由校三个儿子以及他自己的死,都是出自这两人之手。
反正,这事不能他主动提出,得找其他人提,他顺势去解决。
自己皇兄刚死大半个月,现在就主动对他亲自封的奉圣夫人、魏忠贤的对食对象动刀子,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相比客氏这件事情,六部九卿的事情会更难一些。
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职级上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谁更重要谁更差之说,要结合现实情况。
崇祯的手指有规律的敲打着。
和平时期,举国太平,礼部和工部比较重要,礼部掌管掌典礼事务、全国教育、外国往来、科举考试等等。
特别是科举考试,主考官一般都是礼部尚书出人,在出任主考官的时候出来的进士都可以说是自己的门生,官场讲究师生关系,运用的的好,这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因为最终的任命还是在吏部手上。
而工部则是管全国的工程,和平时期,修桥铺路、建设宫殿居多,这个时候他们是最重要的。
战时,兵部和户部则是最重要的,其他朝代兵部掌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关禁、军械、驿站等兵务,无权调兵。
但明朝因为外患最严重,北边从北元到瓦剌、鞑靼,后来又有倭寇、女真、农民起义等等就没消停过。
而户部则是管的比较多,但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掌管天下钱粮,其他部门再牛逼,官员要不要俸禄?干活要不要银子?
没钱、没粮,一切都是白搭。
相比之前的四部,主管天下刑政,审定和执行律例的刑部则是就不是那么的重要的,这一点在明后期特别明显。
而六部中,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乱时期,唯一的老大就是吏部,吏部掌管全国文系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最重要的是负责办理京察、大计,能直接判四品以下官员的政治生命,权力极大,吏部尚书能对抗内阁首辅。
要知道,皇帝除皇帝亲军、内廷等除外,是无法直接任命朝廷官员的,吏部不同意,皇帝都没有办法,当然了,明太祖和成祖除外,那可是两个狠人,不听话直接拉出去砍了。
“其他几部都先等等,得先将兵部给拿下!”
梳理完了六部的职责后,崇祯有了决定。
拿下兵部有两个原因,其一,兵部尚书崔呈秀是魏忠贤的阉党“五虎”之首。
其次,兵部已经架空了五军都督府,京师周边的二十一卫等皆归兵部辖制,他后期想要改革军队,就一定绕不开兵部,不如直接弄死。
阉党和东林党是死对头,自己想弄死阉党的崔呈秀,东林党应该会很开心。
舞台他已经给东林党搭好了。
静待明天的朝会!
最新评论